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PPT课件.ppt
22页第 五 节节 多 层层 砌 体 房 屋 的 构 造 要 求 由于多层层砌体房屋具有整体性差,抗拉、抗剪强度低,材料质质脆、匀质质性差等弱点, 因此不仅仅要满满足承载载力,且要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变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一、砌体结构的一般构造要求 (一)材料强度等级级要求 砌体所用块块材和砂浆浆,主要应应依据承载载能力、耐久性以及隔热热、保温等要求选择选择 ,同时结时结 合当地材料供应应情况,按技术经济术经济 指标较标较 好、符合施工条件的原则则确定 砌体规规范规规定,5层层及5层层以上房屋的墙墙,以及受振动动或层层高大于6m的墙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级应应符合:砖砖采用MUlO,砌块块采用MU7.5,石材采用MU30,砂浆浆采用M5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 对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所用材料应符合表6-5-1的规定 (二)截面尺寸要求 (1)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 (2)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mm; (3)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当有振动荷载时,墙、柱不宜采用毛石砌体。
(三)支承长度要求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四)连连接锚锚固要求 (1)支承在墙墙、柱上的吊车车梁、屋架及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值的预预制梁的端部,应应采用锚锚固件与墙墙、柱上的垫块锚垫块锚 固: 1)对砖对砖 砌体为为9m; 2)对对砌块块和料石砌体为为7.2mo (2)填充墙墙、隔墙应墙应 分别别采取措施与周边边构件可靠连连接 (3)山墙处墙处 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墙顶 部,屋面构件应应与山墙墙可靠拉结结 (五)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设管道的要求 (1)不应应在截面长边长边 小于500mm的承重墙墙体、独立柱内埋设设管线线; (2)不宜在墙墙体中穿行暗线线或预预留、开凿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时应 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验算墙墙体的承载载力 (六)设置垫块的条件 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1)对砖砌体为4.8m; (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 (3)对毛石砌体为3.9m。
(七)设置壁柱的条件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1)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的砖墙为4.8m; (2)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八)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1)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6-5-2采用 (2)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 3)采用装配式有中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4)在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墙体阁阁梁的接触面处设处设 置水平滑动层动层 ,滑动层动层 可采用两层层油毡夹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对于长纵墙长纵墙 ,可只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间内设设置,对对于横墙墙可只在其两端各l/4范围围内设设置(l为为横墙长墙长 度); 5)顶层顶层 屋面板下设设置现浇钢现浇钢 筋混凝士圈梁,并沿内外墙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墙体内宜适当设设置水平钢钢筋; 6)顶层顶层 挑梁末端下墙墙体灰缝缝内设设置3道焊焊接钢钢筋网片(纵纵向钢钢筋不宜少于24,横筋间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或26钢钢筋,钢钢筋网片或钢钢筋应应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边墙 体不小于1m,如图图6-5-1所示; 7)顶层墙顶层墙 体有门门窗等洞口时时,在过过梁上的水平灰缝缝内设设置2-3道焊焊接钢钢筋网片或26钢钢筋,并应应伸入过过梁两端墙墙内不小于600mm; 8)顶层顶层 及女儿墙墙砂浆浆强度等级级不低于M5; 9)女儿墙应设墙应设 置构造柱,构造柱间间距不宜大于4m,造柱应应伸至女儿墙顶墙顶 并与现浇钢现浇钢 筋混凝土压顶压顶 整浇浇在一起; 10)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3)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 2)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6钢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3)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规定 (一)房屋层层数和高度的限制 大量的地震灾害表明,砌体结结构房屋的层层数愈多,高度愈高,破坏的程度和概率就愈大,因此抗震规规范规规定砌体房屋的层层数和总总高度不应应超过过表6-5-3的规规定对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墙较 少的多层层砌体房屋,总总高度应应比表6-5-3的规规定降低3m,层层数相应应减少一层层各层层横墙墙很少的多层砖层砖 房屋,还应还应 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总高度和减少层层数(对对横墙较墙较 少的多层砖层砖 砌体住宅楼,当按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满足抗震承载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层数仍可按表6-5-3的规规定采用) 普通砖砖、多孔砖砖和小砌块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层高,不应应超过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层高,不应应超过过4.5m (二)房屋的高宽宽比限制 为为保证证房屋有足够够的稳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要求房屋的总总高度与总宽总宽 度的最大比值值宜符合: 6度、7度时时不大于2.5, 8度时时不大于2.0, 9度时时不大于1.5。
在计计算单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总宽 度时时不把走廊宽宽度计计在内当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时,高宽宽比宜适当减小 (三)房屋抗震横墙墙的间间距限制 为为尽量减少纵墙纵墙 的出平面破坏,抗震规规范规规定横墙墙最大间间距应应符合表6-5-4的要求 (四)房屋局部尺寸限制 对对房屋中砌体墙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制值值,应应符合表6-5-5的规规定 (五)房屋结结构体系选择选择 合理的结结构体系对对于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非常重要,选择选择 多层层砌体房屋的结结构体系时时,应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优应优 先采用横墙墙承重或纵纵横墙墙共同承重的结结构体系 (2)纵纵横墙墙的布置宜均匀对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对齐 ,沿竖竖向应应上下连续连续 同一轴线轴线 上的窗间墙宽间墙宽 度宜均匀 (3)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时宜设设置防震缝缝,缝缝两侧侧均应设应设 置墙墙体,缝宽应缝宽应 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 -lOOm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错层 ,且楼板高差较较大; 3)各部分结结构刚刚度、质质量截然不同 (4)楼梯间间不宜设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转角处处 (5)烟道、风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应削弱墙墙体,当墙墙体被削弱时时,应对墙应对墙 体采取加强措施。
不宜采用无竖竖向配筋的附墙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 (6)不应应采用无锚锚固的钢钢筋混凝土预预制挑檐 (六)底部框架-抗震墙墙房屋的结结构布置 对对底部框架-抗震墙墙房屋的结结构布置,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墙应对齐齐或基本对齐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应沿纵纵横两方向设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墙,并应应均匀对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对称布置6度、7度且总层总层 数不超过过五层层的底层层框架抗震墙墙房屋,应应允许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间的砌体抗震墙墙,但应计应计 入砌体墙对墙对框架的附加轴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应采用钢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墙 (3)底层层框架-抗震墙墙房屋的纵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层与底层侧层侧 向刚刚度的比值值,6度、7 度时时不应应大于2.5,8度时时不应应大于2.0,且均不应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度、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 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三、多层黏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构造柱与圈梁、墙体连接,对墙体的约束作用非常显著。
(1)构造柱设置原则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6-5-6的要求 2)外廊式和单单面走廊式的多层层房屋,应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层后的层层数,按表6-5-6的要求设设置构造柱,且单单面走廊两侧侧的纵墙纵墙 均应应按外墙处墙处 理 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墙较 少的房屋,应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层后的层层数,按表6-5-6的要求设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墙较 少的房屋为为外廊式或单单面走廊式时时,应应按以上2)的要求设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过四层层、7度不超过过三层层和8度不超过过二层时层时 ,应应按增加两层层后的层层数对对待 (2)构造柱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纵向钢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时超过过六层层、8度时时超过过五层层和9度时时,构造柱纵纵向钢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间距不应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墙连 接处应处应 砌成马马牙槎,并应应沿墙墙高每隔500mm设设26拉结钢结钢 筋,每边边伸入墙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6-5-3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下部1/3 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二)钢筋混凝土圈梁(以下简称圈梁) 圈梁能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有效的抗震措施 (1)圈梁设计原则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6-5-7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2)圈梁构造要求 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2)在表6-5-8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3)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 配筋应符合表6-5-8的要求。
(三)楼、屋盖 楼、屋盖是房屋的重要横隔,能传递水平作用、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lOO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