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年图表法的地理教学论文.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郭**
  • 文档编号:102928107
  • 上传时间:2019-10-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4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图表法的地理教学论文      一、从静态看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到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北京的白天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到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到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广州的白天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到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到此也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二、从动态看      1.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北半球白昼→长但昼长<夜长;到春分日昼长=夜长;过了春分日白昼继续增长昼长>夜长南半球恰好相反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短但昼长>夜长;到秋分日昼长=夜长;过了秋分日白昼继续缩短昼长<夜长南半球恰好相反教师可以在此引导学生做出小结:冬至日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夏至日则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南半球恰好相反      2.极昼极夜的变化冬至日→夏至日: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到了春分日消失;过了春分日之后北极点及周围开始出现极昼且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夏至日达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夏至日→冬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了秋分日消失;过了秋分日之后北极点及周围开始出现极夜且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冬至日达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由例子可以看出图表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一、化难为易加强理解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门槛高理论性强其中很多知识学生在初学时都难以理解要想让学生轻松攻破这些难点在讲述时采用图表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一内容就可采取图示法结合多媒体演示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弄清楚地球的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而不至于让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      二、通俗精练利于记忆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概念多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复杂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图表教学法会将这些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及动态记忆本来课本中许多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阐述采用图表教学法就可以很轻易地讲透这些知识的实质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突出重点例如低压和高压天气系统就可以采用图示法和表解法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讲授又如“我国的人口迁移”这一节在课本用了较多的文字阐述其实要是把这个过程简化为图内容就简单多了      三、化静为动直观形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插图众多学生普遍有地图册及常用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但这些插图和地图内容毕竟是静态的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某些地理知识的演变和形成过程如果采用板图、板画教学边讲边绘化“静”为“动”不仅阐述清楚了地理知识的相互关系、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      四、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图表的特征是形象、具体、直观、生动运用图表教学可以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如讲到海水运动当中的洋流时就可采用全球图和各大洋的分区图来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脑中有图心中有谱且不易混淆由此可见图表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著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知识和图表的不可分割而且它还具有使用频率高容量大硬件要求低适应课题广清晰易懂讲授效果好等突出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地理教学中的改革趋势———知识图表化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