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延边出土文物陈列.pdf

2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564098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3.82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延边出土文物陈列”——讲解词前言延边位于祖国东北的边陲, 境内山峦起伏, 河流纵横,资源丰富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人类的足迹已经深嵌在延边的沃土上,而后又经过了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晋时期(铁器时代),唐·渤海国、辽金东夏国和元明清等历史时期陈列文物是多民族共建东北疆土历史的真实记忆请各位跟随我漫步于千万年前的历史世界, 面对古人类遗物追溯其历史, 探索延边的远古遗风第一部分:旧石器时代人类普遍使用打制石器的发展阶段称为旧石器时代,狩猎和采集活动是当时人类其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第一单元:安图人化石1963 年在安图县明月镇东南石门山南坡发现了一处洞穴遗址,次年由考古、地质、地理等学者联合对其进行发掘,在这里出土了丰富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右下前臼化石,此后以这枚牙齿化石命名为 “安图人”这是在吉林省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是在图们江流域发现的唯一的人类化石从这张测量表来看,这枚安图人牙齿与现代人牙齿测量数据基本一致,已具备了人类进化主要脉络中的现代人体质特征经测定“安图人”的绝对年代距今约2.6 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第二单元:打制石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普遍使用工具。

      加工并使用复杂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延边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打制石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特征为两种第一组 :一是砾石石器以河滩砾石(河卵石)为主要石材,以简单加工的粗砾石器为主要特征石器原料以石英岩、板岩为主,加工略显粗糙,器型不甚规整典型器物包括石核、石锤、石片、刮削器、尖状器、手斧、砍砸器等第二组:二是黑曜石石器以黑曜石为主要原料, 石叶和细石叶工艺突出, 并伴生大量细石器其石器制作技术精湛, 且在东北亚地区广泛传播典型石器可见石叶石核、石叶、细石核、细石叶、端刃刮削器、 雕刻器和尖状器等虽然这些打制石器粗糙而笨重,但它们对于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现代人类在东北亚地区的迁徙运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信息第三单元:动物化石进食是人类得以延续种群的重要方式,“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及食物的主要来源延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猛犸象、野牛、野马、鹿类、犬类都属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地质年代属于第四纪晚更新世,它们的踪迹从中国东北到西伯利亚以至欧洲都有发现其中,已灭绝的动物有四种,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与最后鬣狗。

      安图洞穴出土的动物化石,经C14测年法测定,绝对年代为距今2.6 —— 3.5 万年第二部分:新石器时代人类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之后,并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10000~4000 年) ,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人类在这一阶段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骨角器,并发明了陶器由以往的“掠夺型经济”发展成“生产型经济”,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养畜业延边地区发现的遗址均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学术界将延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初步定名为“兴城下层文化”,年代大约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第一组:兴城遗址一期兴城遗址位于和龙市东城镇兴城村东北侧山冈上,1986、1987年进行过两次发掘出土遗存分别代表了五个不同的时期,其中第一、二期为新石器时代遗存,第三、四、五期为青铜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的一、 二期遗存,石器分打制和磨制两种,其中有典型的农具石铲和石锄 陶器中我们先认识一下陶纺轮,小小的陶纺轮的出现,意味着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纺织业,人类穿戴着原始的纺织品从事各种活动其它陶器,一、二期陶器表面纹饰差异明显,一期纹饰图案比较纤细,年代距今约5000~4500 年二期纹饰图案主要为线条粗大的点线纹、斜线纹和人字纹。

      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第三组:金谷西山遗址金谷西山遗址是 1979年7月建设龙井市德新乡金谷水库时发现的1979年和1980年先后进行过两次抢救性发掘该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较为丰富,文化特征与兴城遗址第二期遗存相同出土遗物有石器、骨器、饰件玉器、贝器和陶器陶器皆为手捏制、夹砂陶质、表面普遍施有篦点纹、雷纹、斜线纹、戳印纹C14 测定年代距今4.540 —4410年场景: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场景场景是依据图们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迹遗物,复原晨光中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环境、居住的半地穴房屋和生产生活景观复原的半地穴房屋比例缩小为1:2第三部分:青铜时代青铜时代(约相当于中原的夏至战国时期),是人类制造和使用金属器的第一个时代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多用于制造礼器和兵器,而生产工具则仍然以磨制石器为主延边地区青铜时代的青铜器并不发达,仅出土了少量的青铜饰件和工具,未见青铜容器受中原及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磨制石器开始增多,打制石器逐渐减少,骨角器比较发达陶器种类增多,器表纹饰消失延边地区发现的青铜时代遗存, 目前被划分成了早晚有别的两个考古学文化:一是兴城上层文化,年代较早;二是柳庭洞文化,年代较晚。

      第一单元:兴城上层文化、第一组:兴城遗址三期兴城上层文化主要以和龙市兴城遗址出土的第三、四、五期遗存为代表,年代约相当于夏商时期属于该文化的遗迹多为半地穴式房址,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仍然使用少量的打制黑曜石石器,骨角器比较发达陶器表面磨光、无纹饰,口沿上常压出齿状花边,基本器类为瓮、 罐、盆、钵、碗、杯、盅等年代距今 4000~3700年第二组:兴城遗址四期我们从这一时期的石器、骨角器、陶器等出土文物中,比较难以看出比三期遗物近一步发展变化规律,但细心观察中可以发现这一时段的一些器物特征,如压制的黑曜石矛,其工艺精湛令人叹服,打制技术已到了巅峰小骨针, 制作精细如同现在的缝衣小针,难以想象当时高超的穿孔技能陶塑人头像虽然小却是三千多年前人类的杰作,是在延边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人像陶器已经开始烧制并使用深腹罐、垂腹罐和敛口罐 以上这种特征意味着这一时间段发生的微妙发展第三组:新龙墓群对死去的亲人进行埋葬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延边地区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墓葬,青铜时代墓葬发现于延吉市小营镇河龙村新龙屯北1 公里的西向山坡上 1991 年对新龙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石圹封土墓8 座(指图),根据墓形制与出土文物石器、 陶器、骨器等(陈列文物),初步判断是兴城上层文化人类的墓群。

      第四组:兴城遗址五期我们观赏兴城遗址五期文物的感觉与兴城三、四期遗物基本相同,确实如此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与陶器等在保持固有的传统文化中还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兽骨制作的矛形器刃, 其柄部分界明显(指矛形器);陶盆、陶碗流行向外撇的折沿器形(指盆、陶)以上兴城三期为例, 兴城四期遗物的特征、 五期遗物出现的变化,均是青铜时代早期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在物质文化上遗留的痕迹第二单元:柳庭洞文化柳庭洞文化是以1973 年发掘的龙井柳庭洞遗址命名的,年代晚于兴城上层文化,约相当于两周时期属于该文化的典型遗址和墓群,还有龙井金谷南山遗址、汪清百草沟遗址(下层)墓葬有龙井金谷墓群,汪清新华闾墓群、金城墓群,图们新华墓群、石砚墓群,河西北山墓群等柳庭洞文化的磨制石器, 制作精良陶器表面均为素面(无纹饰),基本器类为筒形罐、钵、碗、豆等在器口上不见类似兴城文化陶器的齿状花边纹到了柳庭洞晚段,陶器的上腹部出现乳突耳、鸡冠耳或瘤状耳第一组:柳庭洞遗址柳庭洞遗址位于龙井市石井乡柳庭洞屯(现称龙泉屯) 北侧山坡上,1973 年发掘发现房址一座,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出土遗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两大类 陈列的石镞是磨制的长柳叶形,陶罐均为夹砂红褐陶,罐类中以这种筒形罐为主(指器物)。

      C14 测定年代距今3.160± 90年第二组:金谷南山遗址金谷南山遗址位于龙井市德新乡金谷水库闸门南2华里金谷山北侧的漫岗上, 1980年发掘清理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址一座,出土完整和比较完整的遗物 70余件其中主要为磨制石器、 骨器和陶器在陶器上出现乳状耳和鸡冠器物C14 测定年代距今 2780±120第三组:百草沟遗址(下层)百草沟遗址位于汪清县百草沟山谷平原的中部(指航拍照)1952年发现, 1953 年发掘遗址分上、下两层,下层遗存为青铜时代的柳庭洞文化百草沟遗址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图们江流域的同时期遗址中实属少见2006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该遗址中出土的筒形陶罐(指陶器),表面研磨光滑,器型完整,我们在欣赏中可以领会到陶器的历史原貌卜骨是原始的占卜器(指卜骨),选用了羊的肩胛骨,在肩胛骨上留有明显的占卜火灼痕 卜骨的发现意味着当时已有占卜活动及原始信仰的存在下面陈列遗物是青铜时代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第四组:金谷墓群金谷墓群位于龙井市德新乡金谷水库西山的南坡面(指照片)1977~1979年间进行过三次调查和发掘,共清理出石棺墓和土坑墓14座(指墓葬图),出土的随葬品丰富共计有500多件遗物。

      其中,黑曜石打制石器明显减少,只留有黑曜石刮削器一种磨制石器除传统的工具之外,还出现了花冠状石器、环状石器,石戈出土铜器是铜扣、铜饰件(铜片)两件装饰品较为丰富,按质地分为玉石坠、绿松石管、 骨管骨雕筒与野猪牙饰 随葬的陶器中有圈足陶碗、矮圈足陶豆等(指器物)C14 测定年代距今3.270 ± 155年第五组:金城墓群金城墓群位于汪清县东光乡金城屯西侧的小山上(指照片),西距县城 4 公里 1979~1980 年进行过两次清理和发掘共发现墓葬40座,墓葬形制均为土坑封石墓 随葬有陶器、石器、玉坠之外(指器物),还有骨器、青铜器等各类遗物530件第六组:新华闾墓群组版面词:新华闾墓群位于百草沟南5 公里的新华闾北山南坡上(指照片)1952 年发现,1953年发掘清理墓葬 12座,墓圹均为较大石块垒砌而成所得遗物主要是墓地上的采集品,而非墓中随葬遗物从采集的部分,即 “肩部附加小瘤状耳” 的陶罐和陶杯残片以及这种矛刃大、柄小且柄侧有二个圆穿孔石矛和扁圆形石玉珠推断(指器物),该墓群应是柳庭洞文化晚期的墓地第七组:新华墓群新华墓群位于图们市区南新华街的一条小巷内1980 年当地居民在自家院内挖莱窑时发现墓葬,并有专业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抢救文物标本50 多件,其中磨制的锥形石镞、柳叶形石镞、长铤石镞、短铤石镞等磨制精致, 含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是柳廷洞文化晚期石镞类的标志性器物第八组:石砚墓群石砚墓群位于图们市石砚造纸厂第二中学后山的背风向阳坡地上(指照片)1981年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12座,形制分为石矿封石墓、 土坑封石墓、土坑封土墓三种出土遗物共200余件,分别为陶器、石器、骨器、牙器、蚌器和饰件(指器物)出土饰件较为丰富,分为绿松石管、白石管(指器物)第九组:河西北山墓群河西北山墓群位于图们市凉水镇河西村四社屯北一座低矮小山的南坡和西南坡上(指照片),清理墓葬 21座,出土各类遗物 110余件墓葬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少数墓圹边缘用不规整石块垒砌每座墓中的随葬品多少不一,有的随葬成组的生产工具,有的有少量陶器、装饰品等, 有的没有任何随葬品出土随葬遗物,磨制石器、陶器骨器和一件铜泡(指器物), 未见有打制石器 黑曜石石器已基本退出历史的发展中延边青铜时代人类经历了约一千八百年历史,即和龙兴城上层文化~图们河西北山墓的发展过程,在实物中还是显示了稳固而缓慢的发展过程这种以石器、陶器、骨角器为主要工具,使用传入的小青铜器的生产生活模式,就是延边青铜时代不发达的物质文化特性。

      第四部分:汉晋·沃沮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活跃于延边地区的人类为“沃沮人”,他们创造的文化被命名为“团结文化” 沃沮人以农业经济为主,大多在沿河平原或盆地定居, 社会形态依然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生产工具中大量使用的是磨制石器,并有骨器和少量铁器延边境内的沃沮遗存较多, 居住址和墓地都有发现, 其中汪清百草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