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江区初“一诊”考试语文试题.docx
15页锦江区初“一诊”考试试题语 文命题人:李 解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她类型的题2.在做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 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过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基本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陨落(yǔn) 腆着(diǎn) 歇斯底里(xiē) B.狡黠(xiá) 襁褓(qiǎng) 重蹈覆辙(zhé) C.抽噎(yē) 亵渎(xiè) 恪尽职守(kè) D.忐忑(tǎn) 滞碍(zhì) 寻章摘句(zhāi)2.下列语句中书写对的的一项是( ) A.有几种和我熟识的同窗也很不平,一同去诘问干事脱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规定她们将检查的成果,刊登出来。
B.多少过度的谀词与夸奖,都没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C.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种箫索的荒村,没有某些活气 D.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严,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3.下列语句加点的成语使用对的的一项是( ) A.她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异功能的衣服 C.家乡沧海桑田的巨变,不仅予以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 D.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欢迎人们批评指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寻龙诀》是一部惊险刺激的电影,这部富有娱乐性的影片对我非常有爱好B.为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锦江中学决定加快创立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C.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中文表》中,对44个中文的字形进行了微调D.宽带网不仅可供信息浏览,还可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及远程教育等智能化服务。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3分,共12分)5.下列语句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为佣耕:是(《陈涉世家》) B.或异两者之为:心理活动(《岳阳楼记》) C.以君为长者:当作(《唐雎不辱使命》)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成为(《出师表》)7.《陈涉世家》里“扶苏以数谏故”的“以”字和下面哪句话的“以”字用法相似(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B.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D.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8.《隆中对》中有这样一段话: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意思是:益州地势险要,土地广阔肥沃,物产富饶。
强调益州不仅形势险固,并且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意思是:汉高祖凭借益州成就了帝业引用汉高祖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论证夺取益州的必要性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意思是:人民勤快,国家富足,但(刘璋)却不懂得如何保存它论述了占据益州的也许性D.“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意思是:有才干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表白刘璋集团内部不稳固,这为夺取益州提供了可乘之机第Ⅱ卷(其她类型题 共76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1)补写初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③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诸葛亮《出师表》)(2)请在刘方平的《月夜》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毕10-12题(10分) ①格局,是胸襟、眼界的反映,也是风格、情操的折射。
格局如何,往往影响乃至决定一种人能走多远、行多稳,能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担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②现实中,格局不大的人不少有的不肯“仰望星空”,对瞬息万变的大势不敏锐,对已然变化的时机不在乎,习惯于独处一隅、自弹自唱;有的心里少“一盘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固守狭小的利益藩篱,患得患失;有的平日唱高调、说大话,一旦遇到矛盾问题,尽显小家子气;尚有的人格渺小、人品卑琐,说一套做一套,口言善身行恶……某些人出事、惹祸、闹笑话,甚至犯很低档的错误,往往肇因于格局太小太低③大格局的人,有一种“家国情怀” 我们也应像前辈同样有此情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说,站在井冈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一种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视野和胸襟就宽,就能在任何状况下始终以国为重、以民为重只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才会有“大气象”“大气魄”,才是有大格局的人④大格局的人,有一种担当精神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风格,有多大担当才干干多大事业。
担当反映格局,格局决定担当有的人把工作当事业、当生命,有的人则仅仅把工作当职业甚至副业能把工作当成事业乃至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种大格局她们重任来了扛得起,压力面前扛得住,核心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 ,在改革的大潮中,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正需要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的凌云壮志这种担当的品格,源自一份责任和使命,更源自一种自信和胆略⑤大格局的人,有一种坚毅定力笔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万兵格局之大,皆因胸中有大丘壑,心藏静气与定力目前不少人缺的就是心静,总是心浮气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慢不下来也静不下来,一有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管控不好内心的欲望有大格局的人,心有“定盘星”,总能抵得住诱惑、耐住得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即便“万箭穿心”,也能“忍辱负重”,气定而神闲因此,要做一种有大格局的人,就要学会让心灵“修禅打坐”⑥总之,做一种有大格局的人,就是做一种大写的人、一种顶天立地的人只要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就能让自己的格局不断成长 (摘自11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0.请为本文拟一种标题,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3分) 答: 11.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答: 12.【甲】【乙】两句是从文中A、B两处抽取出来的,请把它们放回对的位置,并论述理由3分) 【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A: B: 理由: 五、作文(60分)13.少年时代,是人生中难忘的诗章少年闰土,“能装弶捉小鸟雀”,“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杜小康,跟着爸爸去放鸭,“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少年李京京,对往事布满眷恋,克制不住向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渴望……正值青春年少,你的天空想必也犹如她们同样五彩斑斓,布满遐想,心愿迷离,有燃烧的信念,眼泪、欢笑与深思……请以“少年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作文规定:(1)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笔迹工整、书面整洁;(5)不得抄袭、套作;(6)文中不得浮现与自己信息有关的名称B卷(50分)一、诗词鉴赏(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毕1-2题上 太 行①于 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注】①作者担任山西巡抚十八年,年年出巡此诗即作于作者视察太行山时1.一句有何妙处?试从体现手法的角度做简要赏析2分) 答: 2.诗歌后两句寄寓着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3-5题猫 说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②维以饲,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毋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鸡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已而伈伈③泯泯④,饥哺饱嬉,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觉得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她异,遂历穴相告云:“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选自《薛文清公文集》)【注】①铦(xiān):锋利②絷(zhí):绳子③伈伈(xǐn):恐惊的样子④泯泯:混混沌沌的样子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余家苦鼠暴 苦:苦于B.比家人逐得 比:接近C.鼠窥之益熟 益:更加D.遂笞而放之 笞:用鞭打4.翻译下列句子6分)(1)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鸡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3分) 译文: (2)群鼠复潜视,觉得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3分) 译文: 5.请说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获得了如何的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一)名著阅读(4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她对于民众的爱情,好久以来已使她体味通俗言语之美童时她受过行乞说书者所讲的故事的熏陶成人而变了名作家之后,她在和乡人的谈话中感到一种艺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