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历史12-21课学案.doc
14页第 12 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一、学习目标1、记住戚继光抗倭的重要战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2、列举明请反侵略的斗争3、分析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培养不畏强暴的民族斗争精神二 、链接旧知识齐读上课知识结构;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三、探究新知通读课文,完成本课知识梳理一)戚继光抗倭1、元末明初,日本的 、 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人们称这些人为“ ”2、明朝中期,基本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他组建的抗倭军队被称为“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7 世纪 20 年代, 殖民者霸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率船队从金门出发, 年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历史上的 (三)雅克萨之战1、17 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他们以们 、 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2、 在位时期,1685 年、1686 年两次派清军围攻 ,打败俄军3、为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 。
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四、释疑答难1、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这是哪朝、哪位历史人物表明心迹的诗句?(2)“海波”是哪些人掀起的?(3)这 位 历 史 人 物 是 怎 样 率 领 军 队 平 息 “海 波 ”的 ?平 息 “海 波 ”成 功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4)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高尚品德?2、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并不是与你们作战,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台湾归还原主1)材料中的“大军”指什么军队?(2)为收回“产业”,这支军队与谁作战?结果如何?(3)大军收回“产业”,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3、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中俄两国以格尔必 齐 河 、 额 尔 古 纳 河 和 外 兴 安 岭 往 东 至 海 为 界 外 兴 安 岭 以 北 , 格尔 必 齐 河 、 额 尔 古 纳 河 以 西 属 俄 国 ; 外 兴 安 岭 以 南 , 格 尔 必 齐 河 、 额 尔 古 纳 河 以 东 属 中 国 1)以上内容是什么条约规定的?(2)这个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有何意义?五、达标训练第 14 课 封 建 帝 国 的 危 机一、学习目标1、记住康乾盛世的名称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2、列举康乾盛世的表现,分析康乾盛世形成的原因;3、概述清闭关锁国政策形成过程;分析清帝国危机产生之因(重点: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二、链接旧知识读一读:练习册 44 页知识建构; 问一问: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何意义?三、探究新知通读课文,完成本课知识梳理1、盛世:清朝 、 、 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_______________”表现::制瓷中心________规模扩大;_________成为新兴丝织业中心。
2、危机:________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败坏,军队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3、闭关锁国:清朝初年,清政府实行严厉的“_______”政策;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宽,松江、广州、泉州________等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入侵,只准开放________一处四、释疑答难(小组合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盛世与危机1、请仔细阅读教材 82-83 页、结合插图,回答问题: (1)教材图片反映的清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被史学家称为什么?(2)教材 82 页《清农业生产图》 、83 页《景德镇生产图》 、 《纺织图》和《乾隆时北京前门街市图》 ,分别反映了清初哪些行业的发展状况?请概括该盛世的表现封建帝国的危机(3)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2、回顾所学:(1)列举历史上出现过的盛世局面 (2)概括盛世局面的共同表现(特征)(3)归纳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3、认真阅读教材 84 页,思考勾划:清朝的繁荣局面什么时候开始衰落?并结合教材 84 页插图《乾隆南巡图》和《避暑山庄图》 、试分析其衰落的原因(二)闭关锁国政策1、 根据教材 84-85 页图文、结合右图与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向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力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明清史料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已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材料三:“此时的世界、资本主义在中国以外掀起风暴,科技发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1)右图反映清朝前期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2)据材料一分析清初“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3)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1)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评价清王朝推行的该对外政策;谈谈你的启示五、 达标训练第 15 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一、学习目标1、 记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名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的时间及活字 印刷术的发明者2、 概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过程3、 认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二、链接旧知识1、回顾清朝前期的盛世局面与危机2、说一说:闭关锁国及影响三、探究新知通读课文,完成本课知识梳理(一)印刷术1、隋唐时,我国发明了 印刷术宋朝时,这项印刷技术进入了 时期使用该项印刷技术印制的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印刷品是 。
2、北宋中期,平民毕昇发明了 印刷术他的发明是印刷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此项成就比欧洲早 年二)指南针1、战国时,人们使用的指南工具称 2、指南针发明于 ,并很快应用于航海12 世纪,指南针经 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三)火药火药是唐代炼丹家的“妙手偶得” 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迟至 世纪,火器就已传入欧洲四、释疑答难1、分别说说三大发明的时间、内容和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近代以来,外国用罗盘针(指南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司南最迟发明于什么时候?(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司南和指南针有哪些用途?(3)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五、达标训练第 16 课 建 筑 奇 观一、学习目标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 、明长城的起止点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3、认识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二、链接旧知识1、读一读,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2、问一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三、探究新知通读课文,完成本课知识梳理(一)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 设计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二)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分 、 、 、 四段,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元朝统一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位移,大运河进行了局部改道,在今山东境内开凿了 ,运河的中部取直大大缩短了由南到北的航程三)明长城和故宫1、明代长城西起 ,东到 2、故宫是 两朝的宫城,又称 ,分 、 两大部分 四、 释疑答难1、 分组介绍四大建筑奇迹的概况2、读图,说说隋运河与元运河的区别元朝大运河图③ D五、达标训练第17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一、学习目标1、记住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理解这些科技、史学巨著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地位与价值3、通过对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的学习,培养学生勤奋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二、链接旧知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长城上传递请问:1、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秦长城还是明长城?2、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三、探究新知请同学们完成表格,从作者、朝代、巨著名称、内容、类型、价值等几个方面归纳比较。
作者 朝代 巨著名称 内容 类型 价值四、释疑答难1、议一议:你对《本草纲目》及李时珍的认识想一想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上册中还讲到了哪些医、药学著作及人物?2、说一说被欧洲学者誉为“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什么书?为什么这样评论它?3、 比一比① 史学界把司马光同司马迁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二司马” ,由他们编著的两部书称作“史学双璧” 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 (作者、朝代、体例,记叙时间等) 五、达标训练第 18 课 唐诗与宋词 一、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是上的地位2、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3、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及突出特点4、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二、链接旧知识回顾语文课本学过的著名唐诗宋词有关诗词作品三、探究新知通读课文,完成本课知识梳理(一)华光万丈的唐诗1、 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诗人有 位,创作出近 首诗歌2、 写出雄奇瑰丽的西部乐章, 描摹出大自然的优美与宁静,大笔抒写豪情与壮志, 关注着人民的苦乐与冷暖。
3.在星光闪耀的诗歌王国里有“诗仙” ,“诗圣” ,还有语言通俗、寓意深刻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多彩缤纷的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文学高峰宋代大文豪 首开豪放词风,他和南宋的 合称“苏辛” 是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四、释疑解难1、本课介绍了唐宋时期两种主流文学表现形式——唐诗和宋词唐诗和宋词的繁荣是通过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伟大作品表现出来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本课时一要抓住人物,二要反复诵读他们的作品,才能体会其中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来2、 为什么唐朝诗歌会象“黄河之水天上来”,非常繁荣?(与科举的关系)3、诗文佳作应该怎样赏读?(1)赏读时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2)诗歌讲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分寸,赏读时要细细品味,体会诗的含蓄美3)要掌握读诗的方法一般说来,五言每句三顿七言诗每句四顿如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把下列诗词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进行先后排序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壁怀古》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排序结果为:五、达标训练@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