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越中览古》教案完美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13906297
  • 上传时间:2023-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越中览古》教案完美版 - 《越中览古》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比照,表达情感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意象 2.难点:学习比照手法 三、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遨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授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分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连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腔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化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老师范读,学生背诵 四、诗歌讲解 1.师问: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构造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生答: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师问: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生答: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恩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衬托出来 生答: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妙、热闹、欢乐! 3.师问:可是这样的镜头如今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答: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师问: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生答:比照写作手法 李白《越中览古》诗歌鉴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局部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详细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完毕,大家都受到了恩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成功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衬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妙的光阴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妙、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成功、威武、富贵、荣华,如今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详细的景物,作了鲜明的比照,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拟难于突出的,而通过比照,那么获致的效果往往可以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如今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构造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可资比拟:“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比照,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次句接写当前风光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仍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一样,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那么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沈祖棻〕 不管何时,都要尽可能让考虑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冲动,不管程度上下,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区分力慎重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那么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别人的人假如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第 页 共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