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德育目标.doc
6页中学德育目标(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大纲的核心部份,德育内容的确定、 德育途径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都要致力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大纲德育目标是依据绪言提出的指导思想、 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面向共产主义的未来, 从当前中学的实际出发而科学地制定的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上目标:热爱祖国, 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 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初中阶段德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 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 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 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 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 (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 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 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 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
2)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初中阶段的基本内容: 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国家观念的教育;热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3、理想教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 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学习目的教育 4、道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 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 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 5、劳动教育: 热爱劳动和勤劳致富的教育 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 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 初步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教育 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的教育 《中学生守则》的教育: 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青春期心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 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 升学与就业的指导。
(二)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经济常识教育 政治常识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的教育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 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 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 3、国际主义教育: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教育 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 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 4、思想教育: 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立志成才教育 5、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利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 6、劳动教育: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指导 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育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 7、民主、法制与纪律的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育 进一步的法制与纪律教育 8、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继续行青春期教育 加强心理保健指导 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 除对高中、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 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 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 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后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
总之, 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