
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说课稿五年级下册.doc
6页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1、 说教材 《 我参与 我奉献》是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三课本课设置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友善相待”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平等友善,需要各方合力关爱,帮助弱势群体第二部分“文明有礼”主要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是文明礼仪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明确构建和谐公共生活,需要人人做到文明有礼第三部分“服务社区”让学生知道构建美好社区,需要社区中的每个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承担社区事务,还需要社区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使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第四部分“参与公益”让学生认识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体会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激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愿望,将小善汇聚成大爱2、 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体系。
但是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看待问题还比较片面,大多只关注到表面现象,很少去思考现象背后的价值问题同时,他们对于个人和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五年级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关爱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但对于自己关系不密切,接触不多的人或陌生人,则缺乏友善相待的意识和情感他们虽然知道文明有礼是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但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对他人对社区服务,这对公共生活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共生活的参与者角色的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3、 说教学目标1. 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善待弱势群体2. 明确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文明意识3. 了解服务、建设社区是每个居民的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积极建设美好社区4. 感受公益的力量,培养公益意识,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4、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平等友善待人要基于互相理解和尊重,真正做到与人为善难点:能够在生活中真正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将小善汇聚成大爱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情境法。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环卫工人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二)新课学习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3.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平等有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找生阅读35页) 两种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1.阅读法条36页)2.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3.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4.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文明有礼1.播放视频《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评价视频中的公共场所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在公共场合无理的举动会带来哪些后果?2.师总结: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言行合一文明人三)课文小结及延伸阅读角:容止格言阅读教材38页阅读角体会文章含义小结:做一个友善的人,要懂得给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懂得给予,而不只会索取回报,会让那份友善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第二课时 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一)导入活动: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是一个和谐有温暖的社区,这样的人人向往的和谐社区是需要社区所有人的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
1. 播放视频《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二)新课学习 活动二:社区是我家共同维护它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39页活动园)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师:《邻里公约》是为解决邻里沟通和社区冷漠等诸多问题而诞生的,这不是一份约束,更像是一个美好约定活动三: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1.相关链接《农村社区》阅读39页说说农村社区跟城市社区相比有什么不同?2.师:社区的成员既是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阅读书中40页绘图3.与同伴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还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同学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一定非常想参加社区建设,说一说你能做哪些事情4.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感受文中社区的人的做法活动四:志愿者在行动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低于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1.故事《爸爸的爱心车》2.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3.出示志愿者概念。
4.师:参与公益活动,做志愿者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军中来如: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境行动活动五:公益力量大1.阅读书中故事《公益的力量》2.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3.小组合作制作事例卡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4.从实例中提炼出你的观点,表达出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5.师:滴水成河,当我们每个人微小的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三)课堂小结及延伸1.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你是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2.课后活动:发起“日行一善”活动,期末评出班级“爱心小天使”小结: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行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因为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中的浓浓大爱7、 说板书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 友善、平等、尊重、感恩 关爱弱势群体友善相待文明有礼 言行合一第二课时 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共同维护 志愿者行动共同建设 公益力量大8、 说教学反思《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是其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而活动教学一定是一种灵活的、多变的、多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教学中得以提升和发展不足之处:本课在活动化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布置一些相关的调查访问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文明礼仪、社区服务现状等,可以使课堂的一些教学活动展开的更加贴切、生动、更有成效课后如果能设计几个行为实践的表格进行跟踪,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