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权区铜钴矿预查.doc
53页刚果(金)加丹加省7879矿权区铜钴矿预查设计书1.前言1.1任务来源浙江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在刚果(金)获得7879探矿权,拟作为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在刚果(金)的后备资源勘查基地,为了探明该矿权区的资源状况,6月份,浙江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委托广州瑞镒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对7879探矿权区进行地质预查工作1.2目的任务1.收集与本区有关的区域地质和矿权区以往的工作成果资料,购买与本探矿权区相相应的资源卫星数据资料,开展遥感地质解译调研工作,分析研究矿权区成矿地质条件;在矿权区内开展踏勘调查,理解测区地层、地理、水文、交通以及施工条件等特性,对矿权区的找矿远景进行预测评价,编制提交预查地质工作设计书2.在矿权区内开展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剖面测量及面积性测量工作,圈定物、化探异常,建立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标志,指引本区找矿工作,特别是指引探矿工程的设计3.在圈定物化探异常的基本上,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初步查明异常区地层、构造分布状况及地质特性,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控制条件,通过面中筛选,初步拟定有利成矿靶区,首选重点查评地段开展预查地质工作4.开展成矿靶区1﹕5000地质测量工作,投入适量的轻型山地工程对有利地段进行揭发,对矿体及蚀变矿化体进行采样分析,理解成矿地质条件,大体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矿化强度,对找矿远景作出评价。
当覆盖层很厚,轻型山地工程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可拟采用少量钻探工程予以揭发验证.5.总结预查阶段地质找矿成果,编制提交预查地质报告,并编制下一步地质找矿设计1.3矿权区及工作范畴1.3.1矿权范畴7879矿权区矿权区总共有115个区块,面积达96.73 km2拐点坐标如表1:7879号探矿权区拐点坐标一览表序号拐点经 度纬 度备 注1AE 26°51′30″S 10°41′00″2BE 26°51′30″S 10°38′30″3CE 27°00′00″S 10°38′30″4DE 27°00′00″S 10°42′30″5EE 26°55′00″S 10°42′30″6FE 26°55′00″S 10°41′00″1.3.2工作范畴根据浙江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前期勘查委托书,工作范畴是东经 26°55′00″以西部分,即矿权区的西部,坐标范畴是东经 26°51′30″—26°55′00″,南纬10°38′30″— 10°41′00″,共有35个区块,面积约29.44 km2通过双方地质人员的共同踏勘后,一致觉得:矿权区西部找矿标志不明显,矿权区中东部找矿标志更为明显,从整个矿权区全面结识着眼,优选靶区,才干更快、更好、更经济、更系统地开展本区地质找矿工作。
据此,根椐浙江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的规定,在整个矿权区内工作开展1:10000路线地质填图,总面积达100 km2对整个矿权区的地层分布状况、褶皱断裂构造型式、找矿标志分布空间等特性进行了较系统调查根椐补充的1:10000路线地质填图成果,在编制本设计时,浙江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将委托勘查范畴拟定为东经 26°56′30″以西部分,即矿权区的西部及中部偏西一小部分,坐标范畴是东经 26°51′30″—26°56′30″,南纬10°38′30″— 10°42′30″,共有59个区块,总面积约49.56 km27879矿权区区块和委托勘查区范畴详见图1图1 7879矿权区地质草图及区块/委托勘查范畴示意图1.4自然地理经济及交通条件1.4.1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矿权区地貌单元属中非高原的一部分,最大海拔标高1268m,最低海拔标高为1230m,最大相对高差约38m,自然地面的地形坡度多不不小于10°,属微丘地形地貌,通视条件较差,不利于地质勘查及施工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在矿权区南部25公里处,仅有罗安博河,矿权区南西侧湿地中仅有一小溪矿权区气候属热带高原气候,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其雨季为11月至翌年4月,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年平均气温为20℃,气候较干燥。
矿权区内植被属热带高原原始森林边部,森林高大、灌木茂密、杂草丛生,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通视条件不好矿层覆盖厚,含铁质粘土、粉砂岩坡积层厚度不小于10米,不利于地质勘查及施工矿权区西部、南部为黑人居民相对集中区本地的粮食植物重要是玉米和木薯,经济作物重要是芒果和油梨,采矿和烧炭是其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本地多种物资相对缺少,大部分物资要从卢本巴西转运而来,品种单一,价格昂贵1.4.2交通条件矿权区位于利卡西市以北约50 km, 利卡西市到罗安博镇有土质公路相通,罗安博镇至矿权区西部自然村,仅有简易崎岖土质山路相通,雨季道路难通行, 交通条件差7879矿权区交通状况详见7879矿权区交通位置图(见图2)图2 7879矿权区交通位置图瑞镒公司2.以往工作限度及综合评述经初步收集资料及调查后发现: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已有外国地质矿业公司在矿权区及周边进行过少量的地质工作,进行了地质剖面测量,施工了少量地表探矿工程,但并没有系统地开展地质工作在矿权区西部约四公里处分布有KAKONGE 铜钴矿区,其矿体就位于背斜构造南翼,受背斜与北西走向断层叠加复合控制,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总体倾角约58°,上部为氧化钴矿,下部为铜矿,曾有一外国矿业公司在该矿区内开发铜钴矿,后来停止了开发,目前矿区内民采昌盛。
本区虽然已开展过某些地质找矿工作,邻近矿区也有已知矿体分布和开发,但总体上来说,区内地质工作限度低,地质工作系统性差,地表露头少,矿层出露不好,重要含矿层位不明,找矿难度大3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3.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的中部 (见图3) 为板块缝合线的抬升块,带内分布有多种世界级大型层状铜钴矿床,不同的矿床产于区域性大型推覆构造的不同部位,明显地受后期叠加构造的控制,在次级断裂两侧相对富集成矿区内成矿作用品有明显的多期迭加成矿的特性,原始深海裂谷型含矿沉积经后期挤压褶皱和推覆作用的改造,形成层状热液铜钴矿床之后,刚果(金)加丹加高原新构造运动明显,地壳缓慢抬升,导致地下潜水位的变迁,前期形成的铜钴矿体在表生成矿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以铜钴氧化矿为主的浅表矿床,少部分保存原生铜钴硫化物矿;而成矿带南东部赞比亚部分地壳升降运动不明显,矿体的埋藏较深,仍以原生铜钴硫化矿矿床为主3.1.1 区域地层区域资料显示,区内出露地层较简朴,重要是前寒武纪加丹加系(Katangien),顶部覆盖为第四系松散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Q)除局部区段外,第四系松散层呈层状持续分布,重要由含砾石砂土、砂质粘土构成,部分地区为风积粉细砂。
2、加丹加系属前寒武纪地层,由于无生物化石,其实际地质年代难于拟定加丹加系由库迪朗古群(Ks+Ki)和罗安群(R)构成1)库迪朗古群按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分为上库迪朗古群(Ks)、下库迪朗古群(Ki),上下群间存在一层冰积岩岩性组合如下:上库迪朗古群(Ks):上部(Ks3)为红色~紫红色,细粒~中粒长石砂岩,呈不规则状分布,厚度不小于400m;中部(Ks2)为淡绿色、灰绿色砂质页岩,夹不纯灰岩,含丰富的云母和赤铁矿,厚度约300m;下部(Ks1)又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上段为细砂岩或细砂岩与页岩互层,厚度150~160m;中段为玫瑰色、肉红色(鲕状)灰岩为主夹白云岩,厚度250~400m;下段为淡灰紫色冰碛砾岩(粘土质页岩、白云质灰岩),厚度约30~50m下库迪朗古群(Ki):上组(Ki2)由页岩、白云质页岩、砂岩、灰岩等构成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变化较大;下组(Ki1)由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其中上段为块状砂岩与白云质页岩互层;中段为白云质灰岩和白云质页岩;下段为微量白云质页岩冰碛岩2)罗安群(R):自上而下分为R4、R3、R2和R1四个岩性段:(R4)黑色炭质页岩段;(R3)灰色白云岩与暗绿色砂质页岩段;(R2)白云岩、白云质页岩、硅化白云岩夹砂岩段和(R1)砂质页岩夹白云岩段。
不同岩性段的岩性组合差别明显,其中,块状硅化白云岩,风化后呈蜂窝状硅化白云岩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也是区域性铜钴原生矿的赋矿地层3.1.2 区域构造 区域上位于近东西向科卢韦齐—利卡西—卢本巴希大型推覆构造带的北部,处在利卡西东西走向紧密褶皱束的北束,成矿作用明显地受背斜与断裂构造的叠加复合控制3.1.3 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相对较弱,地表无岩浆岩出露3.1.4 区域矿产本区位于科卢韦齐-利卡西-卢本巴西近东西向铜(钴)矿带北部外带的利卡西东西向的紧密褶皱束的北束部位,在利卡西东西向的紧密褶皱束的南部分布有KAMBOVE、KAMATANDAD等五个矿床,中部分布有NIMOHA矿床,与本矿权区相邻的西侧分布有大矿床KAKONGE和KAKONGE小矿床KAKONGE铜钴矿区的矿体位于背斜构造南翼,受背斜与北西走向断层叠加复合控制,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总体倾角约58°,矿床上部为氧化钴矿,稍深部为氧化铜矿已发现及开发的铜钴矿床均赋存于罗安群第二亚群中,重要矿物是硫铜钴矿、辉铜矿、黄铜矿,孔雀石和水钴矿但是目前重要的开发运用对象,为主矿体浅部的铜钴氧化矿,重要矿物为水钴矿、孔雀石等原生矿多赋存于罗安群下部块状~薄层状硅化白云岩(R2.1)中,重要金属矿物有硫铜钴矿、辉铜矿、黄铜矿,一般矿石质量分数相对较低。
详见矿权区区域地质图(图4) 图4 7879矿权区区域地质图3.2矿权区地质特性3.2.1地层根椐区域地质资料,矿权区有罗安群分布,但出露较少,仅在中南部地段断续有罗安群上部岩层露头分布,中南部有大面积铁质层露头,南侧为库迪朗古群下部岩层分布,北部为大片沙土区1、罗安群(R)可分为四个亚群,其中,第二亚群岩性是最重要的赋矿层位罗安群四个亚群及岩性组合概述如下: 第四亚群(R4):上部为黑色页岩,含炭质约10%,沿层面分布有细粒黄铁矿及少量绢云母;下部为页岩夹黑色硅质岩和赤铁矿第三亚群(R3):上部为白色、灰色微晶白云岩,含绢云母、滑石、石英、自生长石(0~25%)及少量黄铁矿,局部夹暗绿色粗砂岩及少量赤铁矿;下部为铁灰、灰色、淡紫色及少量灰暗绿色的砂质页岩、砂岩,含绿泥石,碳酸盐岩化较强第二亚群(R2):上部(R2.3)为灰色、灰白色、淡紫色的含泥质滑石白云岩向下硅质含量较高或相变为含细砂岩、页岩等;中部(R2.2)为黑色、灰色、浅灰色绿色白云质页岩夹砂岩,中间白云质含量较高,见较多厚层状白云岩(风化后呈砂糖状),两端硅质含量较高;下部(R2.1)为块状、层状、薄层状、纹层状硅化白云岩,底部为绿泥石白云质细砂岩,其中硅化白云岩中含较多硫化物,如辉铜矿、黄铜矿、硫铜钴矿等,是原生铜钴矿最重要的赋矿地层或氧化矿的原始含矿层位,块状硅化白云岩在地表氧化后具有较多不规则的蜂窝状孔洞,是重要的地层标志层。
第一亚群(R1):地表仅零星出露,其岩性以富含白云质的页岩与粉砂岩互层,含绿泥石,薄层状构造为特点2、下库迪朗古群(Ki)为科卢韦齐复式推覆体的基底岩石,一般岩性为紫红色、红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局部含10~20%、直径3~10cm的砂岩质、灰岩质、页岩质砾石,岩石具有浅色花斑状构造和管状构造3、第四系以褐黄色、砖红色残坡积砂质粘土、粉土等为主,部分地段含高铁质层 3.2.2构造矿权区位于一推覆体背斜构造向南东东倾伏部位,轴部重要分布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