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心亭看雪》教学课程设计.doc
4页《湖心亭看雪》教学课程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课程设计 导语: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去领略西湖的雪景下面就是的《湖心亭看雪》的,欢送大家学习 1、自读,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1、课前多媒体循环播放西湖雪景 2、导入语 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欣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思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 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展质疑问难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存储) (1)一字多义:①余拿一小舟:撑,划; 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这; 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更,还 (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评价学生诵读情况读古文要正确流畅,还要有韵味 5、请一同学用现代汉语讲述本文主要内容 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个字概括呢?(“痴”) 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到达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单独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单独一人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
)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