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x

5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606065253
  • 上传时间:2025-05-23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40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总纲目录,*,,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考纲导学,*,,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考点一,*,,*,,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考点二,*,,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考点三,*,,*,,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考点四,*,,*,,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总纲目录考纲导学考点详解,栏目索引,*,,*,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考纲呈现,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思维导图,2,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考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考点三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3,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4,1.范围,A①,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②,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③,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④,畜牧业,生产基,,地。

      5,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⑧,山地,,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⑨,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6,4.社会、经济条件,⑩,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特别提醒,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并非只是劣势热量不足致使农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但冬季漫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使土壤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可改善土壤的墒,,情;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害少7,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8,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9,方法技巧,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10,命题视角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1,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答案    C,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甲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是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西两侧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故C项正确受纬度影响的等值线主要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故A项错误;甲地和两侧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相同,,,且都是季风区,故B项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故D项错误C,12,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  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答案    A,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

      A选项积温大小,,反映热量多少东北地区跨纬度较广,热量总体由南向北递减,受地形,,因素(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中部平原地带,,的热量条件好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即中部热量等值线向北凸出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A,1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4,(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15,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2分)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2分)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分),(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3分)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分),(3)土壤肥沃(肥力高);(2分)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2分),(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4项即可得满分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8分),16,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以及该地农业突出特点形成的原因等1)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2)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考虑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虫卵不易越冬;该地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4)“绿色”是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17,※(教师用书专有)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    D,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及特点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D,18,命题视角二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4.,[2017课标Ⅰ,36(2)(3)(4),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19,,(1)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20,答案,(1)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2)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3)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解析,(1)观察地图可得,基洛萨靠近首都这一全国最重要的港口,有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2)剑麻产地气候湿热,剑麻收割后,不及时加工易腐烂变质,影响产品质,,量3)中国公司在当地扩大剑麻生产与加工产业规模,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政府与民众收入,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21,考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①,自然条件,的差异及,②,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2,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23,农业区,分布,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A③,松嫩,平原,B④,,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⑤,玉米,,、大豆、小麦和⑥,,水稻,等作物,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⑦,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⑧,,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24,二、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⑨,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25,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26,3.农业发展方向,区域,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27,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黑土,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林业,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小,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28,2.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途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29,,知识拓展,1.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30,2.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31,命题视角一 区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32,,,图乙,(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33,(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10分),(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34,答案,(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2)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35,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特征、自然灾害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知识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1)分别比较气温和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

      2)春季气温回升后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3)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两图信息显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6,命题视角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37,2.,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答案    B,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B,38,3.,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几乎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B,39,4.,根据图文材料(图Ⅰ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Ⅱ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题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分),40,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解析,从图Ⅰ、图Ⅱ比较可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多,占地广而农业用地,,少,黄河三角洲则相反,未利用土地数量大黄河三角洲气候方面优势,,是因降水少而光照条件好黄河三角洲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应从该,,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41,考点三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比较低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牧业、渔业比重太小。

      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小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42,2.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因素,内容,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3,3.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①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对各种作物合理布局;②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域情况,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②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旱涝保,44,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合理用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③,,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如:改良耕作制度、良种培育等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5,4.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1)我国的粮食问题,①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②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③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④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2)解决途径,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在确保粮食供应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④科学种田,提高单产,例如,,使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46,命题视角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答案    B,由材料知,近年来随着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应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改进农田水利设施,能保证粮食生产,但不会使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C项错误;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是“连续”的,D项排除;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加大会引起粮食,,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的“连续”增长,故选B项。

      B,47,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答案    A,选项中四个粮食主产区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耕地被挤占最多,符合题意A,4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49,3.,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答案    D,本题以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03年,,之前下降迅速,2003年之后下降速度趋缓,A项错误;粮食产量在1999—2,,001年间和2002—2003年间下降明显,B项错误;2003年之前粮食产量在2,,001—2002年间呈缓慢上升趋势,C项错误;2003年之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D项正确。

      D,50,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答案    C,本题考查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通过政策促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是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C项正确C,5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