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题小作(七)(八).doc
6页1大题小作(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 “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 《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 《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
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梁甫吟》等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2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
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4——7 7 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
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2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 ”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汉书》)[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多骄僭 骄僭: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 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 部属:顺次安排 D、奏果寝格 寝格:呈上 5、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商肃敬敦厚。
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琊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2)盖丞相以德辅冀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11 分) 临江仙 晁补之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①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8、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5 分) 9、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 ,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答案班别: 姓名: 座位号: 3大题小作(八)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邓 郁 “杨振宁 1957 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 70 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 2014 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 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 月 22 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 120 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 《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 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可谓在“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内外公认自 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 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