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山的古诗.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写山的古诗 写山的古诗篇1: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 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 足盘厚地背擎天,衡华真成两丘垤 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梦想对你有扶助 篇一:描写玉龙雪山的诗 1淡妆素裹玉龙山,晶莹剔透雪中情 2雪域仙山秘境长,无人踏雾揽苍茫 3久慕逢飞霰,尊容隐雾中留得可惜在,且作梦游龙 4亘古冰峰高域情,玉龙持护纳西擎 5杜鹃仍叠银铧处,忽见过云隐玉龙 6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7嶙峋万仞终年雪,泻玉流穿古镇滂 8谁言破腊无春意,且看山巅雪莲花 9雪歇晨光十几峰,半山绿白半山红杜鹃仍叠银铧处,忽见过云隐玉龙 10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 11峰高云自扰,雾重絮飘繁 12留得可惜在,且作梦游龙 13雪峰映碧潭,意境如仙赋 14云浮瑶玉色,皓首碧穹巍 15萧风劲舞玲珑处,笑访冰魂雪域家 16柔水绕雄山,玉壁金川咆哮巨浪上云端素裹银妆娇且艳,游客感叹扇子竖峰颠,雾绕腰间一条索道上高悬览尽玉龙风景秀,宏大自然 17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 18皑皑银雪山峰遍,遐尔有名一泫然。
19雾笼云遮缥缈中,浑然浩气贯苍穹寒光耀日峥嵘面,好个擎天碧玉峰! 20摘下浮云作嫁纱,撷来银月试菱花萧风劲舞玲珑处,笑访冰魂雪域家 21寒光耀日峥嵘面,好个擎天碧玉峰! 22巅峰寻雅趣,何惧步维艰 23玉龙飘动云缠绕,万仞冰川直耸天 24雪山高,雪山娇,索道如飞上碧霄十二峰峦犹白马,皑皑公主策蹄遥 25四季常思雪,孤村见雪山 26久慕逢飞霰,尊容隐雾中 篇二:形容玉龙雪山的诗句 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洁,万古势龙从 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 足盘厚地背擎天,衡华真成两丘垤 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 安得乘风临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积,怅然迤逦消残” “江南雪,轻素减云端”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谁剪轻琼作物华,春绕天边,水绕天边” “投宿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惟第宅,所务在追游……”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出自初唐杨炯的《从戎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 这首借用乐府旧题“从戎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戎边塞、加入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心杨炯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慌张气氛用夸诞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情开展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正规武装组织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杨炯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高贵、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严肃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鲜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役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头写战斗,杨炯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举行陪衬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启程:大雪迷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启程:狂风吼叫,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杨炯别具机抒,以象征正规武装组织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固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鼓舞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强烈场面诗的结果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繁重强烈的战斗,更添加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喜欢,宁愿做个下级长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杨炯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杨炯的艺术功力。
首先杨炯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道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处境怎样,……杨炯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腾跃式的布局,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腾跃式地进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表示了强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腾跃是特别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腾跃式的布局,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猛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大气昂扬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法则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朴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难得的是唐诗的亮点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看到敌人迫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歼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讥讽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述志诗这样,从其次联以下,二人的体会都不同了我以为吴昌祺的理解对比可取,由于第一联已说明心中的不平是为了“烽火照西京”,假设说他是为了武人显赫而心有不平,这一句就不理应紧接在“烽火”句下了写山的古诗篇2:描写山的古诗大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山的形态各不一致,山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纯真的美景,不加任何人工修饰,自然美,美得令人窒息!无论是严肃耸峙的大山峰,还是绵延葱翠的小山丘在人们心中都是一道道美观的风景线!今天,我为各位读者带来了描写山的古诗,一起感悟山之美景! (一)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三)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夏日山中 李白 懒摇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 (五)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六)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七)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八)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