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过路滩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过路滩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生物体化学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脂质的组成元素与糖类完全相同 C.高温、强酸、强碱都导致蛋白质的肽键断裂D.放线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参考答案:C2. 如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与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相同,分离方法不同B. 图中的A表示噬菌体侵染过程,此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C. 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发现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D.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有32P参考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步骤为: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为: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该实验的设计思路与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相同,分离方法不同,A正确;A表示噬菌体侵染过程,该过程中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B正确;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发现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C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培养液中不能独立生存,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病毒的培养、实验流程、实验后结果的分析,特别是实验后结果的分析是本实验的难点3. 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染色体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核糖体和中心体参考答案:D不含有磷脂的细胞器为无膜结构的细胞器,通常是核糖体和中心体,所以D选项正确4. 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 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 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4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参考答案:D 5.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①鉴定麦芽糖的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②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③鉴定DNA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④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⑤番茄汁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A. ③④⑤ B. ②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⑤参考答案:D【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解】①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与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①错误;②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②正确;③鉴定DNA时,可以用二苯胺试剂经过沸水浴加热观察有无蓝色,③错误;④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即分生区,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④正确;⑤番茄汁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番茄的颜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的实验结果砖红色的观察,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⑤错误,即D符合题意6.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将发生的变化是( ) 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参考答案:D7.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B. 能量循环、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C. 能量积累、物质合成和信息流动 D. 能量释放、物质分解和信息流动参考答案:答案:B8.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初级精母细胞,含8条染色体B.乙处在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C.丙表示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丙处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参考答案:B 9.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① 体细胞全能性② 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 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⑦ 再分化⑧ 脱分化⑨ 植物体A. ①、②⑧⑥⑦③⑨、④ B. ①、②⑦⑥⑧③⑨、⑤C. ①、⑥②⑨⑧③⑦、⑤ D. ①、②⑨⑧⑥⑦③、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最后形成植物体,即②⑧⑥⑦③⑨;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因此诱导的激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即④,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 下图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都发生在ac时期B.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每个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C.de时期表明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D.在ac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解旋,DNA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参考答案:D11. 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增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全部DNA和染色体都将平均分配B.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但不含同源染色体参考答案:A12. 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 A.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 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C.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白菜一甘蓝”D.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参考答案:答案:A13. 下列关ww w.ks 5u.c om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中的—种生物大分子物质 B.为满足对能量的需求,肌细胞中贮存大量ATP C.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较少,所以易断裂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参考答案:答案:D1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无法解释生物的统一性B.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C.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D.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能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参考答案:A15. 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参考答案:B16. 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只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C. 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分子中D.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于H2O参考答案:B图中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真核细胞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过程②是光合作用,真核细胞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原核细胞发生在光合片层上,A错误;①过程产生的还原氢用于还原氧气,②过程产生的还原氢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B正确;过程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错误;过程②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二氧化碳,D错误17. 体细胞克隆牛的过程中,如果多个供体细胞来自同一头牛,培育的这些牛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分析其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变异可有环境条件引起 B.细胞核基因发生了重组C.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 D.基因可能发生变异参考答案:C18. 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参考答案:D19.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实验①: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实验②: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