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体头部各个穴位的取穴与疾病治疗.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396074690
  • 上传时间:2023-08-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94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体头部各个穴位的取穴与疾病治疗1人体头部各个穴位的取穴与疾病治疗-1[天柱穴位按摩】寻找方法与主治病征取穴方法:  天柱穴找法: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   天柱穴的主治病征为: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重要首选穴之一,本站有关此穴道的指压法列举如下: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治疗宿醉、穴道指压法治疗忧郁症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天柱穴 Tiān zhù(BL10)  〖取穴方法〗 天柱穴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穴义〗膀胱经的阳热之气由此快速上传头之天部  〖名解〗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

      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本穴气血乃汇聚膀胱经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快速上行  〖功能作用〗化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风府穴位按摩】寻找方法与主治病征取穴方法:  取此穴时通常采用俯伏、俯卧或正坐的取穴姿势,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  主治疾病:   风府穴的主治疾病为: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风府穴  Fēng fǔ(DU16)  〖取穴方法〗人体风府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疾病〗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腰俞穴治足不仁;配昆仑穴治癫狂、多言;配二间穴、迎香穴治鼽衄;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别名〗舌本穴,鬼穴   〖穴义〗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名解〗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气血同性,故名舌本   (3)鬼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脑户穴  〖功能作用〗散热吸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百会穴位按摩】寻找方法与主治病征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本站涉及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低血压、治疗圆形脱发症、治疗宿醉、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内容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百会穴 Bǎi huì(DU20)〖取穴方法〗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主治疾病〗头痛,眩晕,惊悸,健忘,高血压,低血压,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失眠,鼻塞,脱肛,阴挺,泄泻〖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穴、天枢穴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穴、百会、风池穴、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穴(回旋灸) 主治炎症〖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 〖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穴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名解〗(1)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2)顶中央穴此指本穴位于头顶中央,无它意3)天满穴天,天部满,满盛也天满名意指穴内阳气为满盛之状理同百会名解4)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盖的园屋,此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卫外之气理同百会名解5)巅上穴巅,顶也上,上部也巅上名意指本穴位处头顶,且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理同百会名解6)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聚而成,但以膀胱经及督脉传入的阳气为多,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功能作用〗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睛明穴位按摩】寻找方法与主治病征取穴方法:  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睛明穴 Jīng míng(BL1)  〖取穴方法〗 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疾病〗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人体穴位配伍〗 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目不明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素问·气府论·注》)  睛明穴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   〖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  〖穴义〗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  〖名解〗   (1)睛明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2)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3)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4)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治法〗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承泣穴位按摩】寻找方法与主治病征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主治疾病: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承泣穴 Chéng qì(ST1)  〖取穴方法〗 人体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承泣穴  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别名〗 鼷穴,面髎穴,溪穴  〖穴义〗 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名解〗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