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姜建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xins****2008
  • 文档编号:118722199
  • 上传时间:2019-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1.解释下列概念1)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 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3)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4)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6)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7)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经济关系发展到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8)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一句话概括,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缺陷,使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其他一系列理论,如: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和地租等理论提供了科学基础,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pt49(1)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的根源。

      它决定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2)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个别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流通过程 商品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所接受,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使个别劳动(私人劳动)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个部分如果不被市场接受,那么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会因此而破产4.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 △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相同方向变化☆劳动生产率变化,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简单劳动 是计算价值量的基本尺度:复杂劳动 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5. 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1)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指挥棒作用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鞭子作用③实现优胜劣汰,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筛子作用2)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消极后果(市场机制的局限性)第一,可能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第二,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第三,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②决定和影响价格的因素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第三章1.解释下列概念货币 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价格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外汇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含义:指一种活动,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外汇就是指它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 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货币乘数 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它反映了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投资)创造派生存款的扩张(或收缩)倍数货币流通 是指货币变现为一个不断重复的、不断地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换位置的运动通货膨胀 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紧缩 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

      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2.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有哪些?1.1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1.2违背货币流通规律发行货币所产生的后果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2.1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1)、货币超发,即流动性过剩影响 为应付金融危机,国家投资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和2010年的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9.59万亿元和7.95万亿元再加上境外“热钱”流入,流动性持续充裕热钱是指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区别在于以纯粹投机为目的,而不会为社会创造财富从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进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仅仅2010年热线就净流入为355亿美元2)、成本上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3)、输入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

      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国内市场例如:2011年2月25日,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豆、棉花价格,一年内分别上涨了46.1%和126.4%直接推升了国内相关商品价格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具有商品属性,但非零售环节,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主要包括三个类别:一是能源商品,如原油、煤炭;二是基础原材料,如铁矿石、铜、铝等;三是农副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 美国为刺激经济发展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趋势 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印钞或买入债券等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一定数量的超额资金,目的是创造新的流动性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资产;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是2010年11月初,宣布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被称为QE3,每月400亿美元,没有期限规定这些宽松货币政策让美元贬值并且大幅度流出美国,全球其他货币被迫升值,并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4)、流通环节影响 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家产品生产正在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售到外地。

      这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山东到上海,经过525公里,经过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环节,一斤芹菜从每斤0.3涨到3元,涨了整整10倍5)、自然灾害影响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增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受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6)、投机炒作影响 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这些词在2010年频繁见诸网络报端,反映了一部分农产品价格畸高,也折射出市场投机炒作的疯狂如大蒜其批发价两年上涨了100倍炒作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3.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1.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般将货币分为几个层次: M0 = 现金(纸币和硬币) M1 = M0 +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2 = M1 +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 = M2 + 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 = M3 +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狭义货币: 通常把M0和M1称为狭义货币,即主要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

      它作为现实经济活动中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的载体,体现着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广义货币: 通常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 在一定条件下,广义货币可以转化为狭义货币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之间可以自由转换;再如:国库劵、企业短期债券等在金融市场上也能转换为现金或支票存款通常被称为潜在的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2、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依据 ●货币的流动性——各国划分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划分有所区别 ●货币的划分由窄到宽,随着货币层次的提高,其流动性呈递减态势3、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的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意义: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第八章1.解释下列概念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本质: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源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价值量发生了变化,价值增殖了,产生了剩余价值2.举例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基本原理: 劳动二重性原理在生产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一方面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原有的生产资料价值,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新价值 ●举例说明◆假定某纺纱厂,生产10斤棉纱,需要工人6个小时的劳动,工人创造出3元的价值◆再假定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元 ______________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元 棉纱的价值:1、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的原有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12元 2、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 3元 新价值(由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________ 棉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