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KV真空断路器的维护(共9页).doc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一、 技术方案 21.1. 真空断路器的特点 21.1.1. 优点 21.1.2. 缺点 21.2. 真空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31.3. 真空断路器的机械参数 31.3.1. 额定开距 31.3.2. 触头接触压力 41.3.3. 接触行程(或称压缩行程) 41.3.4. 平均合闸速度 41.3.5. 平均分闸速度 51.3.6. 合闸弹跳时间 51.3.7. 合、分闸不同期性 51.3.8. 合、分闸时间 51.4. 真空断路器容易出现的问题 51.4.1. 真空泡真空度降低 61.4.2. 真空断路器分闸失灵 61.4.3. 弹簧操作机构合闸储能回路故障 71.4.4. 分合闸不同期、弹跳数值大 71.5. .真空断路器的维护 81.6. 加强运行巡视 91、 技术方案真空断路器是以真空作为灭弧和绝缘介质零部件都密封在绝缘的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外壳内,动触杆与动触头的密封靠金属波纹管来实现10kV真空开关作为新一代的、先进的开关设备,在电网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比10kV油开关,它具有开断容量大,灭弧性能好,机械电寿命长,运行维护量小,检修周期长等特点。
当前,真空开关的缺陷率和故障率有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真空泡慢性漏气和机构卡阻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真空开关维护管理工作1.1. 真空断路器的特点1.1.1. 优点1、 结构轻巧、触头开距小(10千伏,只有10毫米)、动作迅速、操作轻便、体积小、重量轻2、燃弧时间短,因为触头处于真空中,基本上不发生电弧,极小的电弧一般只需半周波(0.01秒)就能熄灭,故有半周波断路器之称,而且与电流大小无关3、触头间隙介质恢复速度快4、使用寿命长5、维修工作量少又能防火防爆 1.1.2. 缺点1、 操作过电压真空断路器在操作时往往会产生较高的截流过电压和电弧重燃过电压,在运行管理中,需从技术上防止和抑制过电压如适当加大触头开距,以抑制电弧重燃过电压;装设性能较好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阻容保护装置进行预防等2、 真空灭弧室的漏气问题随着真空灭弧室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开断次数增多,以及受外界因素的作用,其真空度会逐步下降,影响它的开断能力和耐压水平目前,普遍使用纵向磁场灭弧原理和铜铬触头材料,以减少触头烧损,提高电气寿命但如果导电杆同心度调整不当,将影响真空灭弧室的封接强度,导致漏气为了保证同心度的调整,合理的选择使用和储存环境,是解决真空灭弧室漏气问题的重要措施。
3、合闸弹跳在断路器合闸时,触头刚接触直至触头稳定接触瞬间为止的时间称为合闸弹跳时间,实践及理论分析均表明,它是影响灭弧室电寿命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其远小于合闸过程中电弧燃烧时间,一定范围内的弹跳最主要的危害是加速触头的摩损,导致灭弧室电寿命的缩短合闸弹跳是由于动静触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的,弹跳值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触头弹簧的弹力、合闸速度、开距、触头材料、安装、调试质量、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等等 4、温升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是产生温升的主要热源,而灭弧室的回路电阻通常要占回路电阻的50%以上触头与外壳之间的真空形成了热绝缘,因而产生的热量只能通过动、静导电杆向外部散热真空灭弧室静端直接与静支架相连,动端则通过导电夹、软连接与动支架相连因动端连接环节较多,导热路径较长,所以温升的最高点多集中于动导电杆与导电夹搭接部位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过载能力差的特点,严格控制负荷电流,使其低于额定电流1.2. 真空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真空断路器可配用电磁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2.1电磁操作机构:靠电磁力合闸并同时给分闸弹簧储能,分闸靠弹簧力的操作机称为电磁操作机构电磁操作机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较低。
缺点是合闸消耗的功率太大(17W至52W合闸线圈电流758-235A)因此用户必须配备价格较贵的蓄电池组或整流电源装置而且结构笨重、耗材多、合闸时间长(0.2-0.8S)只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断路器2.2弹簧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是利用已储能的弹簧为动力,来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弹簧储能靠电动机弹簧操作机构因使用的弹簧类型不同,有各种形式有压缩弹簧操作机构、拉伸弹簧操作机构等弹簧操作机构的传动机构为四连杆机构其原理是相同的弹簧操作机构的优点是:(1) 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电源储能电动机功率小,交直流两用,使用方便2) 没有油压和气压,因此也不需要这些压力的监控装置弹簧操作机构的缺点是:(1) 结构比较复杂,零件数量较多,加工要求高2) 传动环节较多,有时会出现故障1.3. 真空断路器的机械参数1.3.1. 额定开距额定开距是真空开关触头处在完全断开位置时,动静触头之间的最短距离它决定于真空开关的额定电压、使用条件下开断电流的性质、触头材料及其耐压要求在不同额定电压下,不同种类的真空开关触头开距的选择范围见表1表1 真空开关触头额定开距的选择范围种类额定电压/KV额定开距/mm真空接触器3~63~63~64~8真空断路器10359~1235~40真空负荷开关6~108~12从表1可知,真空接触器的触头开距选择得小些,主要是为了适应频繁操作的需要,以提高真空开关的电寿命和机械寿命,但牺牲了一定的耐压强度。
断路器触头开距相对选得高些,但真空开关触头开距与耐压强度并非是呈线性关系当额定电压超过一定值后,往往采用两个断口或多个开关管串联的方法来解决耐压问题每一种真空开关触头开距都有技术条件的规定,开距太大太小都会引起开断能力下降,导致开关机械寿命降低1.3.2. 触头接触压力在无外力作用时,动触头在大气压作用下,对内腔产生一个闭合力使其与静触头闭合,称之为自闭力,其大小取决于波纹管的端口直径灭弧室在工作状态时,这个力太小不能保证动静触头间良好的电接触必须施加一个外加压力这个外加压力和自闭力之和称为触头的接触压力这个接触压力有如下几个作用:1、保证动、静触头的良好接触,并使其接触电阻少于规定值2、满足额定短路状态时的动稳定要求应使触头压力大于额定短路状态时的触头间的斥力,以保证在该状态下的完全闭合和不受损坏 3、抑制合闸弹跳使触头在闭会碰撞时得以缓冲,把碰撞的动能转为弹兴的势能,抑制触头的弹跳4、为分闸提供一个加速力当接触压力大时,动触头得到较大的分闸力,容易拉断会闹熔焊点提高分闸初始的加速度,减少燃弧时间,提高分断能力触头接触压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产品的初始设计中要经过多次验证、试验才选取得比较合适。
如触头压力选得太小,满足不了上述各方面的要求,但触头压力太大,一方面需要增大合闸操作功,另外灭弧室和整机的机械强度要求也需要提高,技术上不经济1.3.3. 接触行程(或称压缩行程)目前真空断路器毫无例外地采用对接式接触方式动触头碰上静触头之后就不能再前进了,触头接触压力是由每极触头压缩弹簧(有时称作合闸弹簧)提供的所谓接触行程,就是开关触头碰触开始,触头压簧施力端继续运动至会闹终结的距离,亦即触头弹簧的压缩距离,故又称压缩行程接触行程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令触头弹簧受压而向对接触头提供接触压力,二是保证在运行磨依后仍然保持一定接触压力,使之可靠接触一般接触行程可取开距的20%~30%左右,10kV的真空断路器约为3~4mm真空断路器的实际结构中,触头合闸弹簧设计成即使处于分闸位置,也有相当的预压缩量,有预压力这是为使合闸过程中,当动触头尚未碰到静触头而发生预击穿时,动触头有相当力量抵抗电动力,而不致于向后退缩,当触头碰接瞬间,接触压力陡然跃增至预压力数值,防止合闸弹跳,足以抵抗电动斥力,并使接触初始就有良好状态;随着接触行程的前进,触头间的接触压力逐步增大,接触行程终结时,接触压力达到设计值。
接触行程不包括合闸弹簧的预压缩量程,它实际上是合闸弹簧的第二次受压行程1.3.4. 平均合闸速度平均合闸速度主要影响触头的电磨蚀如合闸速度太低,则预击穿时间长,电弧存在的时间长,触头表面电磨损大,甚至使触头熔焊而粘住,降低灭弧室的电寿命但速度太高,容易产生合闸弹跳,操动机构输出功也要增大,对灭弧室和整机机械冲击大,影响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与机械寿命平均合闸速度通常取0.6m/s左右为宜1.3.5. 平均分闸速度断路器的分闸速度一般而言速度越快越好,这样可以使首开相在电流趋近于0前2~3ms时能开断故障电流,否则首开相不能开断而延续至下一相,原来首开相变为后开相,燃弧时间加长了,增加了开断的难度,甚至使开断失败但分闸速度太快,分闸的反弹也大,反弹太大震动过剧亦容易产生重燃,所以分间速度亦应考虑这方面同素分闸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合闸时动触头弹簧和分闸弹簧的贮能大小为了提高分闸速度,可以增加分闸弹簧的贮能量,也可以增加合闸弹簧的压缩量,这都必然需要提高操动机构的输出功和整机的机械强度,降低了技术经济指标经过多年试验认为,10kV的真空断路器,平均分闸速度能保证在0.95~1.2m/s比较合适1.3.6. 合闸弹跳时间合闸弹跳时间是断路器在合闸时,触头刚接触开始计起,随后产生分离,可能又触又离,到其稳定接触之间的时间。
这一参数国外的标准中都没有明确规定,1989年底能源部电力司提出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必须小于2ms为什么合闸弹跳时间要小于2ms呢?主要是合闸弹跳的瞬间会引起电力系统或设备产生L.C高频振荡,振荡产生的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损坏当合闸弹跳时间小于2ms时,不会产生较大的过电压,设备绝缘不会受损,在关合时动静触头之间也不会产生熔焊1.3.7. 合、分闸不同期性合闸的不同期性太大容易引起合闸的弹跳,因为机构输出的运动冲量仅由首合闸相触头承受分闸的不同期性太大可能使后开相管子燃弧时间加长,降低开断能力合闸与分闸的不同期性一般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调好了合闸的不同期性,分闸的不同期性也就有了保证产品中要求合分闸不同期性小于2ms1.3.8. 合、分闸时间合、分闸时间是指从操动线圈的端子得电时刻计起,至三极触头全部合上或分离止的一段时间间隔合、分闸线圈是按短时工作制作设计的,合闸线圈的通电时间不到100ms,分闸线圈的不到60ms分、合闸时间一般在断路器出厂时已调好,无须再动 当断路器用在发电系统并在电源近端短路时,故障电流衰减较慢,若分闸时间很短,这时断路器分断的故障电流就可能含有较大的直流分量,开断条件更为恶劣,这对断路器的开断是很不利的。
所以用于发电系统的真空断路器,其分闸时间尽可能设计长些为宜1.4. 真空断路器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一部分真空断路器性能较好,检修、维护工作量小,供电可靠性高,也有一部分真空断路器性能很差,特别是断路器的特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还有一些真空断路器缺陷极其严重,容易造成事故越级,导致大面积停电1.4.1. 真空泡真空度降低 ⑴ 故障现象真空断路器在真空泡内开断电流并进行灭弧,而真空断路器本身没有定性、定量监测真空度特性的装置,所以真空度降低故障为隐性故障,其危险程度远远大于显性故障⑵ 原因分析 真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 真空泡的材质或制作工艺存在问题,真空泡本身存在微小漏点;② 真空泡内波形管的材质或制作工艺存在问题,多次操作后出现漏点;③ 分体式真空断路器,如使用电磁式操作机构的真空断路器,在操作时,由于操作连杆的距离比较大,直接影响开关的同期、弹跳、超行程等特性,使真空度降低的速度加快⑶ 故障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