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蒿素遭专利.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38900989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4.1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作者:马建忠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9-30 9:18:13青蒿素遭专利之痛 内讧元气大伤近日,因“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 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科学 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青蒿素这一中国版的原创药正在给中国科学家带来无上荣正主导国际青蒿素类药物市场不过,中国这一青蒿素原料和原创药的发源地并未能真荣耀纷至沓来中国原创的青蒿素类药物被国际认可始于2001年,当年,WHO正式将青蒿素类药物确定为全 球抗疟疾用药此后, 一些国际大奖开始被陆续授予当年发现和发明此类药物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科学家 2009 年, 军事医学科 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义清教授及其团队, 由于发明了治疗疟疾的高效药片“复方蒿甲 醚”而被授予“欧洲发明人非欧洲单元大奖”屠呦呦在国内学界和业界的突出贡献被认为参与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 素中国青蒿素产业的落寞不过, 拉斯克奖这一迟到的大奖却难掩中国青蒿素产业的落寞与无奈青蒿素作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原创药物,曾经是一代制药人的使命和希望为应对援越战争期间热带雨林多发疟疾的问题, 周恩来总理于 1972 年亲自部署了“523计 划”研制抗疟新药, 全国共有40 多个单位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

      最终获得 WHO 认可的复方蒿 甲醚, 从开始研制到取得成功, 前后跨越长达20 多年然而, 从2001 年 WHO 将青蒿素类药物确定为全球抗疟疾用药以来, 中国青蒿素产业却始终未 能主导国际青蒿素类药物市场上海一位医药行业的资深专家在谈及青蒿素专利时, 就向南都记者直言, 这是我们医药行业 最伤心的事情:“发明是我们发明的,但专利产品的销售权却是诺华的尽管我们拿了奖,但 我们的产品并未真正获得WHO的完全认可缘起专利之痛 中国制造的青蒿素制剂未能主导国际市场, 最初的障碍源自专利 上世纪70-80 年代,创新药青蒿素、蒿甲醚、本芴醇先后由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1982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开始科技攻关“合并用药延缓青蒿素抗药性的探索研 究”,并最终研发了复方蒿甲醚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签署专利开发许可协议,后者负责复 方蒿甲醚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发,前者则收取一定的专利使用费这一协议,帮助复方蒿甲醚在世界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但与此同时,也宣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 弃了复方蒿甲醚国际市场的销售权,诺华坐享其成曾经参与青蒿素研发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称,军事医学科学院 放弃国际市场销售权,也有苦衷:“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复方蒿甲醚90年代初要自己做国际注 册和市场开发并不容易,当时我国药业跟国际的联系比较少,适应国际游戏规则方面甚至不 如印度, 另外, 企业运作的能力也不够。

      受制于人的滋味展开国际专利注册和产品认证要大量的资金和管理国际事务经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复方蒿甲醚制剂国际销售权的旁落,情有可原时至今日, 上述“出海”要素对绝大多数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生产企业来说依然欠缺在WHO采购抗疟疾药物的前几十个年头中,中国于1990年前即已审批的青蒿素、青蒿琥酯和 蒿甲醚三个单方一类新药没有一个获得WHO的认可,并进入采购目录而自从2001年开始,WHO新规再度挡住了中国青蒿素制药企业大步走出去的脚步:当时的新 规规定,制药企业生产的抗疟疾药物要进入WHO的采购目录,必须通过WHO的质量预认证(PQ), 认证内容包括药物临床试验、非临床研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到2005年12月,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单方片剂终于通过WHO的预认证但此时,WHO 已开始限制单方青蒿制剂的采购中国产的青蒿素制剂再度与WHO规模采购失之交臂专利国际认证方面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业内专家介绍,到目前为止,除复方蒿甲醚借助诺 华的力量,成功展开了国际专利注册外,国内其余的青蒿素类药物基本上都只申请了国内专 利,由于在国外未申请专利保护,境外的企业都可以随时仿制跨国药企赛诺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到了争夺WHO订单的大军,从中国桂林南药采购 单方青蒿琥酯原料,自己加工成制剂后向WHO供货。

      时至今日,青蒿素药物单方和复方之争在业内仍有争议在中国部分青蒿素生产企业看来, 诺华在此事件中发挥了作用成功将竞争对手赛诺菲的单方产品排挤出了 WHO认可的范畴, 同时打压了中国原创单方青蒿素制剂产业的国际化对于这一说法,诺华公司当时即对此给出了回击,称此事是子虚乌有诺华制药中国负责媒体 事务的人士日前也再次对南都记者强调,“诺华已经将青蒿素类药物的业务划入公益项 目言外之意,是诺华并未有借此大赚一笔的图谋内讧导致一盘散沙WHO出台单方青蒿素类药物停采令后,国内青蒿素原料药和制剂企业亦随之向复方进军不过,截至目前,仅有桂林南药仿制的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在2007年被列入WHO采购目录, 但目前受到来自印度等国同类企业的强势竞争,利润微薄我国现拥有少数几个原创青蒿素类复方制剂:例如昆明制药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华立药业的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广东新南方的青蒿素哌喹片均未能拿下WHO的认证华立药业更是和重庆健桥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健桥”)打起了长达近4年国内专 利权官司纠纷的结果注定是两败俱伤,而跨国药企,尤其是印度的制药企业则渔翁得利南都记者拿到了《重庆华立药业拟转让华立科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项目资产评估报告 书》显示, 华立科泰及三家公司从事青蒿素类药物的生产(包括原料药和制剂药)的子公司,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资产评估报告指出,导致其亏损的原因,一是销售渠道受到限制,国内青蒿素原料药80%以上 销售给世界卫生组织,用于非洲疟疾的治疗,但成品制剂认证一直举步维艰其次,是国内青 蒿原料市场竞争无序,生产和经营都存在跟风现象,价格和产量均不稳定,造成公司原材料成 本居高不下;此外, 还有印度等国家的竞争等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现如今我国的青蒿素产业仍如“一盘散沙”,而重庆健桥与华立药业 之争即是典型的佐证转机路在何方时下,如何应对内忧外患,早已经成为处在产业链低端的国内青蒿素企业必须处理的课题一些企业试图通过贸易商, 直接出口到私立医院药品市场不过,据李桥国介绍,私立医院市场由于采购量有I限,其对销售的拉动作用难以与WHO和国际 慈善组织的采购大单相提并论当然, 近期也有好消息传来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慧芳告诉南都记者, 青蒿甲醚和青蒿素, 与 2009年相比,均出现了价量齐升的现象据悉,2009年我国青蒿素及其衍生品出口数量、金 额双双下滑, 同比下降15%以上今年1-7月青蒿素原料出口62吨,去年同期仅为54吨青蒿甲醚去年全年出口仅为20 吨,而今年仅上半年就已经有17吨吴慧芳如是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岀口商会的专家甚至向记者表示,青蒿素产业正在重现2004-2005年的景 气期。

      然而,如何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仅作为原料供应商出现,依旧困扰着中国青蒿素制药业 这方面,印度已经先人一步WHO在2009年底公布的最新通过质量预审的青蒿素类复方抗疟 药中,印度有3家公司的复方蒿甲醚仿制药顺利入围同年,印度已经从诺华手中,抢走了 1500万人份以上的复方蒿甲醚市场份额作为青蒿素原料与原创药物发源地的中国,现状令我们尴尬遗憾生物谷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