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资本及其剩余价值.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4868237
  • 上传时间:2018-06-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3M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资本及其剩余价值教学目的让学生们掌握资本主义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本质,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及方法,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货币与资本的差异,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剩余价值的概念及生产过程,资本的本质、划分及计算,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形式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1)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连工人的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商品货币关系囊括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部领域2)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价值量是用货币来衡量的用来购买消费 品那部分的货币不是资本,用来租厂房、雇 佣劳动的那部分的货币是资本货币的拥有与投入是资本家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在任何社会形态,生产资料都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劳动者只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创造出物质财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拥有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及其规模是由商品生产者的货币拥有量所决定的资本家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首先用其拥有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所以,货币总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那么,可否说,货币本身就是资本?普通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什么差异?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货币与资本的区别普通货币流通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 WGW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GWG 共同点: 1都有买卖两个阶段; 2都有商品和货币的形态的变化1)流通形式不同WGW卖买 GWG买卖不同点: 1买卖的顺序相反:前者先卖后买,后者先买后卖; 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是商品,后者是货币; 3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2)流通本质不同1流通目的不同: WGW 为买而卖,取得使用价值GWG 为卖而买,取得价值前者是为“买”而“卖”,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前者是为购买自己在生产、生活上所需要的商品而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后者是为卖 出自己的产品获得更多的货币(攫取剩余价值)而购买生产资料、 劳动力等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WGW 不同的使用 价值相交换 GWG 同质异量的 价值绵羊斧子WGW获得使用价值后 流通即结束 GWG为追求价值增殖 运动无止境GWPmAPW `G`Ⅰ Ⅱ Ⅲ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为生产剩 余价值做 准备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生产剩余 价值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获取实现剩余价值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是资本总公式,因为这一公式概括了各种形态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目的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但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资本不可能在流通过程中增殖,这个剩余价值如何产生的?(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资本的价值增殖既 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在流通中,如果按照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是不能发 生价值增殖的 如果按不等价的原则(“贱买贵卖”)进行交换,同样也 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因为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 ,流通中的价值总量并没有增大 2剩余价值也不能离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资本家必须 在流通中购买生产要素,即购买生产资料(Pm)和劳动 力(A),又必须在流通中出售商品。

      资本家如不把货币 投入流通,而是把货币贮藏,那大钱是不会生小钱的,1 万元贮藏1万年仍是1万元,所以剩余价值的产生也不能离 开流通4)资本是如何增殖的?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发生在哪里?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不是金银,而是能创造金银和一切商品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 (1)什么是劳动力?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指活的人 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 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劳动(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但是,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才成为商 品 1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 己的劳动力 出卖劳动力与否是自主行为,而且出卖的只是 劳动力一定期的使用权,不放弃劳动力所有权, 不同与奴隶和农奴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劳动者无生产资料、无生活资料,要生存必须出卖劳动力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是充分条件,第二个必要条件。

      这里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不像掌握有一定生产资料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那样,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力运用到自己的小私有经济中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 极分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历史长期发展形成 的 劳动力同生产的物的要素相结合而进行的生产方 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 ,劳动力才成为商品资本家找到并使用劳动力这 种特殊商品,才能使他的资本增殖,生产出剩余价 值2)劳动力的属性(价值与使用价值) 1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 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是劳动 者活的劳动能力所以,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所需 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满足劳动者 生存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二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养活后代所必须 的生活资料价值,补充、新增劳动力资源,人的生 命有限,劳动力延续之需; 三是劳动者为提高自身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训 练费用但决定劳动力价值高低的,除劳动者生理上的因 素之外,还包括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这是因 为,劳动者是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和 一定的历史时期中,他们的需要就要受到历史和道 德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中的不 同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 同,风俗习惯各异,因而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 须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也就不同如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般工人,3块大洋,请一保姆3块大洋(《大染坊》工人拿到5块大洋极少),而30年代苏步青,大学教师有180个大洋,收入相当高,可以养家五口,请保姆挪威:从政府领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5000多克朗/月,相当每月600多美元高福利国劳动力的价值有一个最低界限,这个最低界限由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这与一 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一般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或转换 形态,其价值或者随之消失或随之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 造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正是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的购买,从而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运用,才使得资本家 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由于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 品,就为资本主义生产或货币转化为资本提供了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剩余产生问题的关键。

      劳动力商品价值使用 价值生产和再生产 劳动力所必需 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生产和再生 产劳动力所 必须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V+ ΔG )劳动力本身所必须 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养育家属所 必须的生活资料价 值劳动者的教育培训 费用还原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劳动过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劳动过程一般性:用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的价值(旧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当中,用抽象劳动把新价值凝结到新的商品当中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具有特殊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2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的经济剩余按有利于资本家的原则进行分配,即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 程。

      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是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价值的补偿过程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商品生产劳动,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把已经消耗或转换形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耗费了抽象劳动, 形成商品的新价值例如某纺纱厂,假定它们纺纱机和纱锭只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就在实物形态上全部损耗掉,其价值亦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购买生产资料(Pm)的货币支出为12元 价值等于24小时劳动量其中,10斤棉花为10元 价值等于20小时劳动纺纱机及纱绽支出为2元 价值等于4小时劳动量购买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价值支付3元 价值等于6小时劳动量在纺纱过程中,工人劳动6小时,用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结果生产出10斤棉纱资本家付出的预付资本:12元(生产资料价值)+3元(劳动力价值)=15元棉纱价值:12元(生产资料转移价值)+3元(工人创造的价值)=15元原来资本家预付的货币资本为15元,现在如果出售棉纱收回的货币也恰好是15元。

      正好补偿了其预付资本价值仅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不过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显然,如果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资本价值增殖的目的没有实现资本家必然要超过资本价值补偿点,使其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其次,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为了实现资本价值的增殖,(例如)资本家可以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6小时以上,比如延长为12小时因为他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就获得了一天的劳动力使用权虽然工人6小时就可以把劳动力价值再生产出来,但并不能阻止资本家迫使工人再劳动6小时在12小时的劳动中,工人生产20斤棉纱,其中消耗棉花20公斤,价值20元;纺纱机与纱淀消耗价值4元,创造新价值6元20斤棉纱价值中, 生产资料价值转移24元和新价值6元,共30元资本家为生产棉纱的预付资本为27元,两者之差3元就是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便是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 价值生产,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劳动 过程价值 形成 过程创 造转 移具体 劳动再生产A 价 值创 造抽象 劳动使用价值旧价值剩 余 价 值资 本 的 生 产 过 程价值 增殖 过程一般商品生产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 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 成过程(2)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通过对资本价值增值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可以区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

      在必要劳动时间为自己劳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应当指出,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