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兵器收藏的分类 古代兵器分类范文.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艳春1****84
  • 文档编号:202771455
  • 上传时间:2021-10-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46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兵器收藏的分类 古代兵器分类   从中国古兵器自身特点考虑,我们对中国古兵器的分类应该依据兵器的审美与艺术价值来划分下面是办公室欧阳老师精心为你整理的古代兵器的分类,一起来看看  古代兵器的分类  精绝作品:指古代工匠为武将量身制造的个体武器这些作品均具备至高的艺术与审美要求,它们制造精湛、造型科学、独具匠心、艺术感染力强、具有强大杀伤力并具备艺术原创性特点,且存世量稀少   皇室御用军械:历代皇室兵器均以其制造精良、装饰奢华、具备相当的实战性而著称于世,并以其象征高贵的地位、至高的权力,带有神秘的政治色彩而被世人推崇这类兵器存世稀少,是世界各地大藏家所追逐的目标   制式兵器:通常被人们称做官造的兵器指各期军队武官所配备的制式武器,这些武器锻造精良,工艺规范,装饰美观,通常会出现金银错工艺或鎏金银工艺、镂空铸造工艺、錾刻工艺等鞘室一般以裹革、髹漆、彩绘等进行装饰铭文、铭刻也多有出现,有一定的存世量   民造精品:指民间武夫所使用的具备一定艺术价值的兵器此类兵器一般制造较为规范,工艺较为讲究,品类丰富,民俗特点突出,地域性强,是研究中国古兵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民间普通粗陋兵器,这类藏品不列入等级范围,一般爱好者可适当把玩。

        古代兵器的分类  短兵器   所谓短兵器,是指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常人的眉际,分量较轻,使用时常单手握持的兵器最常见的短兵器是刀和剑   刀的套路有单刀和双刀两种,均以劈砍为主单刀要求勇猛迅疾,多有缠头撩花动作双刀更富于观赏性,好手舞起,犹如团雪滚滚,不见人影清乾隆初年,安徽宿州人张兴德以双刀著称,当时山中多狼,张兴德携刀三日内连杀九狼   剑为双刃,以撩刺为主,风格轻灵潇洒剑术也分单剑与双剑两种,以单剑为多清咸丰年间,开封有一少妇杜宪英精于剑术,曾乘船于长江,群盗乘夜色登船抢劫,杜宪英挥剑格斗,连杀三盗江苏宜兴周济(1781年-1839年)词人,武功卓绝,曾击杀盗匪多人有两个大盗衔恨不已,必欲除之而后快周济因事路过山东,两盗尾随其后,而周济毫无察觉当夜,两盗扑入旅店周室,周济仓猝应战,手无兵刃危急间,一位少女执双剑飞步而入,双剑夭矫若长虹,片刻之间,将二盗刺死周济才知是旅店主人之女红蛾,原来她早就认出这两个强盗,在危急之际出手救人   有的剑在剑柄上配有剑穗(又称剑袍),称为文剑无剑穗的剑称为武剑剑穗长者较为难练有人又在剑穗上串有铁珠,随剑穗飞舞,可击人致伤   斧在今天也是一种短兵器。

      古代作战时用的斧多是长柄,俗称大斧,属于长兵器另一种短柄斧,俗称板斧,即《水浒传》中李逵所用之物清代时,江西九江某公子精于此术,曾以双板斧震慑群盗至今仍有板斧套路传世,以抡劈为主   鞭有软硬两种硬鞭为钢制,共十三节,俗称竹节钢鞭,末端尖锐,以劈砸为主,亦可挑刺软鞭俗称九节鞭,由九节细钢棒或细铜棒连缀在一起,长度略次于身高,其动作以缠绕和抡圆为主九节鞭便于携带,目前仍很流行,演练者多在鞭的两端系上绸块,抡动时可呼呼作响,以增添观赏性   锏为长条状钢质兵器,多为四棱,无刃,末端无尖,长约0.8米,也属劈砸兵器另有双锏,每根长约0.6-0.7米   钩是一种多刃器械,其身有刃,末端为钩状,护手处作月牙状,有尖有刃武术中常见的是双钩,比较难练相传清代中期河北献县人窦尔墩曾以双钩闻名   拐是一种木质兵器,有短拐、长拐两种,短拐长约0.7米,长拐长约1.3米拐的特点是在木棒靠近末端处置一横柄,成丁字形拐可用来击砸,又可用来钩拉锁拿对方兵器   杖与拐相近,但其横柄置于木棒末端尽头,亦成丁字形杖长约1.2米,可单手使用,也可双手使用,其技法有钩、挂、崩、点、拨、撩、戳、劈、扫、击等。

      少林武功中有达摩杖一路   鞭杆是一种木质短棒,长约1.3米,杆梢略细,据说是从马鞭杆衍化而来鞭杆短而无刃,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流行于西北地区   古代还有一种短兵器叫铁尺,长约0.6米,细长而扁,无尖无刃,以劈砸点戳为主,清代时还比较流行,目前已极为罕见   长兵器   武林中最常见的长兵器是枪、棍、大刀三种   在武林中,枪被誉为百器之王俗语说枪扎一条线,要求扎出平直,即所谓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防枪法以拦、拿、扎为主,兼有劈、崩、挑、拨、带、拉、圈、架诸法唐末名将王彦章擅使铁枪,人称王铁枪宋代名将岳飞、杨再兴均是枪术名家南宋时,山东潍州(今莱州市)人杨四娘自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但戚继光曾指出杨家梨花枪的缺陷明末清初,峨眉枪法又曾冠绝一时清咸丰年间,江苏无锡人陶某善枪,人称陶家枪,不料竟败于无锡守备蒋志善手下,陶某拜伏求教蒋志善持枪起舞,闪闪成白光,犹如直径数丈的车轮在飞转蒋志善令陶某向他泼水,谁知竟水泼不进,反弹如雨,将陶某全身淋湿,而蒋志善身上毫无水迹   棍是历史最悠久的长兵器,最早被叫做殳(古时的殳有棱无刃)棍有多种,从形制上分,有长棍、齐眉棍、三节棍、梢子棍等;从质地上分,有木棍、铁棍、铜棍等,以木棍最常见。

        早期的棍多以枣木制成,取其坚实沉重后来改用白蜡杆,取其有韧性,较轻便棍法以威猛快速为上,多有旋扫及舞花动作,打击空间较大,故称棍打一大片少林棍、昆吾棍都是比较著名的棍法   三节棍是将三节短木棍用铁环连在一起,可收可放,夭矫多变梢子棍是在棍之末端以铁环连一短棍,在应敌时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三节棍和梢子棍都比较难练,稍有不慎,容易伤着自身   大刀是将刀身后装上长柄,又名春秋大刀、偃月刀、长刀唐代大刀全长达3米,重7.5公斤,两面有刃,称为陌刀,当时军中专门组建有陌刀队如今武林中所用大刀皆是一面有刃另有一种朴刀,其刀柄比大刀的短些,刀身窄长,也是双手使用朴刀套路目前仍有流传   在长兵器中另外还有几种戟在南北朝以前是一种流行兵器,有长柄单戟和知柄双戟两类短柄双戟属于短兵器长柄单戟又分两种:在末端置有左右两个月牙的,叫方天戟;仅有一侧有月牙的,叫青龙戟东汉末年,吕布是使戟的能手,曹操善于使短戟目前武林中仍有演练者   叉是一种常见的兵器,古代多为猎户所用末端分两股的,名牛角叉;末端分三股的,名三头叉或三角叉,俗称虎叉叉法本于枪法,重在中平一势,也可锁拿对方兵器晚近以来,练叉者多在叉身上套上若干铁环,演练时可哗哗作响。

      也有人能使叉在全身上下滚动,俗称滚叉,颇具观赏性   铲是一种不多见的兵器,最早是农村用的除草工具铲杆的前后都装有兵刃,前端是一个弯月形的铲,内凹,月牙朝外;尾部是一个斧状的铲柄,末端开刃相传铲最初是佛门兵器,又名方便铲或月牙铲,演练时身法轻盈而别致,有推、压、拍、支、滚、铲、截、挑等击法,其招式命名也多与佛教有关   钯也是从农具演变而来的兵器,其末端装九齿铁钯,齿锋利如钉钯全长2.4米左右,重2.5公斤,可拍击,亦可防御,在明代抗倭战争中曾为军中利器   镋属于罕见兵器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头,称为正锋,长约0.5米正锋靠后处横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着一排利刃镋柄长达2.5米,尾端装有棱状铁钻,称为 钅尊镋可用于击刺架格由于这种兵器过于长大,分量又重,所以只有身高力大者才能使用   暗器   所谓暗器,是指那种便于在暗中实施突袭的兵器暗器大多是武林中人创造出来的,它们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大多有尖有刃,可以掷出十几米乃至几十米之远,速度快,隐蔽性强,等于常规兵刃的大幅度延伸,具有较大威力武林中讲究的是一对一的打斗,双方距离很近,于是暗器就派上了用场中国武术中的暗器至清代而集其大成,达于鼎盛,在武林中使用极为普遍。

      直到清末火器盛行以后,暗器才逐渐被冷落,但至今武林中仍有人习练此技   暗器可分为手掷、索击、机射、药喷四大类,每一大类中均包括若干种   手掷类暗器有标枪、金钱镖、飞镖、掷箭(甩手箭)、飞叉、飞铙、飞刺(包括三棱刺、峨眉刺)、飞剑、飞刀、飞蝗石、鹅卵石、铁橄榄(枣核箭)、如意珠、乾坤圈、铁鸳鸯、铁蟾蜍、梅花针、镖刀(三尖两刃)等   索击类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飞爪、软鞭、锦套索、铁莲花等   机射类暗器有袖箭、弹弓、弩箭、紧背花装弩、踏弩、雷公钻等   药喷类暗器有袖炮、喷筒、鸟嘴铳等   还有一些暗器很难归入以上四类,如吹箭、手指剑、钢指环、手盔、匕首、手锥等   吹箭是将细小竹箭藏于吹管之中,临敌之际,用力在吹管一端一吹,竹箭即从管的另一端射出吹管为竹制,短吹管长约25厘米,长吹管长约50厘米,两端开口,外观光洁,刻有纹饰,也可当短棍使用,旧时武林中颇为盛行   手指剑是套在指头上的微型短剑,钢指环是套在手指上的钢质圆环,手盔是套在手背上的钢套,有突起处匕首属于短兵器,旧时武林中人常把匕首藏在腰间,或掖在鞭筒里,可随时拔出用于袭敌,于是又成了暗器。

      手锥用铜或铁制成,末端呈三角形,后边有柄,全长约20厘米,可藏于袖中,出其不意击人清代喇嘛多随身携带铜质手锥   此外,还有一些兵器介于常规兵器与暗器之间,如手杖刀、铁扇之类手杖刀又名二人夺,杖身中空,内藏窄身长刀一把杖柄上装有机括,如遇人夺杖,按动机括,即可抽刀刺敌手杖柄即为刀柄,为便于实战,手杖刀的杖柄多为直形,而不像普通手杖那样做成半弯形铁扇的扇骨为纯钢制成,扇面为绢质,打开可作普通扇子用,合住即可劈砍点戳手杖刀和铁扇目前仍比较流行   在所有暗器中,手掷类暗器应用最广泛,式样也最多,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飞镖,又名脱手镖,有三镖,有三棱、五棱、圆柱等形状,前面均为尖头镖长约10厘米,重约0.2公斤镖的末端常系有红绿绸布,叫做镖衣,长约8厘米,有助于镖稳定飞行相传飞镖源于西域,北宋时,四川僧人性圆家得此技,后传至中原到了清代,武林中几乎人人都学此技,至民国时依然流行   金钱镖,即把旧时的方孔铜钱当镖来用一般的金钱镖,多是将铜钱的周边磨得锋利,犹如刀刃,掷出时飞旋而前,仗恃其边刃伤人功力深者,可不用磨刃,直接凭腕力而掷出伤人但铜钱分量极轻,能练好此技殊非易事清末民初,银元为通行货币。

      银元分量较重,平时多有携带,因此也有人以银元代替铜钱作为暗器   掷箭又名甩手箭或摔手箭,因必须甩腕发出,故名掷箭完全用细竹制成,箭杆浑圆,前端削尖,后不加羽,犹如一根削尖的竹筷因此物取材甚易,制作简便,所以武林中人学者极多艺成之后,又可举一反三,凡细短之物,如筷子、树枝之类,皆可顺手掷出御敌但竹箭轻飘,练成不易一般是先练较重之铁箭(重约0.3公斤),再练装有铁镞之竹杆箭(重约0.1公斤),最后才能练竹箭(重约0.01公斤)相传掷箭源于嵩山少林寺,至清初才流传到社会上   飞蝗石是有棱角的细长状坚石,因其外形略如蝗虫,所以叫飞蝗石,飞蝗石每块重约0.2公斤,平时贮于袋中,悬于腰间鹅卵石就是河滩上的椭圆形石块,因其外形、重量都和鹅卵差不多,所以叫鹅卵石飞蝗石和鹅卵石都是易见之物,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武林中十分流行   梅花针也是一种罕见暗器其构造是五枚钢针在根部相连,击中敌身后,分刺五点,状如梅花五瓣针的长度约为3厘米梅花针在武林中的历史相当久远,但今日已近绝迹   乾坤圈是铁制圆圈,直径约15厘米,内外沿全部开刃,抛出后以旋飞击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