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风场集电线路施工参考.docx
36页迷路者的航灯:山地风场集电线路施工 山地风场的集电线路施工在整个风场施工是一个专业技术较强的专业施工,战线长,施工作业点作业面多;永久、临时征地分散,设备材料运输困难,还多采用马帮进行材料、设备的运输;铁塔安装无法采用吊车组立,野外作业、山地作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雨季时间长,各种作业面施工困难一.线路复测、分坑 1.复测: 开工前必须对线路全面复测,交接至相邻段过2基杆塔;测量内容要包括桩距、挡距、高程、被跨越物高程和直线桩横向偏移及转角角度,误差值要求如下:挡距:1%,高程:不大于0.5m,转角角度:1’33”,横向偏移:不大于55mm 当复测中发现超过允许值时应查明原因,及时上报以便汇同设计及时处理 2.施工测量应对下列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核 2.1.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 2.2.两杆塔间被跨越物的标高 2.3.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2.4.风机机位处杆塔和风机机位的距离是否满足风机运行安全距离(我在广西的一个项目因为设计缺陷,导致铁塔组立和风机吊装完成后才发现风机运行时风机叶片旋转会碰撞铁塔,由此导致连续5基已经浇筑的基础全部作废,也不可盲目轻信依赖设计)2.5.还要注意是否存在与道路交叉影响的情况。
3.需降方的基础及位移后的中心桩,均要定出辅助桩,以便恢复中心桩和分坑、支模时使用 4.分坑前必须再次校核塔位与设计一致,确认无误方可开挖 5.施工测量使用的经纬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1’,测量仪器必须经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并在有限期内,使用前根据仪器保管情况再次进行复核校正 二.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施工 1土石方工程: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拉线基础的坑深有设计要求遵照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以拉线基础中心的地面标高为基准 2.杆塔及拉线基坑的回填,凡夯实达不到原状土密实度时,必须在坑面上筑防沉层,防沉层的上部面积不得小于坑口,,高度视夯实程度确定,宜为300~500mm,经过沉降后及时填补夯实,移交前坑口不应低于地面迷路者的航灯:3.接地沟道的回填土宜采用未掺有石块及杂物杂草的细土,并应夯实,回填后应高出地面100~300mm,移交时回填土不得低于地面 4.土石方开挖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5.适于夯实的土质,每回填300mm进行夯实一次,夯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密实度的80%以上;石坑回填应以石子和土按3:1掺和后回填夯实 6.杆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以上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6.1铁塔现浇基础坑,超深部分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6.2.混凝土电杆基础、铁塔预制基础、铁塔金属基础等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值在+100~300mm时,超深部分采用填土或砂、石子夯实处理,当不能以填土或砂、石子夯实处理时,超深部分按设计要求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按铺石灌浆处理,当坑深超过设计值+300mm以上时,超深部分必须采用铺石灌浆处理7.基础开挖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若发现与设计地质条件不符时,及时上报,会同设计、监理制定方案进行处理,遇坚硬的岩石层和整板石块时可会同设计采取爆破或大开挖方案8.位于陡坡(坡度大于150)的清场和基坑开挖,严禁就地向塔位下方弃渣、弃土,防止弃渣、弃土冲毁塔位下坡方向自然地形和地貌及植被破坏危及塔基安全,需按设计对各塔位施工弃土要求进行处理9.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9.1: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得超过+_30mm9.2.两杆坑深深度保持一致10.基础施工(一)铁塔基础(1).铁塔基础支模前,重新校核该塔位的挡距、高程、塔型、呼称高、基础的型式、地脚螺丝规格、基础配筋、基础根开、地脚螺丝间距,准确无误计算各种数据,对于转角塔要核实线路方向及转角度数 (2).支模完成后再对基础根开、地脚螺丝间距、基础配筋、地脚螺丝规格进行复查,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基础浇筑;铁塔基础尺寸的误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立柱断面尺寸-1%同组地脚螺丝对立柱重心偏移10mm基础根开及对角线+_2%。
基础顶面间相对高差(直线塔抹面后)5mm整基基础中心位移A:直线:横线路:30mm;B:转角:顺线路30mm,横线路:30mm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10’;高塔:5’(3).耐张塔、转角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内角侧基础抬高预偏,终端塔基础向线路方向侧抬高预偏,抬高后,基础顶面应共在一个整斜平面内(4).浇筑前再进行对各数据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浇筑,这些数据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后续铁塔的安装和线路的安全,所以必须慎重;(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复查)浇筑过程严格控制水灰比、配合比、塌落度,拌和要均匀,浇筑要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超过200mm,不同品牌的水泥不得在同一个基础腿中使用,但可在同一基基础中使用,但应分别制作试块并做好记录,位于山坡和河边的杆塔基础,当有可能被冲刷时,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护措施 2. 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找正:模盒对角线应与基础辅助对角线重合,地脚螺丝的根开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模板每隔一米应做好支撑,防止模板走动移位 (3).控制好钢筋笼与模板之间、底板钢筋与坑底之间的保护层厚度(4)地脚螺栓丝口涂抹黄油或二硫化钼并有塑料薄膜包裹进行保护3.基础浇筑 (1)基础浇筑前必须取得有相关资质的单位以实际现场材料进行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一个腿应连续浇筑 (2)砼浇筑时严格控制水灰比,每基腿迷路者的航灯:应做两次塌落度试验 (3)浇筑过程严格监控正侧面根开、对角线尺寸、基础顶面及底面相对中心桩高差及对角线半根开等几何尺寸 (4)浇筑过程应正确震捣,注意底板相连接处内、外角侧的捣固,出现空洞,蜂窝、烂根等质量缺陷 (5)人工搅拌应采用“三干四湿”的方法 ,水泥和砂干拌两次,加入石料后干拌一次,然后加水湿拌四次 (6)浇筑前应清除坑内泥土、杂物、积水,下料先从立柱中心开始,逐渐延伸至四周,避免将钢筋笼向一侧挤压变形 (7)砼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3m,避免投料发生砼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在模板内侧放置一个溜滑砼的钢板,使砼沿坡道均匀流入基础模板内 (8)砼应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得超过200mm,捣固时观察模板及支撑是否有变形、下沉、移动、漏浆现象,如有这些情况发生立即处理 4.试块制作与养护 (1)试块制作: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及直线转角塔基础每基做两组;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没5基做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不满5基按5基算;同组试块的制作应在同一时间,同一盘中制作 试块制作时必须用钢筋充分捣实,对试块的基位,砼的标号,浇筑的时间做永久性编写,放置试验室给编排的二维码,及时上传试验室 (2)标养送养护时养护,同条件养护在基础旁同等条件养护 (3)基础养护应在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度为宜,养护期不得少于7昼夜,拆模后应会同监理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立即回填,按规定继续养护 (4)基础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边缘和棱角不受损坏 5.基础回填 (1)回填应按300mm分层夯实(岩石基坑的回填按土与石1:3的比例掺合后回填),回填土在紧线前应恢复到原状土的密实度,基坑回填不得有凹坑积水,回填后有0.5m的防沉层 (2)地脚螺栓露出立柱顶面以设计值为准,丝口不得进入剪切面 (3)铁塔基础埋深严格按设计图纸,主桩外露部分不得少于200mm (4)对采用地脚螺栓连接的铁塔在架线完毕确认地脚螺栓无松动并对铁塔检查后,方可浇筑踏脚保护帽 (二)电杆基础 1.电杆基坑底采用底盘时,底盘圆槽面应于电杆中心线垂直,找正后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底盘安装允许偏差应使电杆组立后满足电杆允许偏差规定 2.拉线盘的埋设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位置偏差满足下列规定 2.1沿拉线方向,其左、右偏差值不应超过拉线盘中心至相对应电杆中心水平距离的1% 2.2沿拉线安装方向,其前、后允许移位值:拉线安装后其对地夹角值与设计之比不应超过1度。
个别因特殊地形需超过1度时需由设计提出具体规定 3.对于X型拉线拉线盘的安装应有前后方向的位移,拉线安装后交叉点不得相互磨碰, 4.电杆基础坑应符合设计规定,深度允许偏差为+100 、 -50,同基基础坑应按最深的一个超平 5.底盘、拉线盘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杆塔施工1.杆塔组立必须有完整的施工设计,组立过程应采取不导致部件变形和损坏的措施,杆塔本体及构件在组立过程的受力应经过严格的验算2.杆塔各构件交叉处有空隙时,应装设厚度的钢板3.螺栓连接构件应符合以下规定:3.1.螺杆与构件面垂直,螺栓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空隙3.2.螺栓紧固后,应露出两到三个螺距,双螺母时与下螺母相平3.3.必须加垫,每端不宜超过两个垫片,否则更换螺栓4.螺栓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4.1.立体结构4.1.1水平方向由内向外4.1.2.垂直方向由下向上4.2.平面结购4.2.1.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穿入4.2.2.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4.2.3.垂直方向由下向上个别不易安装的螺栓,穿入方向可以调整4.2.4.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个别螺栓需扩孔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进行防锈处理,严禁用气割和电焊烧孔4.2.5.杆塔螺栓应逐个紧固,扭矩值不应小于(M16. 80N.m),紧固时打滑的螺栓必须更换,杆塔组立结束时全部紧固一次,架线后还应复紧一遍4.2.6.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产生预倾斜,倾斜值应根据塔的刚度及受力大小由设计确定,架线挠曲后,塔顶端仍不应超过铅垂线而偏向受力侧。
当架线后塔的挠曲超过设计规定,应会同设计单位处理(一)铁塔组立1.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方可组塔2.组塔前应复检基础顶面(主角钢)间的高差及根开,确定无误后方可施工3.对塔材和螺栓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保证规格、数量、质量符合设计要求4.铁塔整体或整片起吊,要合理科学计算吊点,钢丝绳要栓挂在主材节点上,对大柔杆件应进行加固,栓挂钢丝绳应防止钢丝绳对铁塔的磨损,必须用麻袋片或软垫物加以保护5.为防止塔身主材弯曲只有在下段塔材连接螺栓全部安装紧固后,方可起吊上段或提升抱杆6.组立过程中,塔材的位置和朝向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7.防盗保护器与锁紧螺母安装必须符合要求,安装部位和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三)自立式铁塔组立1.铝合金抱杆,以长度8~10m,抱杆梢径160mm为列;抱杆应坐落在带脚钉的主杆上,起吊过程中,抱杆的倾角不应超过15度,起吊件张角不宜大于25度,抱杆的起吊重量取决于起吊布置方法,在抱杆倾角15度时吊件张角在25度条件下,起吊采用轮组时最大起吊重量为450KG,当牵引钢丝绳起吊一侧直接与吊件相连时,最大起吊重量为350KG1.1.外拉线地锚应位于基础对角线延长线上,距基础中心距离大于塔高放置抱杆的塔腿侧的拉线地锚加强2.塔腿组立铁塔腿部可分片在地面组装,利用叉杆进行分片组立3.塔材安装起吊钢丝绳的绑扎点应在吊件的中心,并设置控制大绳,起吊过程中应控制好控制绳,使吊件在起吊过程中与塔身的净距离保护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