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一课程纲要.doc
5页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教学材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时数】 36课时【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一、模块课程目标(一)核心知识目标1、 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2、认识地球运动的特点及意义3、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4、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能力目标1.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判情趣二、模块课程内容知识内容课标要求考纲要求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了解理解应用ⅠⅡ第一章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一般特征及能量来源√√认识太阳活动√√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说出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出水资源及其分布√√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总结合理利用水资源策略√√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举例说出三大类岩石√√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山地的形成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牲与差异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析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三、模块课程实施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2课时)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5课时)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1课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课时)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3课时)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2课时)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课时)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2课时)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课时)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课时)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课时)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2课时)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2课时)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牲与差异牲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1.教学方式: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较简单易懂,识记了解的基础知识演示法——较抽象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课堂讨论法——发散思维较强、较开放的知识试验法——自主探究性较强的内容2.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3.课时安排必修1课程共分五单元,各单元课时分配如下:单元名称课时第一单元10第二单元8第三单元6第四单元6第五单元64.课外拓展性练习课后练习主要是任课教师精编精选试题,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四、模块课程评价要点1.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每单元结束后或期中、期末考试等;模块测试指模块学习完成后,进行模块修习测试,模块测试成绩应结合日常评价综合分析2.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每一课程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都可认为本模块修习合格,授予2学分; 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各占总分的60%与40%若模块考试得100分,则记其模块终结性评价60分,余类推而过程性评价则由模块课时学习10%、课业表现10%、书面作业情况15%、平时测验成绩5%根据其各项评价得分按此比例记入总分以确定其是否修习本模块课程合格,并获得相应学分,是否需要重考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