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6+40m支架法现浇连续梁支架预压方案.docx
7页合福铁路客运专线柘皋河特大桥(40+56+40) m连续梁支架预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三局集团合福铁路三分部二 0 一 二年四月跨夏阁河 40+56+40m 连续梁支架预压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 编制依据⑴、《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⑵、《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⑶、《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⑸、《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⑹、《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⑹、《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⑺、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⑻、施工图:通桥(2008) 2368A-II2. 编制原则( 1 )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 定施工方案,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 目标,贯彻执行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强化标 准化管理,过程化控制成本 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 计编制中,对本工程施工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施 工条件,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 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 足业主要求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实行科学配置, 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上场,投入高效、先进适用的施工 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 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6)合理布置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任务量和管理目标的要求,本着避免干扰、就近布置、方便使 用、优化设置的原则,合理布置,满足施工需要二、编制范围柘皋河特大桥40+56+40m预应力混凝土支架现浇连续梁位于224#〜227#墩, 起讫里程为DK57+320.670〜DK57+458.270,跨越夏阁河为使此段支架预压处 于受控状态,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三、工程概述3.1 工程概况柘皋河特大桥起讫里程为 DK49+979.800〜DK58+398.365,中心里程为DK54+189.083,桥长为 8418.565 米此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箱梁底宽6.7n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cm底板厚度40至80cm按直线线性变化腹板厚48至 80cm按折线变化全联在端支点、中跨跨中及中支点处5共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 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桥面宽度防撞护栏内侧净宽8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9m桥面板宽12.0m 桥梁建筑总宽2.28m梁全长为137.5m计算跨度为40+56+40m中支点处梁高为.35m跨中10m直线段, 边跨17.75m直线段,梁高均为.05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75m曲线上梁按曲梁曲做布置梁体沿线路左线中心线布置,相应的梁体轮廓尺寸为沿 线路左线中心线的展开尺寸,位于曲线段时梁体轮廓、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束及管道均 以线路左线中心线为基准线沿径向依据曲率进行相应的调整,支座亦按径向布置四、预压方案底模安装好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预压,本连续梁采用沙袋和钢绞线模拟连续 梁荷载预压,采用机械吊装方式五、预压荷载的确定该连续梁混凝土设计总量为1890m3,墩顶部分荷载由墩身承受,不予考虑。
除去墩顶部位混凝土约1700m3,总荷载取1700*2.6*1.2=53001每个砂袋满载 砂子后长lm,宽1m装,重量按1.21计算,共需4420个砂袋组织如此巨大的 砂袋及砂子非常困难,为此预压可以采用逐跨进行,即预压完一跨,再转移至下 一跨从225#和226#主墩之间分开中跨(既225-226跨)混凝土重量约m3, 总荷载取1700*2.6*1.2=53001,共需个沙袋六、预压监测 支架预压时应进行竖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内容包括:1 、基础沉降变形2、 支架竖向位移3、 支架顶面水平位移4、 梁柱式支架纵(横)梁的挠度七、加载方法加载材料使用砂袋,试压的最大加载为设计荷载的1.2倍加载时按设计要 求分三次进行,并对称进行,第一次加载重量为设计荷载的 60%,第二次加载 重量为设计何载的 100%,第三次加载重量为设计何载的 120%预压荷载分布 应与支架施工荷载分布基本一致,加载重量偏差应控制在同级荷载的±5%以内1、支架预压前,应监测记录各监测点初始值2、 每级加载完成 1h 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每隔 6h 监测记录各监测 点的位移量,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进行后一级加 载。
3、 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应隔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 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4、 支架卸载 6h 后,应监测记录各监测点位移量 加载顺序为从支座向跨中、对称依次进行分别量测各级荷载下支架的变形值, 沉降稳定后再逐级卸载当支架的沉降量偏差较大时,要及时停止对支架进行进 行加载,查明原因后,方可进行下部处理八、预压荷载的分布砂袋分布按照箱梁截面混凝土分布放置,直线等高段荷载以两侧截面为依据 曲线变高段荷载以主墩截面为准墩顶荷载由墩身承受,不予考虑连续梁截面 具有对称性,荷载也满足对称性首先由纵向线荷载集度确定预压砂袋总数,再 计算横向混凝土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确定砂袋的横向分布数量,最后确定砂 袋层数根据以往预压经验,沙袋码放比较高,堆载比较困难,吊装时注意沙袋的码 放整齐、平稳,两侧低,中间高为原则,详见预压附图九、预压观测布点布置(1)为便于观测在每个现浇段在梁底模下边取点或在梁式支架分布梁上对应位置设支架变形观测点预压测点布置图见《40+56+40m跨夏阁河连续梁预压测点 布置图》(2) 预压过程支架沉降采用电子水准仪测量,测量误差±0.lmm;支架平面 位移宜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3) 加载 120%预压荷载连续 12h 后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如果加载 120%后 所测数据与连续 12h 后所测数据变化很小时,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 可卸载,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卸压支架沉降 量不得大于2.0毫米(不含测量误差)卸压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 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压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 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 形(即塑性变形)量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成果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支架的标高十、注意事项 预压前要对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并对观测点进行保护,设置醒目标志,以防 破坏预压时注意砂袋与砂袋之间的密实性严禁在同一断面一次性堆载至预压—>_. ! > A高度十一、卸载根据 S-T 曲线确定沉降沉降是否稳定,待沉降稳定后,测出所有点的标高, 根据测得的数值进行列表,分别列出各级何载下的数值并进行分析,找出其规律 性,然后分层进行卸载,全部卸载完后测出各点的标高,计算出变形量,确定箱 梁底模预拱度十二、 预拱度调设 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作为设置预拱度的依据通过调整横向分布梁 高度,实现预拱度的精确设立。
3)施工预拱度的设置 为了使梁在完成后达到规定的标高,模板调整时要考虑设置预拱度设未加载前梁底模上各观测点的标高值为H1,加载至120%后测得梁底模上 各观测点标高值为H2,卸载前梁底模上各观测点标高值为H3,卸载至0%后梁底 模上各观测点标高值为 H4支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量6 2=H1-H4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 架、模板、方木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支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量6 3=H4-H3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 模上设置预拱度6 3,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根据H2-H3,大体可以看出在设计荷载持续作用下对支架变形的影响程度梁支架预拱度理论计算序号中项目心计算及取值卓备注小梁的怛载、预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挠度累积之和心由设计院提供心知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心H1-H4 ,通过预压已消除心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心H4-H34支架基底在荷载作屈下的非弹性沉陷心通过预压已消除心5预拱度卫预拱度的设置按二次抛物线法分配,公式如下:6 x=6 (1-4x2/12)6 x——距拱顶距离为x处的预加高度值;6 ——拱顶总预拱度值;l ——计算跨径;十三、质量保证措施1、 铺设底模后测量前应加强模板的全面检查,确保模板在荷载作用下无异 常变形。
2、 加载及卸载过程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各方面的安全3、 沉降观测仪器为专用精密仪器,要专职测量人员负责;4、 测点要固定,用红油漆提前做好标识5、 不能随意更换测量人员,防止出现人为误差;6、 专人负责对水准点位置进行保护;7、如实填写观测数据,绘制弹性和非弹性曲线如出现意外数据,应分析 原因8、 观测过程如局部位置变形过大,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卸载,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补救措施9、 堆码砂袋一定要按施工设计方案认真堆码,确保模拟状态接近实际状态 十四、安全保证措施1、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2、 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明确的信号3、 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4、 作业人员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5、 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6、吊装区域应设置警戒线,危险点须设专人监护7、吊机驾驶员、指挥员必须持证上岗8、 起重机工作前应检查距尾部的回转范围 60cm 内无障碍物9、 起重臂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10、起吊时的一切动作要以缓慢速度进行,吊车司机严禁同时进行两个动作 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