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新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二细胞代谢专题强化练(巩固练)(含解析).doc
13页2020年新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强化练(巩固练)1.ATP合成酶是亚基F1和F0的复合体,其中F1位于某些细胞器的膜外基质中,具有酶活性;F0嵌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为H+通道,当膜外高浓度的H+冲入膜内时能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0为ATP合成酶的疏水部位,能催化ATP的合成B.ATP合成酶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C.ATP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D.高温使F1和F0分离后,F1不能催化ATP的合成答案 A解析 F0嵌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为H+通道,不催化ATP的合成,A错误;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TP合成酶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ATP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合成ATP的作用,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C正确;高温使F1和F0分离后,破坏了F1中ATP合成酶的结构,ATP合成酶失活,所以F1不能催化ATP的合成,D正确2.如图表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①表示没有酶催化,②表示有酶催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用无机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则其曲线在①上方B.E2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C.其他条件不变,E1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D.条件不变的情况下,E2是不变的,所以增加反应体系中的酶量,反应速率也是不变的答案 C解析 如果用无机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则其曲线在①的下方,②的上方,A错误;E1表示有酶参与的情况下降低的活化能,B错误;其他条件不变,E1越大,说明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显著,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C正确;温度、pH等不变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活化能(E2)是不变的,适当增加反应体系中的酶量,反应速率加快,D错误。
3.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表达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B.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C.温度不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D.酶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答案 A解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酶和能量,A正确;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如果偏离最适温度或pH,酶的活性下降或失活,B错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依赖于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因此会受温度影响,C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RNA的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D错误4.如图表示在一定的pH范围内,酶相对活力(酶活性)随pH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相对活力随pH的变化曲线都呈“钟形”B.在pH为4~8的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力基本不受pH的影响C.所有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过低的pH及低温会导致胰蛋白酶变性失活答案 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木瓜蛋白酶和胆碱酯酶的相对活力随pH的变化曲线并不呈“钟形”,A错误;由图中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力曲线可知,在pH为4~8的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力基本不受pH的影响,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类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RNA类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过低的pH能破坏胰蛋白酶的分子结构,使胰蛋白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恢复胰蛋白酶的活性,D错误。
5.(2019吉林“五地六校”联考)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B.条件Y下,葡萄糖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答案 A解析 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生成丙酮酸和少量[H],B错误;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题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错误6.下列关于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所有的色素都位于叶绿体中B.叶绿体中的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会在滤纸条上分离C.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都不能吸收绿光D.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答案 D解析 植物体内光合色素都位于叶绿体中,液泡中也含有色素,A错误;由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其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在滤纸条上分离,B错误;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而不是不吸收,C错误;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D正确。
7.(2019湖南株洲质检)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命活动均需要细胞呼吸供能B.根瘤菌能够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脂肪的氧化分解可以提供较多能量,是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答案 D解析 光合作用暗反应所需要的ATP是光反应产生的,A错误;根瘤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错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ATP被称为能量“通货”,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8.绿叶海蜗牛能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这些叶绿体被储存在它的内脏细胞内,使它的身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绿色一旦一个成年个体体内的叶绿体数量达到饱和,它可以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不用进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叶海蜗牛可获得吞食的藻类中的部分能量B.绿叶海蜗牛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藻类是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绿叶海蜗牛内脏细胞有中心体D.不用进食是依赖于绿叶海蜗牛内脏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答案 C解析 绿叶海蜗牛可获得吞食的藻类中的部分能量,A正确;绿叶海蜗牛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依靠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藻类不是高等植物,C错误;绿叶海蜗牛能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它可以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不用进食,D正确。
9.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C.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为1∶1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答案 C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的CO2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A正确;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CO2进入叶肉细胞内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碳转移到C3化合物中,又转移到糖类中,然后通过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转移到丙酮酸中,最后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转移到二氧化碳中,所以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B正确;如果进行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为1∶1,但是如果底物是脂肪,则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大于1∶1,C错误;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有氧呼吸产生的,D正确10.(2019吉林“五地六校”联考)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不同滤纸片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则该装置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烧杯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 C解析 若选用过氧化氢酶、Fe3+,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可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分解,故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t3-t1可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C正确;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1.下表是某科研小组研究光合作用强度时所得到的部分结果,请结合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和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改变的条件MN测定的光合作用强度PKA.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B.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M>N,则P>KC.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M>N,则P>KD.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P>K,则M>N答案 D解析 据题图可知,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降低或升高,酶的活性均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均减弱,故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或M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处理温度(℃)304045净光合速率(O2μmol100mm-2h-1)2.031.940呼吸速率(O2μmol100mm-2h-1)0.310.500.32A.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圆形叶片中的空气B.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C.实验结果表明,40℃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D.实验结果表明,叶光合酶的最适温度为30℃答案 D解析 实验中用叶片释放的氧气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在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圆形叶片中的空气,防止叶片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NaHCO3溶液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B正确;40℃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表明真正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40℃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C正确;由于实验仅有三个温度组合,不能说明其他温度时的实验情况,因此无法确定叶光合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13.(2019常州质检)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答案 B解析 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所以不可能发生图示过程,A正确;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且结构①能够驱动ATP合成,因此是一种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顺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借助于载体①,因此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可以通用B.马铃薯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