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神经系统功能二CNS的感觉析功能.ppt

16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89185846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08MB
  • / 1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节第四节 CNS的感觉分析功能Process of Sensory Informatio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9/10/20241 感觉的产生感觉的产生内、外环境的变化内、外环境的变化↓↓内外感受器(内外感受器(一般或特殊感受器一般或特殊感受器))↓↓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丘脑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特定的感觉相应的反射相应的反射9/10/20242 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㈠㈠ 脊髓与脑干感觉传入通路脊髓与脑干感觉传入通路(图)●●躯体感觉(躯体感觉(一般感觉)一般感觉):深感觉和浅感觉:深感觉和浅感觉●●传导一般感觉,共三级神经元参与传送传导一般感觉,共三级神经元参与传送●●浅感觉:痛、温觉和轻触压觉浅感觉:痛、温觉和轻触压觉●●深感觉:深部压觉、肌肉本体觉(运动觉)深感觉:深部压觉、肌肉本体觉(运动觉) 和辨别觉和辨别觉9/10/20243 BACK9/10/20244 特点特点浅感觉:浅感觉:先交叉再上行;先交叉再上行;深感觉:深感觉:先上行(延髓)再交叉先上行(延髓)再交叉。

      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 Aβ类纤维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Aδ类纤维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C类纤维9/10/20245 皮肤内感觉感受器皮肤内感觉感受器9/10/20246 感觉信号上传途径感觉信号上传途径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浅感觉:痛觉、温度觉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深感觉:本体感觉、触压觉深感觉:本体感觉、触压觉后索及内侧丘系后索及内侧丘系精细触觉、肌肉本体感觉精细触觉、肌肉本体感觉9/10/20247 问题:脊髓损伤后的感觉障碍: A、脊髓半横切? B、脊髓空洞症?9/10/20248 2 2、丘脑的核团、丘脑的核团分类:分类:A A、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⑴⑴后外侧腹核:后外侧腹核: 躯干、四肢感觉躯干、四肢感觉→→脊髓丘脑束浅)、脊髓丘脑束浅)、内侧丘系(深)内侧丘系(深)→→后外侧腹核后外侧腹核 → →中央中央后回后回9/10/20249 ⑵ ⑵ 后内侧腹核:后内侧腹核:头面部感觉头面部感觉→→三叉丘系三叉丘系→→后内侧腹核后内侧腹核→→中央后回中央后回⑶ ⑶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耳蜗耳蜗→→听神经听神经→→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听皮层听皮层⑷ ⑷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网膜视网膜→→视神经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皮层视皮层9/10/202410 B B、联络核、联络核⑴ ⑴ 丘脑前核:丘脑前核:下丘脑乳头体下丘脑乳头体→→丘脑前核丘脑前核→→扣带回(内脏感觉与调节)扣带回(内脏感觉与调节)⑵⑵丘脑外侧核丘脑外侧核小脑、苍白球、丘脑后腹核小脑、苍白球、丘脑后腹核→→丘脑外侧腹核丘脑外侧腹核→→皮层皮层运动区(调节肌肉运动)运动区(调节肌肉运动)⑶⑶丘脑枕:丘脑枕:内、外侧膝状体内、外侧膝状体→→丘脑枕丘脑枕→→顶、枕、颞叶中间联顶、枕、颞叶中间联络区(各种感觉联系)络区(各种感觉联系)9/10/202411 ⑷⑷丘脑内侧核:丘脑内侧核:C C、中线核群(髓板内核群)、中线核群(髓板内核群)包括:板内核、中央中核、束旁核、包括:板内核、中央中核、束旁核、网状核和腹前核等网状核和腹前核等通过多突触接替,弥漫大脑皮层广泛区域通过多突触接替,弥漫大脑皮层广泛区域9/10/202412 9/10/202413 9/10/202414 3 3、、 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Thalamic Sensory Projection SystemA A、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概念概念9/10/202415 v总结对听众的要求v总结您要进行的工作9/10/202416 特点:特点:①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点对点的投射关系;②②与皮层第与皮层第ⅣⅣ细胞形成突触;细胞形成突触;③③倒置分布;倒置分布;④④投射面积与外周感受野有关。

      投射面积与外周感受野有关功功 能能①①产生特定感觉;产生特定感觉;②②激发皮层发出冲动,引发相应的反应激发皮层发出冲动,引发相应的反应骨骼肌活动、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骨骼肌活动、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9/10/202417 B B、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概念:概念:功能:功能: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维持觉醒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维持觉醒 (兴奋的背景)(兴奋的背景)9/10/202418 实验依据实验依据A A、刺激猫脑干网状结构,引起唤醒作用;、刺激猫脑干网状结构,引起唤醒作用;B B、中断中脑头端网状结构,引起昏睡;、中断中脑头端网状结构,引起昏睡;C C、巴比妥类安眠药作用巴比妥类安眠药作用9/10/202419 脑干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9/10/202420 两大投射系统的比较两大投射系统的比较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中继核中继核 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主主) 联络核(次)联络核(次) 中线核群中线核群(髓板内核群)(髓板内核群)传导路径传导路径固有特异的固有特异的无特异的无特异的换元次数换元次数3~5次次5次以上(可达几十次)次以上(可达几十次)投射特点投射特点点对点点对点弥散广泛弥散广泛(大脑皮层各层大脑皮层各层)突触类型突触类型轴轴-体型体型轴轴-树型树型功能功能 产生特定感觉产生特定感觉 引发相应反应引发相应反应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维持皮层兴奋一定背景维持皮层兴奋一定背景9/10/202421 ㈡㈡ 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大脑皮层是感觉的最高中枢,大脑皮层是感觉的最高中枢,其功能定位即为感觉代表区。

      其功能定位即为感觉代表区1、结构特点、结构特点1、神经元数量多,联系复杂;、神经元数量多,联系复杂;2、皮层分、皮层分6层;层;3、大脑皮层功能单位、大脑皮层功能单位—“功能柱功能柱”(由(由6层细胞纵行排列而成)层细胞纵行排列而成)9/10/202422 感觉柱:主要在中央后回感觉柱:主要在中央后回运动柱:主要在中央前回运动柱:主要在中央前回细胞以纵向的柱状排列构成细胞以纵向的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传入传入–第四层;第四层;传出传出–第三、五、六层;抑第三、五、六层;抑制周围制周围–第三层 9/10/202423 9/10/202424 9/10/202425 9/10/202426 2、、 皮层分区:皮层分区:A、、Brodmann分区:分区:52区(区(1909年);年);9/10/202427 B、功能法分区:、功能法分区: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等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等3、大脑皮层典型功能代表区:、大脑皮层典型功能代表区:方法:诱发电位测定法方法:诱发电位测定法9/10/202428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9/10/202429 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9/10/202430 9/10/202431 ⑴⑴第一体表感觉区第一体表感觉区: 中央后回(中央后回(3-1-2区)区)特特点点①①交叉投射,但头部是双侧的交叉投射,但头部是双侧的②②倒置投射,但头部是正立的倒置投射,但头部是正立的③③投射范围与外周感受器的灵投射范围与外周感受器的灵敏成正比关系(有利进行精确敏成正比关系(有利进行精确的感觉分析)的感觉分析)④④对感觉有精细的分析功能,对感觉有精细的分析功能,能定位。

      能定位9/10/202432 ⑵⑵第二体表感觉区:第二体表感觉区: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特特点点1. 双侧投射;正立投射;双侧投射;正立投射;2. 对感觉仅有粗略的分析,不能定位对感觉仅有粗略的分析,不能定位9/10/202433 ⑶⑶ 本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中央前回(中央前回(4区)区)9/10/202434 ㈢㈢ 躯体感觉躯体感觉躯体各种感受器躯体各种感受器机械感受器肌梭高尔基腱器官皮肤机械感受器9/10/202435 1、、 触触-压觉压觉 ((touch-pressure))感受器点状分布,四肢、尤其是手指较敏感;感受器点状分布,四肢、尤其是手指较敏感;通过后索与内侧丘系、前外侧系两条通路上行;通过后索与内侧丘系、前外侧系两条通路上行;触觉与压觉为不同类型感觉,前者为精细感觉触觉与压觉为不同类型感觉,前者为精细感觉9/10/202436 2、、 肌肉本体感觉肌肉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深部感觉):本体感觉(深部感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感受器大部分为肌梭,部分为关节及其周围感受器大部分为肌梭,部分为关节及其周围的感受器,以及触压觉感受器;的感受器,以及触压觉感受器;来自这些感受器的信息传入,在大脑进行综合,来自这些感受器的信息传入,在大脑进行综合,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形成一个清晰的图象,从而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形成一个清晰的图象,从而感知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方向感知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方向9/10/202437 3、、 温度觉温度觉v温度觉包括冷、热觉,属浅感觉;温度觉包括冷、热觉,属浅感觉;v感受器呈点状分布,不均,冷感受感受器呈点状分布,不均,冷感受器多于温感受器;器多于温感受器;9/10/202438 4、、 痛觉痛觉概概 述述⑴⑴ 痛的概念:痛的概念: 痛觉痛觉 pain(伤害感受)(伤害感受)nociception 伤害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常伤害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常伴有情绪反应、植物神经反应和防御反应伴有情绪反应、植物神经反应和防御反应。

      9/10/202439 ⑵⑵ 意义意义保护性反应保护性反应⑶⑶ 伤害感受器伤害感受器((nociceptor))本质:游离神经末梢本质:游离神经末梢特性:无适宜刺激特性:无适宜刺激9/10/202440 9/10/202441 ⑷⑷ 痛觉分类:痛觉分类:按按性性质质快痛快痛慢痛慢痛按按部部位位 浅表痛浅表痛(皮肤和粘膜)(皮肤和粘膜) 深部痛深部痛(关节、内脏等)(关节、内脏等)9/10/202442 快快 痛痛产生快,消失快;产生快,消失快;定位精确、感觉鲜明定位精确、感觉鲜明(主要投射到(主要投射到S1、、S2区)区)主由主由Aδ 传导慢慢 痛痛产生和消失慢;产生和消失慢;定位不明确、感觉不鲜明定位不明确、感觉不鲜明(主要投射到扣带回)(主要投射到扣带回)主由主由C类纤维传导类纤维传导常伴有情绪和心血管、常伴有情绪和心血管、呼吸等内脏功能变化呼吸等内脏功能变化9/10/202443 痛觉产生机制痛觉产生机制1、致痛物质、致痛物质2、、痛的调节痛的调节3、、痛觉上传通路痛觉上传通路9/10/202444 致痛物质激活伤害感受器示意图致痛物质激活伤害感受器示意图9/10/202445 9/10/202446 痛觉产生机制痛觉产生机制1、、致痛物质致痛物质2、痛的调节、痛的调节3、、痛觉上传通路痛觉上传通路9/10/202447 痛的外周调制痛的外周调制9/10/202448 痛痛的的中中枢枢调调制制9/10/202449 痛痛信信号号下下行行性性调调制制突突触触前前抑抑制制9/10/202450 痛觉产生机制痛觉产生机制1、、致痛物质致痛物质2、痛的调节、痛的调节3、痛觉上传通路、痛觉上传通路9/10/202451 传导痛觉的外周神经纤维及在脊髓上行示意图传导痛觉的外周神经纤维及在脊髓上行示意图9/10/202452 痛觉信号上行途径痛觉信号上行途径9/10/202453 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 内脏感觉(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ation))感受器分布较少感受器分布较少(如温度觉和触压觉)(如温度觉和触压觉)无本体感受器痛觉无本体感受器痛觉主要存在痛觉感受器主要存在痛觉感受器9/10/202454 ㈠皮层代表区㈠皮层代表区v第一、二体表感觉区第一、二体表感觉区v运动辅助区运动辅助区v边缘系统皮层边缘系统皮层9/10/202455 ㈡㈡ 内脏感觉内脏感觉v主要为痛觉(内脏痛觉)主要为痛觉(内脏痛觉)v体腔壁浆膜痛觉由躯体神体腔壁浆膜痛觉由躯体神经传入经传入9/10/202456 1、内脏痛、内脏痛 ((visceral pain))特特点点①① 属于慢痛属于慢痛(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辩力差)(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辩力差)②② 对切割、烧灼等致皮肤痛不敏感,但对切割、烧灼等致皮肤痛不敏感,但 对牵拉、缺血、痉挛等刺激激敏感;对牵拉、缺血、痉挛等刺激激敏感;③③常伴有不安、甚至恐惧感;常伴有不安、甚至恐惧感;④④常伴有牵涉痛。

      常伴有牵涉痛9/10/202457 2、牵涉痛、牵涉痛((referred pain))⑴⑴ 概念概念⑵⑵ 常见的牵涉部位常见的牵涉部位9/10/202458 内脏病变时引起体表牵涉痛示意图内脏病变时引起体表牵涉痛示意图9/10/202459 ⑶⑶ 牵涉痛意义牵涉痛意义⑷⑷ 牵涉痛产生机制牵涉痛产生机制::会聚学说会聚学说 (convergence theory)易化学说易化学说 (facilitation theory)9/10/202460 9/10/202461 三、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三、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v特殊感觉特殊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听觉™平衡觉平衡觉™嗅觉嗅觉™味觉味觉9/10/202462 1、视觉、视觉 ⑴⑴传入路径传入路径9/10/202463 2、视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 枕叶内侧、距状裂上、下缘枕叶内侧、距状裂上、下缘枕叶枕叶 感受野感受野(视网膜视网膜)左侧左侧左眼颞侧左眼颞侧右眼鼻侧右眼鼻侧 右眼颞侧右眼颞侧 左眼鼻侧左眼鼻侧距状裂距状裂 感受野感受野上缘上缘 上半视网膜上半视网膜下缘下缘 下半视网膜下半视网膜后部后部 黄斑部黄斑部前部前部 周边部周边部右侧右侧9/10/202464 9/10/202465 ㈡㈡ 听觉及其代表区听觉及其代表区: 双侧性双侧性颞上回、颞横回(颞上回、颞横回(41、、42区)区)9/10/202466 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电活动与觉醒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周期睡眠周期Electric Activity of Brain Waking—Sleep Cycle9/10/202467 一、脑电活动一、脑电活动v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v诱发脑电活动诱发脑电活动9/10/202468 ㈠㈠ 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EP1、概念、概念 刺激感觉传入系统刺激感觉传入系统→皮层表面记录脑电变化皮层表面记录脑电变化9/10/202469 2、种类、种类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9/10/202470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9/10/202471 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9/10/202472 9/10/202473 9/10/202474 3、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主主 反反 应应 、、 次反应和后次反应和后 发发 放放特性特性①①有一定的潜伏期;有一定的潜伏期;②②有一定的皮层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皮层空间分布;③③各种诱发电位的型式不同各种诱发电位的型式不同 (波型不同)。

      波型不同)9/10/202475 ㈡、脑电图㈡、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图脑电图皮层脑电图皮层脑电图9/10/202476 EEG记录电极分布示意图记录电极分布示意图9/10/202477 9/10/202478 Computer-Processed EEGFourier Spectral AnalysisEEGSpectrumLightLensPrismAnalyzer9/10/202479 8通道记录通道记录EEG9/10/202480 9/10/202481 Hartikainen, K. Dissertation, U. Tampere, Ser A, Vol. 498, 1996EEG Amplitude Patterns Describe Synaptic ActivityAwakeDrowsyLight sleepDeep sleepBurst-suppressionElectrocortical silence9/10/202482 觉醒觉醒EEGa波波9/10/202483 ㈠㈠ EEG的基本波形的基本波形::1、、 α波:波: 8-13Hz,,20-100微伏微伏2、、 β波:波: 14-30Hz,,5-20微伏微伏3、、 δ波:波: 0.5-3Hz,,20-200微伏微伏4、、 θ波:波: 4-7Hz,,100-150微伏微伏9/10/202484 ㈡㈡ EEG形成机制形成机制:1、、EEG是皮层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总和是皮层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总和 而形成的场电位;而形成的场电位;2、丘脑非特异性的投射系统是脑电活动形成、丘脑非特异性的投射系统是脑电活动形成 的基础。

      的基础9/10/202485 9/10/202486 9/10/202487 兴奋性突触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抑制性突触细胞内记录细胞内记录细胞内记录细胞内记录细胞外记录细胞外记录细胞外记录细胞外记录皮层内场电位记录皮层内场电位记录9/10/202488 9/10/202489 二、觉醒与睡眠二、觉醒与睡眠 (wakefulness and sleep) ——重要的昼夜生物节律重要的昼夜生物节律㈠觉醒㈠觉醒: 1、觉醒反应: ●脑电觉醒脑电觉醒: ●行为觉醒行为觉醒: 9/10/202490 2、觉醒维持的机制、觉醒维持的机制脑电觉醒脑电觉醒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Ach))中脑蓝斑(中脑蓝斑(NA))行为觉醒行为觉醒中脑黑质(中脑黑质(DA))9/10/202491 9/10/202492 脑干上行脑干上行Ach激活系统激活系统9/10/202493 ㈡㈡ 睡眠睡眠 ((Sleep)) 概概 述述•人人类类一一生生中中三三分分之之一一时时间间在在睡睡眠眠中中度度过过•睡睡眠眠是是一一种种昼昼夜夜节节律律生生物物现现象象•睡睡眠眠是是一一种种行行为为和和意意识识受受抑抑制制的的状状态态•睡睡眠眠出出现现做做梦梦等等脑脑活活动动现现象象9/10/202494 9/10/202495 1、睡眠的定义:、睡眠的定义: 是对环境的认知及起反应能力丧失的一种复杂的、是对环境的认知及起反应能力丧失的一种复杂的、可逆的、可逆的、 周期性的生理和行为过程。

      周期性的生理和行为过程 剥夺睡眠将出现剥夺睡眠将出现:** 免疫力免疫力↓** 情绪变化,易激惹情绪变化,易激惹** 注意力注意力↓ ,运动技巧能力,运动技巧能力↓9/10/202496 睡眠生理功能变化的监测睡眠生理功能变化的监测9/10/202497 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深度睡眠深度睡眠轻度睡眠轻度睡眠睡眠状态睡眠状态放松状态放松状态警觉状态警觉状态不同状态时不同状态时EEG波形波形9/10/202498 Sleep Stages During a Night9/10/202499 9/10/2024100 9/10/2024101 9/10/2024102 Cerebral Metabolic RateSleep Academic Award 103睡眠时脑代谢变化情况睡眠时脑代谢变化情况(左左:觉醒状态觉醒状态, 右右:REM睡眠睡眠)9/10/2024103 2、睡眠两种时相及其生物学意义、睡眠两种时相及其生物学意义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 slow wave sleep,, SWS快波睡眠快波睡眠 fast wave sleep,,FWS9/10/2024104 慢慢 波波 睡睡 眠眠 SWS表表现现及及特特征征①① EEG呈示为慢波呈示为慢波同步化睡眠同步化睡眠((synchronize sleep))②②骨骼肌反射活动及肌张力减弱,无肌肉活动骨骼肌反射活动及肌张力减弱,无肌肉活动, 眼球眼球无快速运动,故又称无快速运动,故又称非快眼动睡眠非快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③③感觉功能减退,唤醒阈增高;感觉功能减退,唤醒阈增高;④④内脏活动大都降低,但稳定;内脏活动大都降低,但稳定;⑤⑤做梦者少;做梦者少;⑥⑥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9/10/2024105 体力恢复体力恢复.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机体生长,机体生长,能量贮存;能量贮存;9/10/2024106 快快 波波 睡睡 眠眠 FWS表表现现及及特特征征①① EEG呈示为快波呈示为快波又称又称去同步化睡眠去同步化睡眠((desynchronize sleep),或),或异相睡眠异相睡眠, 出现海马出现海马δ节律节律(紧张成分紧张成分); (位相成分位相成分)②②骨骼肌肌张力进一步减弱,出现肌肉驰缓骨骼肌肌张力进一步减弱,出现肌肉驰缓(紧张成分紧张成分); (但可出现阵发性肌肉抽搐(但可出现阵发性肌肉抽搐,并出现眼肌并出现眼肌,耳肌和舌肌活动耳肌和舌肌活动, 眼球快速运动)眼球快速运动) 又又称快眼动睡眠称快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包括紧张性和位相性两成分包括紧张性和位相性两成分9/10/2024107 ③③ 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更高;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更高;④④ 脑代射增加脑代射增加,脑温升高脑温升高(紧张成分紧张成分); 但体温可出现但体温可出现变化变化(降低降低).⑤⑤ 内脏活动进一步降低内脏活动进一步降低. 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活动不稳定。

      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活动不稳定 因可出现阵发性呼吸急促,血压增高因可出现阵发性呼吸急促,血压增高,生殖器充血生殖器充血 (心绞痛心绞痛,哮喘等发病多在此期哮喘等发病多在此期).⑥⑥做梦;做梦;9/10/2024108 动物研究表明动物研究表明: 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突触形成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突触形成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儿童神经系统儿童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特别是脑)的发育的发育;学习记忆有关学习记忆有关;精力恢复与情绪稳定精力恢复与情绪稳定.9/10/2024109 主动过程:主动过程: CNS某些脑区发动,上行抑制系统发动某些脑区发动,上行抑制系统发动㈢㈢ 睡眠发生机制睡眠发生机制 ?参与的神经递质:参与的神经递质: 5-HT((SWS,,FWS)、)、NA((FWS)) Ach、、GABA9/10/2024110 NREMNREMREM / WREM / W觉醒:觉醒: 皮层皮层 - ACh蓝斑蓝斑 /中缝核中缝核 (+)(+) NE, 5-HTREM :皮层:皮层 - ACh蓝斑蓝斑 /中缝核中缝核 (-)(-) NE, 5-HT感觉输入感觉输入NREMNREM皮层皮层- GABA丘脑丘脑睡眠所涉及的睡眠所涉及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9/10/2024111 1、脑干诱发睡眠区(、脑干诱发睡眠区(Sleep-inducing area)中缝核中缝核 (raphe nuclei)孤束核孤束核 (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兰斑兰斑 (Locus coeruleus)2、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SCN)作为昼夜节律的生物钟作为昼夜节律的生物钟3、睡眠过程受中枢单胺类递质和、睡眠过程受中枢单胺类递质和Ach的控制的控制 4、肽类物质参与对睡眠、肽类物质参与对睡眠—觉醒节律的调节觉醒节律的调节 9/10/2024112 与睡眠发生有关的中枢结构与睡眠发生有关的中枢结构9/10/2024113 猫脑干横切引起睡眠时相变化猫脑干横切引起睡眠时相变化脑桥尾侧脑桥尾侧巨细胞核巨细胞核蓝斑蓝斑脑桥嘴侧脑桥嘴侧A和和B处横切处横切:嘴侧嘴侧→醒醒/NREM尾侧尾侧→REMC处横切处横切:嘴侧嘴侧→均存在均存在尾侧尾侧→无无REM9/10/2024114 9/10/2024115 睡眠引起肌肉松驰机制睡眠引起肌肉松驰机制9/10/2024116 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电活动与觉醒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周期睡眠周期Electric Activity of Brain Waking—Sleep Cycle9/10/2024117 一、脑电活动一、脑电活动v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v诱发脑电活动诱发脑电活动9/10/2024118 ㈠㈠ 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EP1、概念、概念 刺激感觉传入系统刺激感觉传入系统→皮层表面记录脑电变化皮层表面记录脑电变化9/10/2024119 2、种类、种类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9/10/2024120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9/10/2024121 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9/10/2024122 9/10/2024123 9/10/2024124 3、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主主 反反 应应 、、 次反应和后次反应和后 发发 放放特性特性①①有一定的潜伏期;有一定的潜伏期;②②有一定的皮层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皮层空间分布;③③各种诱发电位的型式不同各种诱发电位的型式不同 (波型不同)。

      波型不同)9/10/2024125 ㈡、脑电图㈡、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图脑电图皮层脑电图皮层脑电图9/10/2024126 EEG记录电极分布示意图记录电极分布示意图9/10/2024127 9/10/2024128 Computer-Processed EEGFourier Spectral AnalysisEEGSpectrumLightLensPrismAnalyzer9/10/2024129 8通道记录通道记录EEG9/10/2024130 9/10/2024131 Hartikainen, K. Dissertation, U. Tampere, Ser A, Vol. 498, 1996EEG Amplitude Patterns Describe Synaptic ActivityAwakeDrowsyLight sleepDeep sleepBurst-suppressionElectrocortical silence9/10/2024132 觉醒觉醒EEGa波波9/10/2024133 ㈠㈠ EEG的基本波形的基本波形::1、、 α波:波: 8-13Hz,,20-100微伏微伏2、、 β波:波: 14-30Hz,,5-20微伏微伏3、、 δ波:波: 0.5-3Hz,,20-200微伏微伏4、、 θ波:波: 4-7Hz,,100-150微伏微伏9/10/2024134 ㈡㈡ EEG形成机制形成机制:1、、EEG是皮层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总和是皮层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总和 而形成的场电位;而形成的场电位;2、丘脑非特异性的投射系统是脑电活动形成、丘脑非特异性的投射系统是脑电活动形成 的基础。

      的基础9/10/2024135 9/10/2024136 9/10/2024137 兴奋性突触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抑制性突触细胞内记录细胞内记录细胞内记录细胞内记录细胞外记录细胞外记录细胞外记录细胞外记录皮层内场电位记录皮层内场电位记录9/10/2024138 9/10/2024139 二、觉醒与睡眠二、觉醒与睡眠 (wakefulness and sleep) ——重要的昼夜生物节律重要的昼夜生物节律㈠觉醒㈠觉醒: 1、觉醒反应: ●脑电觉醒脑电觉醒: ●行为觉醒行为觉醒: 9/10/2024140 2、觉醒维持的机制、觉醒维持的机制脑电觉醒脑电觉醒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Ach))中脑蓝斑(中脑蓝斑(NA))行为觉醒行为觉醒中脑黑质(中脑黑质(DA))9/10/2024141 9/10/2024142 脑干上行脑干上行Ach激活系统激活系统9/10/2024143 ㈡㈡ 睡眠睡眠 ((Sleep)) 概概 述述•人人类类一一生生中中三三分分之之一一时时间间在在睡睡眠眠中中度度过过•睡睡眠眠是是一一种种昼昼夜夜节节律律生生物物现现象象•睡睡眠眠是是一一种种行行为为和和意意识识受受抑抑制制的的状状态态•睡睡眠眠出出现现做做梦梦等等脑脑活活动动现现象象9/10/2024144 9/10/2024145 1、睡眠的定义:、睡眠的定义: 是对环境的认知及起反应能力丧失的一种复杂的、是对环境的认知及起反应能力丧失的一种复杂的、可逆的、可逆的、 周期性的生理和行为过程。

      周期性的生理和行为过程 剥夺睡眠将出现剥夺睡眠将出现:** 免疫力免疫力↓** 情绪变化,易激惹情绪变化,易激惹** 注意力注意力↓ ,运动技巧能力,运动技巧能力↓9/10/2024146 睡眠生理功能变化的监测睡眠生理功能变化的监测9/10/2024147 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深度睡眠深度睡眠轻度睡眠轻度睡眠睡眠状态睡眠状态放松状态放松状态警觉状态警觉状态不同状态时不同状态时EEG波形波形9/10/2024148 Sleep Stages During a Night9/10/2024149 9/10/2024150 9/10/2024151 9/10/2024152 Cerebral Metabolic RateSleep Academic Award 153睡眠时脑代谢变化情况睡眠时脑代谢变化情况(左左:觉醒状态觉醒状态, 右右:REM睡眠睡眠)9/10/2024153 2、睡眠两种时相及其生物学意义、睡眠两种时相及其生物学意义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 slow wave sleep,, SWS快波睡眠快波睡眠 fast wave sleep,,FWS9/10/2024154 慢慢 波波 睡睡 眠眠 SWS表表现现及及特特征征①① EEG呈示为慢波呈示为慢波同步化睡眠同步化睡眠((synchronize sleep))②②骨骼肌反射活动及肌张力减弱,无肌肉活动骨骼肌反射活动及肌张力减弱,无肌肉活动, 眼球眼球无快速运动,故又称无快速运动,故又称非快眼动睡眠非快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③③感觉功能减退,唤醒阈增高;感觉功能减退,唤醒阈增高;④④内脏活动大都降低,但稳定;内脏活动大都降低,但稳定;⑤⑤做梦者少;做梦者少;⑥⑥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9/10/2024155 体力恢复体力恢复.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机体生长,机体生长,能量贮存;能量贮存;9/10/2024156 快快 波波 睡睡 眠眠 FWS表表现现及及特特征征①① EEG呈示为快波呈示为快波又称又称去同步化睡眠去同步化睡眠((desynchronize sleep),或),或异相睡眠异相睡眠, 出现海马出现海马δ节律节律(紧张成分紧张成分); (位相成分位相成分)②②骨骼肌肌张力进一步减弱,出现肌肉驰缓骨骼肌肌张力进一步减弱,出现肌肉驰缓(紧张成分紧张成分); (但可出现阵发性肌肉抽搐(但可出现阵发性肌肉抽搐,并出现眼肌并出现眼肌,耳肌和舌肌活动耳肌和舌肌活动, 眼球快速运动)眼球快速运动) 又又称快眼动睡眠称快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包括紧张性和位相性两成分包括紧张性和位相性两成分9/10/2024157 ③③ 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更高;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更高;④④ 脑代射增加脑代射增加,脑温升高脑温升高(紧张成分紧张成分); 但体温可出现但体温可出现变化变化(降低降低).⑤⑤ 内脏活动进一步降低内脏活动进一步降低. 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活动不稳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活动不稳定。

      定 因可出现阵发性呼吸急促,血压增高因可出现阵发性呼吸急促,血压增高,生殖器充血生殖器充血 (心绞痛心绞痛,哮喘等发病多在此期哮喘等发病多在此期).⑥⑥做梦;做梦;9/10/2024158 动物研究表明动物研究表明: 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突触形成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突触形成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儿童神经系统儿童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特别是脑)的发育的发育;学习记忆有关学习记忆有关;精力恢复与情绪稳定精力恢复与情绪稳定.9/10/2024159 主动过程:主动过程: CNS某些脑区发动,上行抑制系统发动某些脑区发动,上行抑制系统发动㈢㈢ 睡眠发生机制睡眠发生机制 ?参与的神经递质:参与的神经递质: 5-HT((SWS,,FWS)、)、NA((FWS)) Ach、、GABA9/10/2024160 NREMNREMREM / WREM / W觉醒:觉醒: 皮层皮层 - ACh蓝斑蓝斑 /中缝核中缝核 (+)(+) NE, 5-HTREM :皮层:皮层 - ACh蓝斑蓝斑 /中缝核中缝核 (-)(-) NE, 5-HT感觉输入感觉输入NREMNREM皮层皮层- GABA丘脑丘脑睡眠所涉及的睡眠所涉及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9/10/2024161 1、脑干诱发睡眠区(、脑干诱发睡眠区(Sleep-inducing area)中缝核中缝核 (raphe nuclei)孤束核孤束核 (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兰斑兰斑 (Locus coeruleus)2、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SCN)作为昼夜节律的生物钟作为昼夜节律的生物钟3、睡眠过程受中枢单胺类递质和、睡眠过程受中枢单胺类递质和Ach的控制的控制 4、肽类物质参与对睡眠、肽类物质参与对睡眠—觉醒节律的调节觉醒节律的调节 9/10/2024162 与睡眠发生有关的中枢结构与睡眠发生有关的中枢结构9/10/2024163 猫脑干横切引起睡眠时相变化猫脑干横切引起睡眠时相变化脑桥尾侧脑桥尾侧巨细胞核巨细胞核蓝斑蓝斑脑桥嘴侧脑桥嘴侧A和和B处横切处横切:嘴侧嘴侧→醒醒/NREM尾侧尾侧→REMC处横切处横切:嘴侧嘴侧→均存在均存在尾侧尾侧→无无REM9/10/2024164 9/10/2024165 睡眠引起肌肉松驰机制睡眠引起肌肉松驰机制9/10/202416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