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好五改三建 建设生态家园.doc
17页抓好五改三建 建设生态家园——恩施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摸索与实践中共恩施市委 恩施市人民政府(7月)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占38.5%城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都市人口20万人;“318”、“209”国道在此交汇;建有恩施机场,已开通武汉、重庆航线;高速公路和铁路正在抓紧建设,并将于和相继开通境内资源富集,气候合适,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有“中国硒都”、“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是一块正在开发的热土和旅游观光的胜地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1亿元,财政收入4.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近几年来,恩施市以“五改三建”为核心,以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为载体,稳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国家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命名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恩施模式”一、重要措施(一)科学规划,不断完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内涵恩施市是一种大农村、小城乡的山区县级市。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着力实行由扶贫攻坚向致富奔小康、由农业县域经济向工业都市经济两大战略重点转移,到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拟定的整体脱贫目的,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基本解决温饱后,如何进一步引导她们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充足调研的基本上提出了在全市建设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的设想,并拟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五改”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改水就是安装自来水或饮用过滤井水;改路就是把公路修到村组,农户之间连通水泥路或石板路;改厨就是改用沼气炉具和建节能灶,达到厨房整洁、明亮;改厕就是变化人畜共厕的状况,建卫生厕所,配套建设浴室;改圈就是改建新式畜禽栏圈,使畜禽栏圈通风、卫生三建”即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两提高”即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村文明限度一公开”即抓好村务公开按照这一设想,几年来,恩施市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城乡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本在此基本上,市委、市政府于提出了此后一段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为载体,以户建“七个一”工程(一种致富园、一口沼气池、一条硬化道路、一套舒服民居、一处安全卫生饮水源、一套比较完备的文化通讯设施、一口垃圾解决池)为重点,推动“五大建设”(现代农业、社会事业、基本设施、农民道德、基层组织),通过5—8年的努力,使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实现“五化”(经济构造优化、农村社会城乡化、村庄庭院美化、农民思想教育深化、农村管理民主化)目的,70%以上的农户实现“七个一”目的。
二)强化措施,突出抓好以沼气池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建设实行“五改三建”,核心是抓好沼气池建设由于沼气池建好后,即可配套解决改厨、改厕、改圈、建家、建致富园等一系列问题同步,用沼气可以变化农村伐木作柴的老式习惯,有助于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改善环境卫生,变化农民房前物后乱堆柴草、杂物等不良卫生习惯;有助于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经济承当,使农民得到现实的经济利益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全面变化山区农村面貌的攻坚战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3位市委常委和1位副市长为副组长,30个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组建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全市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组织实行、检查督办和综合协调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制定年度实行方案,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坚持一名市级领导带领一种市直部门定点联系一种示范村的制度,实行定领导、定专班、定目的、定考核和奖惩的“四定”责任制所有“四人们”领导每年分别联系一种村,协助一种联系户,从规划设计上当好参谋,从技术上予以指引,从资金上予以扶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毕联系村(户)的文明新村建设任务。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分别明确1名领导专抓此项工作,贯彻3名技术人员,实行领导包村组、部门包服务、干部包农户的“三包”责任制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帮扶,项目支持,农民自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用“公益设施政府投入为主,农户合适投工投劳;户建工程以农户为主,政府予以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扶持政策,对农户建一口沼气池补贴一吨水泥,一套灶具,一根进料管,一套宣传资料,并从优审批沼气池建设用地近几年来,市政府每年筹资达350万元用于对农户建沼气池的奖励补贴,每户补贴原则达500元;,每建一口沼气池并实行“三改”(改厨、改厕、改圈)配套到位补贴原则达到了1000元(含物资折款),全市筹划安排资金达1600万元在此基本上,实行对口帮扶措施,市直所有单位每年都拟定了帮扶对象,全市189个村(居)委会都安排了市直或乡镇办直单位对口帮扶广大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进村入户,与农民结“亲戚”,从资金投入、物资扶持、投工投劳、技术指引等方面予以支持各对口帮扶单位还制定了系列奖励政策,有的给完毕“五改三建”任务的农户补贴资金300—500元,有的则对完毕沼气池建设的农户奖励沼气灶具等等截止目前,全市机关干部共为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捐款捐物900多万元、投工投劳15万个。
全市共投入生态家园建设资金1亿余元,其中项目及财政资金3500余万元,引导农民自身投入7200余万元三是强化技术服务为保证沼气池建设质量,我市专门组建了沼气池建设技术指引工作专班,切实加大对技术员培训力度几年来,全市共培训沼气池建设专业技术人员1300人,市级集中培训颁证500人,其中农业部颁证423人,达到了每个村有2名以上技术人员的目的,初步建成了沼气池建设技术服务网络为保证沼气池建成后能长期发挥效益,我市还成立了市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乡农村能源后续管理服务站、村沼气池后续管理服务部三级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并在沼气池后期管理与服务方面作了某些新的摸索,如建立了服务公示制、服务维修成本制、档案管理制、就近服务制、技术人员承包制等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四是强化典型带动全市选定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龙凤镇小龙潭村、白杨坪乡石桥子村等8个村作为示范村,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已全面铺开,全市每年建沼气池以近两万口的速度增长截止10月,全市合计建成沼气池10.2万口,农村已有58%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改厨7.0万户、改厕7.0万户、改圈7.1万户、改水7.3万户,改建村组公路2500公里。
从起,全市再次选定白杨坪乡石桥子、芭蕉侗族乡灯笼坝等18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样板和芭蕉侗族乡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高原则规划、高起点建设截止目前,1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七个一”户建工程达标农户达到4905户;合计建成沼气池达9357口;合计完毕民房美化7500栋;合计完毕改水8500户、改厨7600户、改厕8250户、改圈7890栋;完毕改扩建公路500余公里;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6期10300人次通过典型带动,充足调动了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启动了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三)抓好结合,整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在实行“五改三建”过程中,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规定,切实抓好生态家园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提高乡风文明以及强化基层管理民主相结合,整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各村实际调节耕地经营构造,不断优化烟、茶、畜、果、药、菜等六大产业区域布局,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全市烟叶面积稳定在10万亩,茶叶达到14.9万亩,魔芋达到10.7万亩,草本药材达到6.5万亩,建干鲜果园4万亩,商品蔬菜23万亩,生猪、山羊、大牲口饲养量分别达到120万头、30万只、7万头,形成了以芭蕉茶叶,板桥党参、蔬菜,红土魔芋、烟叶等“一乡一品”或“一乡几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布局。
同步,各村在“五改三建”基本上,还积极摸索出了“猪—沼—茶”、“猪—沼—菜”、“猪—沼—烟”、“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通过产业发展和沼气池建设,实行资源综合运用,实现了生物链式良性循环,极大地增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与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相结合在积极引导鼓励农民抓好沼气池建设,建好自家房舍庭院的同步,坚持从老百姓最关怀、最迫切、最直接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好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老大难”问题几年来,合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毕了30个村级公路“畅通工程”,建成通村油路150多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目的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和“烟水配套”工程,合计解决18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实行“电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全面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同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狠抓农村乡镇集镇、居民社区、中心村镇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集镇亮化、硬化、美化,增进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为农民生产生活发明良好的环境三是与提高农村乡风文明水平相结合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文明限度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道德、科普与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和谐社会、和谐村组、青年生态家园示范户、美德在农家以及十星级文明农户等创立活动,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增进了农村乡风文明的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十星级文明农户近4万户,科技示范户4000多户,文化中心户6000多户;全市农村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条件极大改善,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板桥、盛家坝等边远乡镇集镇的广场文体活动与恩施城区广场文体活动同样热闹不凡四是与强化基层民主管理相结合积极摸索和完善了“1+4+X”(各村每年至少抓一种综合性“村务公开日”活动,至少办好四期“村务公开栏”;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其她村务公开形式)村务公开模式,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夯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增进了农村民主化管理目前,我市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固定的“村务公开日”,由“村官”向村民述职,接受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市级领导、市直对口帮扶单位在“村务公开日”所有到各自联系的村指引、督办、检查村务公动工作,与村民进行民主对话,解决村民提出的具体问题,共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计二、重要成效(一)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增进了生态农业发展过去,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走过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的路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生态恶化,号称“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园”的恩施,森林覆盖率曾下降到局限性30%,浮现“千山鸟飞绝”的惨状。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开展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实行封山育林,生态环境得以极大改善,按1口沼气池年保护5亩森林植被计算,全市已建成的10.2万口沼气池每年可有效地保护51万亩森林植被免遭砍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恩施市“林海”面貌正在恢复,境内曾经绝迹的猕猴、香獐、白鹤等野生动物又开始繁衍生息同步,通过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加快了我市特色农业原则化、无公害生产步伐我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质地优良,虽然限制了施用农药、化肥,但由于过去家家户户烧煤,污染了环境,导致茶叶二氧化硫超标,产品被挤出国际市场近两年由于茶园周边农民用沼气代煤,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去年恩施茶叶又重返质量原则近乎苛刻的欧盟市场目前,我市已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