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思”:从笛卡儿到萨特西方哲学论文.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2549930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思”:从笛卡儿到萨特_西方哲学论文 笛卡儿在从“我思”中演绎出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两个分离实体的同时,就在 哲学 史上确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法国哲学依靠笛卡儿“我思”已经生活了三个多世纪了整部 现代 法国哲学史乃至现代西方哲学史几乎都是在重新解释或从不同角度批判笛卡儿“我思”哲学中展开的 在18和19世纪,不少哲学家们尝试着用其他概念来减弱或转换笛卡儿主体自我的能动作用、建构作用和实体地位比朗想用“我意志”来改造笛卡儿“我思”比朗先是把我(moi)身上主动的方面当作自我(ego),然后通过把自我(ego)与它自身(soi-même)完全等同起来,批判笛卡儿设定了思着的绝对存在的实体自我(灵魂),把非人格的自在的思着的灵魂实体当作我思经验的基础由于灵魂(实体自我)超越了任何个人的意志表现,就成了无我的我了,由于它远远地躲在现存自我的自动显现背后,又成了没有力量的抽象的我了显然,“我思”的“我”已不再是“我在”的“我”了比朗设法用“我意故我在”来取代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认为个人存在的意志作用力要比笛卡儿作为实体自我的我思更基本,经验自我的初始意识事实不同于非人格的先验的实体自我,身体不像笛卡儿那样与灵魂相对立,而是自我的组成部分,与自我一样确实地存在着。

      如果说比朗指责笛卡儿把现象自我与实体自我混同了,那么,康德则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集中批判了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灵魂(能思的存在者)实体说、灵魂(能思的我)单纯说、灵魂人格说和有关外部对象存在的观念说这四种谬误推理由于笛卡儿的灵魂实体是超越经验杂多的,因而并不具有实体成其为实体必须要具备的在经验中作为永恒物而被给与的一个对象的永恒性,因此,笛卡儿的灵魂实体就是毫无内容的、空洞的、毫无客观意义的笛卡儿的我思(灵魂或能思的存在者)只是一个处于理想性中的逻辑主体,绝不是作为思想之基础的实在性主体因而,“灵魂作为实体这个概念并不能使我们前进一步……”1针对灵魂单纯说,康德指出,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实是同语反复,因为这个“我思”就是指“我在思”,从而肯定了我的存在作为灵魂的我的单纯性直接源自“我在”,即表象之不可分割的绝对的逻辑的统一性,而不推论自“我思”的不仅如此,而且“一个主体的表象所具有的单纯性并不因此就是关于该主体本身的单纯性知识”1因此,康德批判了笛卡儿坚持灵魂单纯说旨在把灵魂主体与物质对象分割开来、否认灵魂具有任何物质成分的意图虽然康德也认为能思维的主体并不属于有形物质,但理由却不同于笛卡儿,因为康德把能思维的主体看作内感官的对象,因而并不处于空间之中。

      而且,与我们的外感官相联系的广延实体也同样是单纯的和能思维的康德通过证明与“我”的意识必然结合在一起的同一性并不因此就是与另一个人(另一个“我”)的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同一性,否认了笛卡儿灵魂即人格的观点通过证明能思的我与广延的物质具有原始的联系,康德就批判了笛卡儿的第四个谬误推理总的说来,康德要把笛卡儿的意识主体改造成为不具实体性的、不具人格的、不能自知为自我的、作为理性对象的“我”,即改造成尚未成为自为的自在,同时承认具有广延、运动、作为外感官对象的物质存在也能成为能思维的主体 虽然《逻辑研究》的胡塞尔与笛卡儿一样坚持意识或我思活动之真正内在性的“描述心 理学 ”,但在“先验现象学”阶段,胡塞尔就指责笛卡儿把心理现象与纯粹现象混为一谈,断定笛卡儿的自我甚或我思活动就是具有经验成分的心理统觉,还不够纯粹,还不是真正绝对的“事实”,尚需要现象学还原来纯化它笛卡儿最终达到的意识只是心理学意识,只有经过现象学还原和纯化的先验意识才是世界存在的根据和基础近代二元论之所以形成对立的根源在于,笛卡儿的怀疑在对世界和肉体作终止判断时,就把自我与心灵、精神和理智等同起来了然而,在胡塞尔眼里,设定纯粹的独立的作为实体的灵魂,不仅破坏了自我的前后一致性,而且对终止判断来说也是毫无疑义的。

      由于笛卡儿并未把握先验主体性的真正意义,所以,笛卡儿尚不是真正的先验哲学家,而仅仅是为胡塞尔创立先验现象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虽然胡塞尔与康德都批判笛卡儿把灵魂、自我当作实体,虽然都指出笛卡儿不懂得在终止判断时得来的自为地存在的自我之外是不可能有其同类和世界的,但胡塞尔指责康德与笛卡儿一样对意识和理性观念一无所知,仅仅把处于时间中的心理学意识而非先验意识当作知识的基础,只是借助于仅仅作为心理力量的知性和理性来确立知识的先天性,而错误地得出了主体或意识既先于世界又处于世界中这样的 自然 态度的悖论实际上,由于任何外部的东西都就是处于意识内的东西,因而不可能从意识引出一个外在于意识而存在的实在如果说康德是以先验自我来反对笛卡儿的事实自我,那么,胡塞尔则是以先验自我来反对笛卡儿和康德的心理自我的 虽然萨特也反对笛卡儿把意识当作实体,主张意识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它是自我显现的,但是萨特不同于康德和胡塞尔之处,主要在于萨特认为包括“我思”或自我在内的一切都是在意识之外的,强调意识具有首要性,强调意识对于主体的首要性,反对先验哲学的立场萨特这方面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自我的超越》1一文中萨特认为意识的个体性和统一性都是由意识自身来确保的,而无需借助于“我思”或自我这样的主体。

      因而,萨特不能同意康德和胡塞尔所坚持的“一切皆在意识之内”而不得不设定“先验自我”的做法萨特的“现象学存在论”,依赖描述性的现象学,其出发点就是反思前的我思,即是关于对象的直接意识,自为的存在不停地对自在的存在进行虚无化 胡塞尔改造了康德的先验意识,先验意识不再是逻辑条件的总体,而是被囚禁在我们的经验意识之中并构成我们的经验意识萨特赞同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把“我”看作意识的综合和超越的产物,但反对胡塞尔在《观念》中所坚持的了先验“我”的传统观点,即先验的“我”在每种意识的背后,成为意识的必要结构这在萨特看来有悖于胡塞尔对意识的定义萨特确信,意识的现象学观念否认“我”具有统一和个体化作用,不仅如此,即使“我”的统一性和个体性也是由意识提供的因此,先验的“我”没有存在的理由 由于先验的“我”让意识脱离自身,分离意识,就会杀死意识由于意识是对意识自身的意识,意识的意识就是把意识自身只当作绝对内在性来认识的,而截然不同于意识对对象的位置性认识,所以,萨特把这种意识的意识称作未被反思的意识,即第一等级的意识在未被反思的意识中,“我”并无立足之地意识对自身的意识就是绝对的纯意识,而把具有三维形式的不透明的人格的“我”引入绝对纯意识,就会玷污纯净的意识,就会把意识固定化,使之模糊不清。

      虽然胡塞尔因把意识看作“存在”与“显现”的统一而对意识现象进行非实体化,从而不同于笛卡儿的实体化的意识,但是,萨特指责胡塞尔在《笛卡儿第四沉思》中不幸把“我”看作意识的必要结构,把不透明的“我”提升到了如同纯意识那样绝对的行列,原本轻盈的意识变得沉重了,失去了用非存在的力量把自己变成绝对存在物的性质内在的“我”只是为意识的对象,“我”一旦升格为意识的必要结构,现象学的一切成果就全都会付之东流 萨特强调意识的自源、自主,实是为了否认主体的优先性、至高无上性,从而摆脱西方哲学的唯我论困境意识是绝对内在的,具有首要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就是意识要面对这个“我”并且向着“我”、要与“我”相结合,而自我并非意识的必要结构,自我只是为意识的对象的显然,自我与意识有联系,但这个联系却必须通过状态和性质作为中介自我直接成为状态与行动的超越的统一状态是身体与意识之间的中介,而性质又是状态、行动与自我之间存在的一种中介状态通过意识得以确立,而性质又要通过状态得以确立因而,意识才是所有这一切的根据当然,萨特并不是说,意识是本原,意识是自己存在的基础 《存在与虚无》明确指出,意识不可能先于存在,意识的存在是一切可能性的来源和条件。

      意识的本质特征就是意识是自身圆满的,意识是自己决定自己的,意识是自己存在的,意识先于虚无并且出于存在萨特在批判笛卡儿唯理论的存在论错误时也重申:“意识没有实体性,在意识只是显现这个范围上才存在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就是一种纯粹的‘显现’但恰恰是因为意识是纯粹的显现,是一个总体虚空(因为整个世界都处在意识之外),恰恰是由于显现和存在在意识中得到的这种同一性,意识才能被视作绝对”1就是说,意识之所以没有实体性,是因为意识只就自己显现而言才存在为纯粹显现;意识之所以具有绝对性,是因为显现和存在是在意识中求得同一的 萨特的存在论证明是说,意识生来就被一个不是自身的存在所支撑,因为意识是对某物的意识,是与超越的存在的关系意识始终能超越现存在(existant),而走向其存在的意义,超越存在者(ontique)而走向存在论(ontologique)萨特认为胡塞尔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把意识严格定义为超越性,但是萨特认为胡塞尔却又错误地把“作为对象的意识”看作一个非实在,一个“作为活动的意识”的相关物,而且它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萨特坚信意识并不是对作为活动的自我的意识,被感知物的存在也不能还原为感知者的存在,不能还原为意识。

      被感知的存在即使作为非实在,也仍应该存在也就是说,现象的存在不能是现象的被感知1意识是这样一种存在,对意识来说,由于意识的存在包含着一个异于自身的存在,所以,意识就在自己的存在中询问自己的存在”2 非实在也存在虚无萦绕着存在萨特是指,存在先于虚无并为虚无奠定基础,使虚无发挥作用然而,存在并非虚无的源头虚无源自何处呢?“虚无据以来到世上的存在应该是它自己的虚无”3只有人在算得上是这样的虚无人是虚无据以来到世上的存在”4萨特追问:为了使虚无通过人而来到存在中,人在他的存在中应该存在为什么呢?萨特的答案:人应该存在为自由的人人的实在有可能散发出一种使自己独立的虚无,虽然笛卡儿在斯多葛派之后把这种可能性称作自由,但萨特以为这只是一个抽象的、肤浅的语词而已萨特作了具体而深入的询问:如果虚无应该凭借人的自由而来到世上,那么,人的自由应该是什么呢?自由并不是能被孤立地设想和描绘的人的灵魂的官能,自由属于自为的结构由于人的存在制约着虚无的显现,因而人的存在就显现为自由因此,自由作为虚无的虚无化(néantisationdunéant)所需的条件并不是一个突出地属于人的存在之本质的属性而且,我们早已表明,在人那里,生存(existence)与本质的关系并不类似于世上事物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在人的自由中悬而未决”5。

      萨特进一步认为,人的自由与人类实在的存在(être)密不可分在人的存在与人的存在为自由(être-libre)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异由于任何虚无都扎根于在内在性内部所实施的虚无化,因此,萨特所说的自由归根到底就处于意识的主观性之中:“……我们必须在绝对内在性之中,必须在瞬间我思的纯粹主观性之中,发现人据以自己成为自己的虚无的原初活动”6自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应该是对自由的意识鉴于笛卡儿把自由看作专属于人的灵魂的一个官能,萨特则从意识出发并在意识之中把人的存在与人的自由融为一体了 萨特探讨与虚无问题相关联的自由,因为自由严格制约着虚无的显现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人的存在,他通过散发出自己的虚无而使自己的过去不发挥作用,同时他自己的处于虚无化形式中的过去也就是他自己的未来于是,人的存在就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摇摆不定,自然就产生了焦虑(angoisse)的情绪萨特认为“正是在焦虑中,人获得了对他的自由的意识,如果人们愿意说的话,焦虑是自由的存在方式,即存在为对存在的意识,正是在焦虑中,自由在自己的存在中对自身进行提问”1鉴于克尔凯郭尔把焦虑描述为自由面前的焦虑,而海德格尔则相反地把焦虑看作对虚无的把握,萨特就把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的自由观综合起来了。

      鉴于柏格森自我绵延的理论强调我的“自我”在我的意识内部是自由的,不可能被意识所超越,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