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研究报告.docx
9页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研究报告 2013年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积极拓展工作领域,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在扶贫济困、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生态建设、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西部开发、海外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青年志愿服务大发展、大跨越一 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大力推广完善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体系,注册志愿者数量不断增加,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11月,全省注册志愿者337万人,参与志愿服务9008万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3.8亿小时,“一对一”长期结对194万对,建立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6.7万个、服务基地5万个随着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志愿服务群众基础的不断巩固和对志愿服务专业化、长效化的积极探索,青年志愿者来源渠道日趋多元,青年志愿者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已初步形成以专业型人才、先模人物、高校学生干部为骨干,以大中专学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职工为主体,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消防志愿者、地震救援志愿者、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志愿者、青年志愿服务岗志愿者、全民健身志愿者、平安行志愿者等多支专业队伍得以建立,大大提高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二)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注重构建合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建成了由省级协会、市级协会、县级协会及部分行业、学校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网络,形成了“党政主导、共青团承办、多元参与”的青年志愿者工作格局全省建有市级志愿者协会17个、县级志愿者协会141个、高校志愿者协会52个、其他基层志愿者协会1000余个市、县两级志愿者协会联系、引导、吸纳本地志愿者组织的功能日益凸显,与民间志愿者组织的伙伴关系稳固发展工作开展中,勇于打破传统志愿服务的组织模式和地域限制,顺利实现了从组织化动员到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过渡,实现了以服务目标引领志愿者、以服务项目凝聚志愿者、以服务内容吸引志愿者同时,注重完善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向常态化、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激励等工作流程,不断探索、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志愿者行动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创新性地推出了大型赛会校项对接、校馆对接运作模式;有效推行了志愿者注册制度;联合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推动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注重志愿服务成果提升及转化工作,开展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论文征集活动和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增强了青年志愿服务的吸引力。
三)服务内容不断拓宽一是注重打造后奥运时代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参与并圆满完成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等国际或国家级大型活动、赛会的志愿服务任务2013年10月11~26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成功举办在“十艺节”筹办阶段和赛事举办期间,共组织4000名赛会志愿者和5000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十艺节”志愿服务,在开闭幕式、“文华奖”评比、“群星奖”评比、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评、演艺产品交易会、群众文化活动等主体活动中,累计上岗服务达3万余人次,服务时间20余万小时,服务人数达500万人次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辛勤的汗水、周到的服务、无私的奉献,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赢得了各方面的高度赞誉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十艺节”一张亮丽的名片通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在志愿服务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因需设岗,实现了人员充足和节俭办会的有机统一;因岗招募,实现了志愿者倾情服务和个人成长的有机统一;因势利导,实现了满足服务需求与助推全民志愿的有机统一;注重长效,实现了赛会服务与后期成果转化的有机统一二是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以服务社区建设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工子女、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学生等困难群众为重点对象,全省建成志愿者为老服务站4200余个、为老服务基地2100余个;组建助残志愿者队伍1700支,开展助残服务42万人次,服务64万小时;组建6.6万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15.8万人的医疗服务志愿者队伍、76.2万人的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20.2万人的平安山东建设志愿者队伍、近2万人的公共机构节能志愿者队伍,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还集中建设500余个“青年志愿服务岗”,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三是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海外援助组织选派大学生奔赴祖国西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后有5万余名大学毕业生踊跃报名,累计招募、派遣西部计划志愿者5469人,输送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339人同时,向省内的欠发达地区派遣山东计划志愿者507名4月16日,团中央召开2013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视讯会议,我省在聊城大学召开了2013年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会议会上,聊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滨州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山东大学、德州团市委的同志就落实好西部计划政策统筹、服务管理、宣传动员、专业对口选拔、研究生支教团、山东计划服务保障等工作作了交流发言4、5月间,先后组织举办了10场“中国梦西部行”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宣讲会指导各高校做好西部计划的宣传、发动和报名工作,截至6月3日报名系统关闭,我省2013年共有来自81所省内院校的6501名应届毕业大学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位居全国前列,圆满完成了201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派遣工作7月20~28日,我省71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分8批先后赴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集中报到。
四是各领域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这成为我省青年志愿服务全面介入社会服务体系的有力保证围绕党政所需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组织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五届研讨会志愿服务,开展“平安行你我他——青年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和“好客山东旅游志愿者在行动”活动,举办山东省全民健身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围绕重大事件开展志愿服务,联合省地震局组建山东省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18万余人,其中专职地震救援志愿者4万余人,居全国领先位置同时,加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站(点)的组建和完善工作,逐步推行医疗卫生志愿者注册制度,完善服务内容与服务机制,初步形成了层层有组织、级级有机构的工作格局,先后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防艾志愿服务队、社区卫生志愿服务队等专项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民生需求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铁路春运志愿服务和省科技馆科普志愿服务围绕重要纪念日、节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的中国梦 我的志愿行”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四)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注重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广泛宣传青年志愿者行动,动员和吸引更多的青年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积极推动山东青年志愿者网、山东青年志愿者微博、群、群等新兴信息交流平台建设,遵循青年发展特点,贴近青年时代喜好,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增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为抓手,大力选树、广泛宣传先进典型走出国门,远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服务,为增进中外友谊作出积极贡献的“非洲之星”援外志愿者王刚;放弃内地优越工作,重回新疆,扎根西部无私奉献的最美志愿者许晓艳;以一己之力,感召和带动广大市民“当义工、做公益”,在社会中散播爱心、奉献真情的枣庄义工汲春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提升了青年志愿者品牌的公信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山东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广大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有:面对社会日趋多样的服务需求,还缺乏足够的服务内容;面对公众日趋高涨的参与热情,还缺乏充足的工作项目;面对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转型,还缺乏组织架构的完善和突破问题倒逼改革,事业亟待突破二 开展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志愿服务是体现公民社会服务意识、反映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部分也提出了“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在“125”国际志愿者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形势下青年志愿服务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存在新的、更大的挑战开展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增强公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推进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做好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一)志愿服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群体性组织活动形式,方式灵活多样,内涵十分丰富,适应了现代社会自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利于人们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在为他人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生命价值,书写人生灿烂篇章,进而汇集起追梦圆梦的强大力量。
每一个个体的服务体验,都是一个“中国梦”的自我实现路径二)志愿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志愿服务具有领域宽、渠道广、相互关爱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属性,有利于提高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作为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有效补充,它在解决政府顾不上、市场管不了的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对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志愿服务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中具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整体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既能体现个人的社会责任,又能有效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四)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吸引、凝聚青年的重要载体当前社会,追求精神时尚已蔚然成风,而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志愿服务正好适应、激发了当代青年的内在特质,创造了新的、为青年人所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满足青年人的理想主义情怀需求;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让青年人彰显责任、获得社会认同、经受锻炼。
作为新时期的社会时尚,青年志愿服务吸引、凝聚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青年三 进一步推进山东青年志愿服务的思路与举措2014年,山东青年志愿服务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全面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注重育人导向、事业导向、基层导向,坚持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激发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造完备的资金、智力、项目、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壮大骨干队伍,完善体制机制,拓宽服务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