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
7页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合肥师范附小 彭丽 第六组课文谈的是人们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发明创造的《天火之谜》讲的是富兰克林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分段概括段意,体会的人文思想是富兰克林的敢于发现的精神《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个故事颇为震撼人的内心,这是因为作者的表达,比如说作者通过列数字的形式,等等这篇文章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关键词语的意思,比如课后作业第二题《诺贝尔》讲述的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通过例举了一些人的事例来证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样文章的写法单元主题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 4.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5.能够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和概括主要内容。
6.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能够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和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体会本单元所介绍的人和事物所蕴含的不懈努力的精神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4、初步感受富兰克林不怕危险的精神上课过程:1、我在预习时,我觉得这些字容易读错,这些字比较难写同伴相互提醒2、小组内听写生词3、小组交流词语的意思方法小贴士:①利用工具书;②理解词语中的关键字;③联系上下文4、小组内自选方式朗读课文,提出疑问质疑探究:1、大组交流课文三个段落的段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温馨提示: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段意,然后把三个段意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2、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为什么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温馨提示:从古时候西方人和中国人对雷暴的看法入手思考。
3、老师设疑:富兰克林又是怎样解开人们心中谜团的?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3、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小组交流: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 揭开雷暴的秘密,解决了人们心中的疑团那么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步骤是什么?2、富兰克林为什么能揭开雷暴的秘密,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合作探究: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6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试验过程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简要概括富兰克林做试验的过程温馨提示:将长长的课文读短,这是一种能力,相信你能行建议从以下问题入手a、实验这天,天气如何?(这是实验的条件)b、这次实验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东西?(实验器具)c、当风筝飞上了天,富兰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实验经过))2、品读句子:“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温馨提示: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从“!”你读出了什么?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温馨提示: 此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危险吗?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了?)3、感悟富兰克林伟大的科学精神方法小贴士:我们曾经学过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感悟人物精神、品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方面描写感悟富兰克林伟大的科学精神,我们不妨也来学一学4、朗读指导:同学们,领悟了伟大科学家富兰克林不怕危险的科学实验精神,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 (体会富兰克林那惊奇发现的心情)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体现富兰克林成功的喜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4、初步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学习建议:这句话中有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用了一组数据你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通过品、读、感悟、体会谈迁完成《国榷》的艰辛。
2、感受谈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3、咀嚼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词遣句的准确合作探究:1、咀嚼词语,品读课文中重点句段,感悟谈迁的精神品质A“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温馨提示:他茶饭不思,思什么?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阅读资料:客于槜(zuì)李,去家三舍,晨发夕至(父亲去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霜毫冰砚,忘饥废寝者,矻矻(kū,辛勤不懈)二十六年为什么“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谈迁?】B“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收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温馨提示: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寻访哪些人?寻访哪些地方?“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亲自”, 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谈迁怎样?】C“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温馨提示:一袭破衫,衣衫为什么破?终日奔波,为什么不休息休息?面对的只是孤灯吗?他难道不想念与之相依为命的家人吗?他难道不想念生他、养他的家乡吗?那他为什么不回家?从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阅读资料: 谈迁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诉苦:我不善于说话,年纪又大,北京的游人多得像蚂蚁;成天去拜访贵人,听候接见,往往早上去等到中午,有时得等到晚上才能见着面,简直受不了;有时候到郊外跋山涉水,寻访遗迹,北京的风沙大,到处是尘土,鼻子口腔都脏得很,还时常迷路,遭到别人的讥笑;有时又孤坐陋室整理搜集来的资料D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温馨提示:联系第三自然段,之所以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因为谈迁付出了艰辛努力翔实、精彩的背后是什么?】2、表情朗读,深化学习谈迁的精神品质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撰写这部史书”“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温馨提示: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段话中突然有一个词会从你的眼中跳出来,突然有一个画面会从你的眼前闪现,抓住这个词,这个画面,去想象去感悟,知道吗?看看哪些词需要重读。
《诺贝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温馨提示: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讨论概括从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方面来概括2、阅读课文第1-2小节,了解诺贝尔奖受奖仪式温馨提示:自主阅读,弄清①诺贝尔奖受奖仪式时间、地点的确立依据;②人们这样做的目的3、质疑: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哟 《诺贝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8-10自然段2、品词析句,从具体的语言中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不怕困难、毫不气馁的科学精神3、根据课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百多字的小传,培养自己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合作探究:1、品文析句,感悟诺贝尔“百折不挠”的精神: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到第9自然段,我们感受到诺贝尔把全部的生命都投入到发明炸药事业中,作为科学家的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温馨提示:抓住关键词,品读重点句段。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2、补充资料弟弟埃米尔经常在实验室里协助哥哥制造硝化甘油,有时诺贝尔不在时他就代替哥哥的工作他为自己有个发明家的哥哥而感到骄傲,他决心将来也做个像哥哥一样的发明家…… 好心的人们在废墟里找到了4具烧焦了的尸体,其中就有性情温和、头脑聪明、办事认真的埃米尔 …… 他回到家里,家里一片死寂父亲躺在床上,两眼失神地盯着天花板,母亲的哭泣声断断续续从厨房传来…… ——节选自《炸药之父 永远的诺贝尔》【温馨提示:阅读下面一段资料,你又有什么收获?是否对诺贝尔了解的更透彻了?展开想象:他回到家里悲痛欲绝的父母对他会说些什么?】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同学们,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表达出来吗?【方法小贴士: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注意重读;还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质疑探究:1、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2、滴水穿石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滴水穿石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精神?用书中的两个词概括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4、朗读第一自然段:探究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学习建议:了解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