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沂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10页七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 8 页)1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本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一、积累与运用(22 分)1.古诗文默写 ( 10 分)( 1)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 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 3)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 4),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最后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 (10 分) (1)明月来相照(2)影入平羌江水流(3)双袖龙钟泪不干(4)此夜曲中闻折柳( 5)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每空 1 分,有错别字、 添字漏字或书写不规范、模糊不清的该空不得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拗.(ni ù)断讪.(shà n)笑菜畦.(qí)磐.(pá n)石迥.(ji ǒ ng)然不同B.毋.(wú)宁告罄.(qì ng)收敛.(li ǎ n) 木屐.(j ī)锲.(qì)而不舍C.骊.(l í)歌倜傥.(t ǎ ng)确凿.(zá o)吞噬.(shì)鲜.(xi ǎ n)为人知D.蝉蜕.( tu ì)砭.(bi ā n)骨羸.( l ?i )弱重荷.(ha)鞠.(j ǔ)躬尽瘁2. (3 分) C(A拗ǎ o,B锲 qìa, D鞠 j ū)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筹划阴霾瞬息一反即往妇孺皆知义愤填膺马革裹尸七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 8 页)2 B.肿胀遮蔽建树一拍即合疲惫不堪锋芒毕露荒草萋萋C.宿儒躯壳深邃历尽心血风餐露宿杂乱无章来势汹汹D.鉴赏含蓄踌躇养精蓄锐芸芸众生妄乎所以慷慨淋漓3. (3 分) B(A一反既往, B沥尽心血, D忘乎所以)4.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由于母亲意外早产而出生在美国,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通过丁肇中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 种最小结构 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丁肇中是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了一个①(郑重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 “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丁肇中面对②(指责斥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这位美国驻瑞典大使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1)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①②(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修改:(3)美国大使到底不理解什么?请结合上文,把短文结尾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补写:4. (6 分)( 1)①郑重②指责( 2)丁肇中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 种最小结构。
(或改为: 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丁肇中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 种最小结构3)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公民,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呢?(第3 小题意思对即可)二、古诗文阅读(18 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 8题 (15 分)七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 8 页)3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 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蒙乃.始就学:( 3)尝.与诸小儿游:(4)取之,信.然:5. ( 4 分) ( 1)推托(2)于是(3)曾经(4)确实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以为.顺流而下矣B.蒙辞以.军中多务 / 或以.钱币乞之C.蒙乃始就.学 / 指物作诗立就.D.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6. ( 3 分) B ( B介词,拿, 用。
A成为 / 认为, C从事 / 完成, D果子 / 儿子)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译文:7 . (6 分) (1)你说事务多,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众多 小孩争着跑去摘果子,唯独王戎没有动身翻译既要注意关键词的落实,更要注意句子意思的正确和语言的通顺)8.乙段故事给你什么启发?(2 分)答:8. (2 分)做事要善于思考,不能盲目从众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论诗七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 8 页)4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9.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B.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因循守旧C.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 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此诗语言含蓄、深邃,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D.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他认为诗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己风格的诗人9.( 3 分) C(此诗语言浅近、直白,直抒胸臆)三、现代文阅读(27 分)(一)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选段,完成10~13 题 (13 分)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 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 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七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 8 页)5 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10.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分)答:11.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一句中的 “一条大河” 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3分)答:12. 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这表现出了他怎样的精神?(3分)答:13.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答:10.(3分)因为耳聋造成了贝多芬与外界的隔绝,无法与人交流,常常被人误解;而一株树却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所以贝多芬感觉树比人好。
意思对即可)七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共 8 页)6 11.(3分)指贯穿在小说中的主人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因为这篇小说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意思对即可)12. (3分)能坦然、镇定地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具有豁达、乐观、勇敢的精神意思对即可)13.(4分)贝多芬是在用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心里的音乐”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 题 (14 分)生 命 赋孙荪①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②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③但是, 有一些更细微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④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争荣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⑤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 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⑥麦收过后, 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 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⑦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七年级语文试题第7页(共 8 页)7 的感觉⑧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 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⑨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
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⑩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⑾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14.文章第⑦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