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ppt
45页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节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1.1 税收原则,1.2 税收负担,1.1 税收原则,各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都必须制定和遵循一定的税收原则所以,税收原则是一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时所必须遵循的标准或准则,它是治税思想或税收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税收原则在税收实践中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税收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适应经济自由放任发展的要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四原则瓦格纳的“四项九端”原则,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随着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和国家职能的不断加强,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提出了税收的“四项九端”原则:,1,.“收入充分、税收有弹性”的财政原则;,2,.“选择税源、选择税种”的国民经济原则;,3,.“普遍、平等”的社会公平原则;,4,.”确实、便利、征收费用最少”的税务行政原则。
凯恩斯主义的三大税收原则,在现代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波动、周期性经济危机加剧,为适应政府干预经济的要求,凯恩斯主义强调税收的“公平、效率、稳定”三项原则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税收原则,1建国初期(19501952年):提出了“保障供给、简化税制、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提出了“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1957年后):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简化税制”的税收原则4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保证收入、公平税负、鼓励竞争、提高效率”的税收原则5十四大以后(1992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逐渐形成和提出了新时期“法制、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思想或税收原则一、税收财政原则,财政是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关系包括财政收入分配关系和财政支出分配关系两个方面,税收属于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范畴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组织财政收入也就成为确立税收原则的首选目标一)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税收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
其具体内容包括:,(,1,)保证财政收入足额、稳定保证财政收入足额是指税收必须为国家筹集足够的财政资金,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但是税收的足额是相对的,它是相对于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言的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税收收入要相对稳定但税法稳定是保证税收收入稳定的前提;而经济稳定发展则是税收稳定增长的保障2)保证财政收入适度、合理保证财政收入适度、合理,是从税收经济关系来考虑保证财政收入问题财政收入的适度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做到取之有度,这个度主要体现在税率上,税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税率过高,税负过重,会伤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最终又影响税收收入的增长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认为,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并用图示比较形象地描述了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关系,也被人们称之为“拉弗曲线”图示如下:,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拉弗曲线,(二)税收财政原则的实施,税收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也是税收的基本出发点。
要做到税收保证财政收入,在税收政策上和税收制度上必须作出最佳选择1税收政策的最佳选择是轻税、严管、重罚2税收制度的最佳选择是宽税基、低税率、有弹性二、税收效率原则,(一)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税收效率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税收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按照帕累托效率来定义,即如果生产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因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社会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这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税收必须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税收征管效率,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本身必须有效率或效益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集中体现为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关键就要看税收成本的高低什么是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包括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成本税收征管成本是国家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为征税所支出的各项费用。
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缴纳税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纳税人来说,纳税成本是客观存在的二)税收效率原则的实施,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政府向企业和个人征税不但是收入分配,而且也是资源配置在设计税收政策和制度时,就要尽可能通过选择税种、确定税基、制定税率等来减少税收效率损失,提高税收经济效率税收征管效率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重要内容税收效率原则要求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必须不断寻求降低税收成本、增加税收净收益的途径,达到提高税收效率的目的降低税收成本的主要途径,(1)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2)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3)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机制;,(4)加速推行现代化的征管方法;,(5)努力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6)严格控制税收征管成本开支三、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两个方面:,(1)税收负担公平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负担能力相同的纳税人,税负应该相同,这叫做税收的横向公平;二是指负担能力不同的纳税人,税负应该不同,即负担能力大者多纳税,负担能力小者少纳税,这叫做税收的纵向公平2,)税收管理公平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的过程中所谓税收管理公平就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给纳税人创造一个平等的税收环境。
对所有纳税人要一视同仁,要克服“人情税”,严格征管,应收尽收如果税收征管不严,必然造成有人偷税,有人不偷税等现象,就会使得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出现不公平要实现税收管理公平,主要应该做到:,(,1,)尽可能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2,)对纳税人实行区别对待3,)防止偷、欠、骗税的发生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税收政策原则,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税收制度的建立,必须体现国家的各项政策国家的政策既包括经济政策,也包括社会生活的各项政策税收制度的政策原则必须全面体现国家的各项政策并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变化而及时对税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五、税收简便原则,所谓税收简便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该便于纳税人计算和缴纳,便于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税收简便原则应以上述四个原则为前提,这些税收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税收原则可以提出很多,但公平和效率是两大基本原则税收的两大基本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微观中性,宏观调控,税务行政效率,征税费用,纳税费用,税收公平原则,管理(经济)公平,一视同仁,扫除不平等,负担(社会)公平,横向公平,纵向公平,效率和公平的选择,所以,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税收原则。
但是也有一些是共同的应该长期遵守的基本的税收原则例如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为谋求经济发展,应树立起效率优先、兼顾(或相对)公平的税收公平效率观目前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14,)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决定在确定了税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税制改革的基本要点也做了概括性描述,为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制度改革确定了基本方向,它标志着我国新的一轮税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第二节 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它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进行税收分配的数量关系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收收入一般用绝对量来表示,反映一定时期的税收规模,而税收负担一般用相对量来表示,反映一定时期的税负状况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以及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既是一个重要的财政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国范围内的全体纳税人所承受的税收负担,又叫总体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税收负担分析中的一种最重要的指标一)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宏观税收负担是国民经济总体税收负担的数量表现因此,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必须以国民经济总量指标为基础,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标体系相适应,可以确定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体系1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T,GNP,)公式如下:,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2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T,GDP,)公式如下:,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3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率,(TNI)公式如下:,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总额,100%,(二)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状况,从1985年至1991年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呈下降趋势。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由1985年的23.8%下降为1991年的15.1%,国民收入负税收担率由1985年的29.1%下降为1991年的18.6%在1985年至1990年6年间,宏观税收负担率下降了13将中国宏观税负与世界各国宏观税负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宏观税负不稳定,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宏观税负水平已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使得财政难以承受1994年后回升目前我国减税呼声很高三)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必须合理确定税收负担要使税收负担合理,就必须研究影响税收负担的诸多因素一个国家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是一系列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其具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国家职能范围大小;,3,财政收入结构状况;,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上各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决定因素二、微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是相对于宏观税收负担而言的,宏观税收负担是从整个社会或国民经济总体来分析税收负担,而微观税收负担则是从纳税人个体来分析税收负担一)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微观税收负担按负税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
在实践中,衡量微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所得税收负担率,企业所得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与企业所得(实现利润)之间的比率,其公式为:,企业所得税收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企业所,得(实际利润),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