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好人保护法”资料.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69490410
  • 上传时间:2023-10-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制定“好人保护法”让我们敢扶老人全国政协委员施杰建议:应出台“公民救助保护法”设公民救助基金,减去救助人责任,处罚恶意欺诈者[各国经验]多国专门立法保护好心人据了解,美国有一条法律专门来保护好心人,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可免除责任在意大利、日本、法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此类法律还进一步要求公民必须帮助遭遇困难的人(如联络有关部门等)在必要情况下,公民有义务提供急救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家缺少一部‘好人保护法’,人们对救人出现意外带来的麻烦感到担忧我建议应该尽快制定‘公民求助保护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施杰说建议国家层面立法保护公民救助行为施杰告诉记者,“扶老人恐惧症”的产生与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不无联系有心救助者,却要为救人后是否会担责而担心,不少人最终放弃”就像周立波调侃的那样:见义勇为、助人行善的成本在不断增高施杰称,当2岁的小悦悦被汽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这些人除开道德缺失外,也许还担心会引火烧身,引火烧身的焦虑是法律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保护的缺失”一方面,社会需要公民救助,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公民救助的激励与保护机制。

      立法保护公民的救助行为势在必行施杰告诉记者现状我国保护救助者多为地方法规记者了解到,相关法规在我国多地制定目前,〈〈上海市见义勇为保护和奖励条例(暂定名)》已纳入该市人大2012年度立法预备项目施杰说,目前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的法规条例但这显然不够,其适用范围不能涵盖生活中诸多救助行为,而这些行为可能很平凡,甚至包括扶老人这种司空见惯的都没有涉及”施杰称,同时,地方性法规,立法层次较低,其效力和调整范围有限,存在先天不足,难以切实保障救助者的权益;各地差别很大,同样行为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结果,害及法律公平,不利于我国法治的建设因此,应该在国家层面进行立法措施制定“公民救助法”设公民救助基金为此,施杰在这次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制定‘公民救助法'的建议”他告诉记者,“公民救助”的概念涵盖宽于“见义勇为”,既是鼓励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也保护施救者的合法权益施杰建议,要对救助人进行特别保护一是减去救助人责任,因救助导致他人损害的,可以通过国家救助基金适当补偿;二是对恶意欺诈救助人的被救助人予以处罚但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恶意性只有从制度上解决救助人的后顾之忧,才可能激励社会公众的救助行为;也只有对丑恶行为予以处罚,才能弘扬正气。

      施杰说同时他还建议,应该设立公民救助基金撞人与扶人之争的“许云鹤案”该案无疑是去年最受关注的一系列“道德事件”之一2009年10月21日,天津车主许云鹤驾车沿天津市红桥区红旗路由南向北行驶,遇到由西向东跨越中心护栏的王秀芝老人倒地受伤,许云鹤立即停车实施救助许云鹤称,王老太是被护栏绊倒,自己是做好事救助;而王老太则称,自己是被许云鹤撞倒由于没有有效的人证、物证,到底是撞人还是扶人,真相扑朔迷离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许云鹤赔偿王老太10万余元这一判决引发网民强烈关注今年1月19日,备受关注的天津许云鹤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审判决许云鹤赔偿王秀芝各项损失108606.34元最美婆婆”感动中国佛山女童小悦悦遭遇车祸,倒在血泊中,路人经过均未出手相助,唯独来捡废品的钟点工陈贤妹,毫不犹豫地把她抱了起来58岁的陈贤妹身材瘦小,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村妇女面对媒体追问为什么救人,她只是淡淡地回答:“总要有人去帮助她出自本能的自然举动和质朴话语,点亮了人性光辉,被网友热赞为“最美婆婆"华西都市报记者陈诚老人摔倒在地,扶不扶成了一个问题不扶,良心过不去;扶起,又担心麻烦缠身。

      有评论称,“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建议立法保护“好心人”新闻提示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路边受伤儿童无人敢救”等事件屡见报端,“好人难当”、“做好事当心成肇事”、“做好事前先拍照”等社会心态不断蔓延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和全国政协委员施杰、李立新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为好人做好事立法”的建议,呼吁应尽快制定“公民救助保护法”,确保好人有好报,由法律给“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撑腰”为好人立法必须提到日程“这些事件,反映出社会上一些人的冷漠,也凸显了法律不完善导致的社会窘态,为好人立法必须提到日程周晓光认为,一方面,社会需要公民救助,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公民救助的激励与保护机制无法切实保障救助者的利益,必将打击救助者的积极性在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方面,周晓光建议,对见义勇为人员工伤认定、医疗保障、养老待遇等做出明确规定在见义勇为被害人或其家属得不到及时充足的赔偿时,政府应先行垫付并取得对侵权人、受益人的追偿权;也可先行向其家属发放一定数额的社会抚恤性质的救济主要是我国缺少一部好人保护法全国政协委员施杰建议:应尽快制定“公民救助保护法”,一是减去救助人责任,因救助导致他人损害的,可通过国家救助基金适当补偿;二是对恶意欺诈救助人的被救助人予以处罚。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也呼吁:“加快公民救助行为保护立法,确保好人有好报,由法律给‘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撑腰’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张彦刚赵蕾王振治:给社会善意的生长提供一缕阳光本报讯(记者赵静实习生周梦)“探索为好心人立法,希望通过法制手段,给社会善意的生长提供一缕温暖的阳光,是好事,要支持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振治说,见义勇为是最能体现人类互助精神的善举,应予以鼓励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人道德缺失,为做好事的人心头撒了一把盐,但是并不能因此怀疑大家愿意做好事的善良本质认为,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这种美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保护,积极实施救助者致伤致残,甚至献出生命,而其遭受如此大的人身与经济损害却无处获得帮助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社会需要公民救助,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公民救助的激励与保护机制无法切实保障救助者的利益,必将打击救助者的积极性好心人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社会道德正在遭遇的困境当道德已经无法有效地约束某种社会现象时,法律就有必要及时介入王振治表示,立法不宜制裁见危不救行为,“如果我们把立法的思维从惩罚转变为激励,我想这样才更加符合道德重建的内在规律,才能让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宋战民:老人摔倒要扶孩子受伤要救本报讯(记者宜茜)荣获陕西省“见义勇为道德楷模”的宋战民,2010年9月不收分文,勇敢跳入灞河捞尸的事迹早已传遍大街小巷,成为西安市民家喻户晓的见义勇为人物。

      昨天,他在接受本报记者关于讨论为好人立法的采访时说,老人摔倒了一定要扶,孩子受伤了一定要救不能因为怕被诬陷或者赔偿就逃避对代表、委员的建议表示赞成,应该给见义勇为者立法,加大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人人都应该从心里面帮老扶幼,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前社会,许多人献爱心意识淡薄,应鼓励广大市民不要害怕献爱心事实就是事实,一定会还给好人公道目前国家还没有为好人立法,但是大家做好人好事不能一阵风过去,之后没人理睬这个事情了,救人救命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毫不含糊宋战民说,立法可以保障救助者的安全、利益、名誉国家或者专门部门机构应设立赔偿金,以此来鼓励见义勇为行为教育肯定没有立法力度大,立法后,有助于调动人们帮助别人的意识,善心善意救旁人陈绪水:做好人不能只做一次就了事本报讯(记者宜茜)“西安好人”陈绪水,来自陕西山阳县农村的打工仔,24年坚持义务清扫街道,被人称做“西安好人”;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前往,为灾区小学募捐,利用自学的中医知识为灾区群众缓解病痛,被人尊为“陈医生”做好人不能只做一次就了事好人,要有好人的标准,不是谁说了都算,首先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来认定好人的事实,报送上一级政府批准,认定是好人、是榜样。

      陈绪水说,不能去为了什么而专门去做好事,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现在经济这么发达,道德和文明是用钱买不回来的国家法律层面上及时给予支持,才能很大程度消除社会上‘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陈绪水说,必须要建立健全立法制度,一方面保障见义勇为申请、认定及后期赔偿、补助等事宜,另一方面,让那些恶意欺诈好人的行为得到惩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亟待普及缺乏“好人保护法”拖了后腿事故现场第一发现者是否具备急救能力,对事故伤者能否有更多的生还机会至关重要我国年突发事件平均数高达120万次,其中有相当多的伤亡是因为没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所致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截至2010年年初,我国经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仅有1000万名,尚不足全国人口的1%,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很多欧美国家事故现场第一发现者是否具备急救能力,对事故伤者能否有更多的生还机会至关重要我国年突发事件平均数高达120万次,其中有相当多的伤亡是因为没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所致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截至2010年年初,我国经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仅有1000万名,尚不足全国人口的1%,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很多欧美国家公众普遍缺乏急救能力近日,一位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上海浦东机场用刀将自己的母亲刺伤。

      一位网友将留学生刺母”事件现场视频传到网上,在视频中,一名外籍男子第一个上前施救有网友留言感慨:围了一圈的中国人,而上前施救的却是一名外国人,看来我们日常的救助意识和能力真有欠缺啊在上传视频的同时,那名拍客对自己并未上前施救的行为解释说:我也想帮忙,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害怕一旦救人的方法不对反而会加重伤员的伤势实施现场救治不仅需要勇气和担当,更需要专业技能这个事件虽然是个例,但是我国公众的急救能力不足却是普遍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训练中心主任辛宝山说今年,辛宝山在两会上曾提出〈〈建议将在全国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议案这份议案指出,我国年突发事件平均数高达120万次,造成至少约20万人死亡、170万人(次)伤残令人痛心的是,相当多的伤亡是因为没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所致急救医生常提,抢救生命黄金10分钟?这就意味着事故现场第一发现者是否具有急救能力,对伤者能否有更多的生还机会至关重要辛宝山解释说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急救能力的培训非常普及例如,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而德国更是高达80%在美国,仅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超过7000万名,相当于全美总人口的1/3。

      不少国家还明文规定,谋求某些职位时,应聘人员必须持有急救员合格证我国的现状是,据中国红十字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年初,全国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仅有1000万名,尚不足全国人口的1%这就不奇怪为何在上海浦东机场围观了一圈的中国人,而上前施救的却是一名外国人了辛宝山感慨地说急救培训起步晚加速慢起步晚,是中国急救培训的一个痛”据中国红十字会培训中心培训部副部长刘萍介绍,中国的急救培训能起步还是托了北京奥运会的福”2007年,国际奥组委在北京考察奥运会筹备情况时,提出了中国的救护员数量是否达标”的问题根据国际奥组委的规定,在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里具备相关资质的急救员比例要占到城市总人口的1/80那时有点傻了眼一位知情专家回忆说,北京奥组委紧急委托北京红十字会对志愿者进行大规模培训而急救员培训普及工作也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渐渐受到重视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2007年,我国共培训了应急救护员216万余人;2008年,培训人数为373万余人;2009年,为347万余人力口速慢,是急救培训发展的又一难题据了解,中国红十字会培训中心在2009年和2010年曾连续开办培训班,然而报名者寥寥无几,培训的对象多为工作人员的亲戚朋友。

      普通民众的重视程度低和参与热情不高是主要原因刘萍说,首先,急救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