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学设计及毕业论文封面、格式要求、范本.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842260
  • 上传时间:2017-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案设计格式见下:(禁止网上抄袭,一经发现,以不合格论处)课 题(建议选择人教版或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下内容控制在 1000 字以内)一、二、三、……板书设计:【设计论述主体内容如下(2000 字左右) 】:教学设计依据论述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即你“为什么”要这样确立你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即你为什么首选“这样方法”而不是“其它方法” ) ;教学过程的步骤安排依据(即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是其它的安排) ;板书设计的新颖之处和你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总评论文格式要求1、统一使用 A4 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2、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论文摘要(100-300 字) 、关键词(3 到 5 个) 、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1)封面:见下页2)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不宜太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汉字,可以用正副标题的形式3)论文摘要(中文):100-300 字4)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常用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 5 个。

      5)正文: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段首空 2 格6)注释:采用尾注或脚注形式,全文的注释不得少于 3 个,形式如下:(1)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月刊)第 25 页,2004 年第 3 期2)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1版,整理自第 20-30 页7) 、参考文献:不得少于 3 个,形式如下:(1) 陈敢《论散文题材的现代性》 , 《理论与创作》2000 年第 4 期2) 《汪曾祺文集》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年 9 月第 1 版3、可根据论文实际要求编辑格式(如页边距、行距、段间距等) ,力求文章脉络清晰,阅读方便附件一:论文封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教学)设计专 业 课 题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1 年  月  日指 导 教 师 评 定 意 见评语: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系 部 毕 业 论 文 指 导 组 评 定 意 见评语:成绩: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附 件 二 、毕 业 论 文 范 本“情 的 崇 尚 ”和 “史 的 反 思 ”——《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摘 要】:本文结合洪昇和孔尚任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艺术趣味的追求,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他们的代表作品《长生殿》和《桃花扇》进行比较研究。

      文章指出,在创作的基本原则方面, 《长生殿》采取“虚实结合” ,而《桃花扇》着眼于“征实求信” ;在作品思想的最终旨归方面, 《长生殿》倾向于“情的崇尚” ,而《桃花扇》较关注于“史的反思” ;在对历史和爱情两个元素关系的处理方面, 《长生殿》 “以史衬情”侧重于情,而《桃花扇》 “以情观史”偏重于史关键词】:《长生殿》 《桃花扇》 创作原则 主题 历史 爱情清初戏曲保持了明末的旺盛势头尤其是明末本已活跃的李渔、吴伟业、尤侗等剧作家的辛勤笔耕,标志着戏曲创作艺术日臻成熟,也催生了康熙朝两颗璀璨之星——世称“南洪北孔”的历史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 这两出戏一经问世,时人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金埴题诗说:“两家乐府盛康熙,金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 (《题桃花扇传奇》 ) 公元 1688 年,洪昇《长生殿》定稿上演, “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 ”① 十年之后,孔尚任《桃花扇》问世,则“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 (《桃花扇本末》 ) ,以至出现演出时“岁无虚日”的盛况笔者纵观二剧,发现尽管它们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离合悲欢的故事串演一代兴亡,但由于二位作者在身世、人生经历、艺术追求和思维形式等方面的诸多差异,致使二剧在创作基本原则、作品最终旨归,以及对历史与爱情二者关系的处理上,又彰显出不同的特征。

      本文仅就其相异之处,稍作探微,以就教于方家—、 “虚实结合”与“征实求信”洪昇在创作《长生殿》的过程中,在题材选择上,遵循史实和虚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他重新演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是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且融合了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素材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和情节虽大都以一定的史实为基础,但整体上以虚为主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一方面展现真实的帝妃情爱生活,一方面穿插有关的历史事件;下半部主要写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以虚幻笔法鼓吹真情,极力铺陈李、杨怅恨绵绵的刻骨相思清人吴梅曾云:“余谓《长生殿》 ,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故上本每多佳制,下半则多由昉思自运,……乃至凿空不实 ”②这种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与洪昇的创作意图有关洪昇在《长生殿·自序 》中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 ”意在表明,他写李、杨爱情故事,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 ; 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李、杨“死生仙鬼都经遍,直作天宫并蒂莲”(《重圆》 ) 这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部分创作风格的不尽一致。

      为此,在剧本的上半部,作者偏重于写实一方面如实描写封建宫廷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自古君王皆拥有至尊权柄,也拥有众多嫔妃剧中的唐明皇同样如此当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时,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 “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 (《定情》 ) 唐明皇可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倖恩》 ) 杨贵妃本能的心生妒意,便遭谪出宫,无奈自悔,借献发传情以感动君心(《献发》 ) 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怎趋承至尊”的心态,为博取唐明皇的欢心、宠幸,她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至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 ) 就这样一段真实的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塑造出一个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形象另一方面,穿插与李、杨爱情相关的历史事件因杨贵妃受宠,杨氏一族享尽殊荣,其兄杨国忠做了右相,独揽朝政,其三个姊妹册封为夫人, “凭僭窃,竞豪奢,夸土木” , “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 (《疑谶》 ) 安禄山因轻敌而致兵败,按律当斩,但由于杨国忠纳贿招权,为其开脱而留下祸患(《贿权》 ) 。

      为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唐明皇命涪州、海南两道岁岁进贡,送荔枝的使臣一路驰马飞奔,撞死卖卜的老人,踏烂农民庄稼(《进果》 ) “安史”乱起,随后六军逼迫唐明皇让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埋玉》 )等等这一切都表现得与史实相符或相近按理说剧本写到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这一“帝王家罕有”的爱情悲剧应该曲终人散了,但“第曲终于奏雅,稍借月宫足成之要之广寒听曲之时,即游仙上昇之日双星作合,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 (《长生殿•自序》 ) 于是,在剧本的下半部,作者主要写幻以反复回旋的手法,着力表现一对痴情恋人生死不渝的情感在贵妃缢死、帝位已失之后,李、杨虽阴阳两隔,却都陷入了追悔莫及的刻骨相思之中杨归返蓬莱仙山,却整日以泪洗面, “千回万转情难灭” , “倘得情丝再续” , “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补恨》 ) 李则无限的悔疚和自责,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哀伤、痛惜、追悔、绝望等各种难以名状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甚至惟求“早赴泉台和伊地中将连理栽” (《见月》 ) 他们经过《冥追》、 《觅魂》 、 《补恨》 、 《寄情》 ,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最后感动天孙、玉帝的促合,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 (《重圆》 ) ,终于月宫团圆。

      这种现实中的情愿真悔,在虚幻世界中得以升华实现,无疑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推至理想的境界,达到了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 相比《长生殿》而言,孔尚任的《桃花扇》则以写实为主 “试观《桃花扇》 ,全部记明季时事,……系年记月,……且所纪皆是实录,尤可作南都信史观 ”③ 可见《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在创作该剧过程中,作者本着“征实求信”的精神,全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而且对剧中各类历史人物的褒贬,表现出超脱清新的历史态度,吴梅也谓“《桃花扇》之句句可作信史者多焉” ④首先,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本着“征实求信”的精神,多方求证,力求可作“信史” 孔尚任年少时即从族兄孔方训和舅舅秦光仪处“得弘光遗事甚悉” ,并“证以诸家稗记” (《桃花扇本末》 ) ;另外“未仕时,山居多暇,博采遗闻” (《桃花扇小引》 ) ,虽未亲历南明灭亡,但出生距南明不远,曾与前朝遗老冒襄、黄云、邓汉仪、许承钦等人结为知交,又在扬州参拜史可法的衣冠冢,到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谒明孝陵,还往栖霞山拜访剧中人张瑶星道士,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搜集、掌握了许多南明兴亡的第一手资料。

      另外孔尚任还在剧前列出《桃花扇考据》 ,标举南明史实和史料,并一一参照真如吴梅所言“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作信史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 ⑤其次,作者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先声》 ) 剧中人物形象众多,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艺人歌妓,有姓名可考的人物就达三十九人之多但人各一面,性格不同,血肉丰满即使同一类人也不雷同这显示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如侯方域虽风流倜傥,有几分纨绔气,却关心国事李香君身为歌妓,但面对昏君、权奸之淫威,誓不屈节横行霸道的马士英,奸诈狡猾的阮大城无能被杀的高杰,骄矜少谋的左良玉孤掌难鸣,无力回天,沉江殉国的史可法这些人物基本上是“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先声》 ) ,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桃花扇凡例》 ) ,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正如剧中老礼赞所说:“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 (《孤吟》 ) 虽剧中忠奸两类人物的结局“稍有点染” ,但也是为“写兴亡之感” ,达“惩创人心”之目的二、 “情的崇尚”和“史的反思”《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都是重演历史人物爱情故事。

      两位作者都受到晚明尚情、清初“经世济用”思想的影响,但他们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最终旨归,却有着明显不同 《长生殿》倾向于“情的崇尚” , 《桃花扇》则关注于“史的反思” 《长生殿》对李、杨的爱情充满同情和赞赏,并藉此歌颂人间真挚的爱情尽管也有对李、杨沉湎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难的不满和抨击,但纵观全剧着墨最多的还是对至真爱情的崇尚,对李、杨至死不渝爱情的歌颂,重在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洪昇在《例言》中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 , “专写钗合情缘” ;又说“今在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借太真外传谱新调,情而已”(《传概》 ) 这说明作者要借李、杨的情爱故事来歌颂人间真挚的爱情全剧五十出,有三十三出专写李、杨爱情为此,作者首先舍弃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盛世名君的形象,将其定位为“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定情》 )的风流情种,删削史家及野史中关于杨玉环与寿王、禄山秽事;将杨贵妃重新界定为一个纯真的德容兼备的爱情女主人公形象其次,从人间到幻境,夸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