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江战役在安徽.pdf
9页1949 年 4 月 20 日 20 时,人民解放军在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豪迈口号的鼓舞下,发动了伟大的渡江战役勇敢的解放军将士和人民群众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 公里的江面上,千帆竞发,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神勇无畏,直冲对岸,国民党军苦心经营数月的“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顿时土崩瓦解远在北平的毛泽东主席欣闻捷报后,心潮澎湃,提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光辉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伟大起点安徽的八百里皖江,是渡江作战主战场渡江战役总前委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先后移驻蚌埠市孙家圩子、肥东瑶岗村, 使这里成为渡江战役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华东地区政治决策中心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江淮大地上号令三军,叱咤风云,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为夺取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英勇顽强的江淮儿女为了消灭一切反动派, 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积极投入到渡江战役之中,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一、安徽是渡江战役指挥中心所在地早在淮海战役结束前,中央就开始谋划渡江作战,指示由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职权,统一领导大军渡江。
1948年 12 月 17 日,总前委在安徽萧县附近的蔡洼召开会议,对渡江作战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为渡江作了全面准备1949 年 3 月 22 日,总前委移驻蚌埠郊区燕山乡孙家圩子孙家圩子由东西2 个自然村 组成,约有50 户人家这里位置适中,易于机动,又极隐蔽,既可避免遭受敌机空袭,又便于集中指挥,是战时军事机关驻扎的理想地点3 月 26 日,总前委开会讨论确定渡江作战方案会后,经过总前委和中央军委反复酝酿和讨论,形成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纲要》针对国民党守敌的江防设施,决定组成东、中、西三个集团大军实施渡江作战以第三野战军所辖之第八、十兵团共35 万人,组成东集团,在粟裕、张震指挥下,在扬中至靖江段渡江;以第三野战军所辖之第七、九兵团共30 万人组成中集团,在谭震林指挥下,于安徽裕溪口至枞阳镇段渡江;以第二野战军所辖之第三、四、五兵团共35 万人组成西集团,在刘伯承指挥下,于枞阳镇至望江段渡江《纲要》于3 月 31 日定稿, 4 月 1 日上报中央军委, 4 月 3 日得到批准为了便于指挥整个渡江战役,4 月初,总前委移驻肥东瑶岗村,在这里指挥了整个渡江作战, 直至渡江胜利后进军江南。
总前委进驻瑶岗后,指挥各部全方位准备渡江作战各军内部分别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广泛地向船工和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打捞沉船, 修补船只,很快筹集各种船只达2 万余只与此同时,渡江部队在巢湖开展了水上练兵活动广大指战员学习划桨、掌舵、挣篱、抛锚和泅水本领接着,部队又进行实战演习,组织夜间航渡、水上射击、水上救护、水上架线、水上通讯联络等我军还开展了全面的侦察活动, 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掌握沿江的敌情、水情和地形, 并派出侦察分队先期偷渡过江, 了解敌军布防情况等各集团均有线通总前委,每天都有报告情况当时各集团都与中央军委直接电台联络,重要情况和问题指示,均直报总前委并中央军委;总前委决定的事,通知各集团, 也同时上报; 中央军委决定的事,一般同时告各集团这样,指挥非常顺畅 华东局和华东军区与总前委同时进驻瑶岗,他们在这里制订了一些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部队的文告、文件、条令、指示,作了接管新区的人事安排等方面的工作在总前委统一安排部署下,参战部队和地方政府,经过周密而充分的准备,所以战役发起后,行动非常顺利,一举突破长江天堑二、安徽是渡江战役的主战场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陷入总崩溃。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伺机卷土重来,企图依托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他一方面于1949 年1 月 21 日宣布“引退” ,由副总统李宗仁“代总统”,并出面与中共和谈;另一方面,则积极组织长江防御,企图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国民党集中了115 师约 7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宜昌至上海段1800 公里的长江防线上其中九江以西由“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统率40 个师 25 万人防守;湖口以东由“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统率75 个师 45 万人防守此外,尚有海军舰艇130 余艘、飞机300 余架配合陆军作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对蒋介石的缓兵之计早已洞烛其奸,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以极大的耐心同国民党举行谈判,争取和平渡江、和平解放全中国;另一方面,命令第二、 第三野战军, 在总前委的领导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政府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等广大地区同时,还决定以第四野战第十二兵团部率两个军12 万人组成先遣兵团,攻取信阳,威胁武汉,牵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1949 年 4 月 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民党假和谈阴谋不攻自破,用战斗方式渡江已成定局。
按照既定部署, 人民解放军渡江各集团,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长江南岸发起强大攻击,打响了震撼中外的渡江战役4 月 20 日 20 时,中集团首先行动第九兵团第二十五、第二十七军和第七兵团第二十四、第二十一军组成的第一梯队,在芜湖至枞阳段发起渡江突击滔滔大江之中,数千只战船,冒着猛烈炮火,奋勇前进至21 时许,第二十五、第二十七、第二十四军首先攻占鲫鱼洲、黑沙洲、紫沙洲、闻新洲等江心洲,歼敌一部随即强渡夹江,迅速突破鲁港至铜陵段敌江防阵地,连续打退敌多次反扑,建立了滩点阵地,接着向敌纵深推进21 日,攻占铜陵、顺安、繁昌、峨桥等地22 日占领南陵至此,该集团已突入敌纵深50 公里,并歼灭敌第八十八军大部及第二十军一部第二十一军在20 日晚夺取长生洲、氽水洲后,于21 日傍晚与西集团之第十二军并肩南渡,在贵池以东上、下江口地区突破敌人防御,歼敌一部, 并于 22 日前出至青阳地区中集团第二梯队第三十军和第三十三军于21 日、第二十二军于 22 日开始渡江南进在中集团突破国民党军芜湖至铜陵段江防后,敌长江防线被撕裂,汤恩伯急忙于21 日赶赴芜湖部署堵击但就在当天晚上,东、西两集团同时向长江南岸之敌发起声势更大的突击,使敌军千里江防全线崩溃。
西集团第三、第四、第五兵团, 于 21 日 17 时起在枞阳至望江地段实施渡江经强大炮 火准备后,担任第一梯队的第十二、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军相继登船起渡,数千只木船竞相南驶,直逼对岸守敌集中火力疯狂拦截,江面上水柱四起,部分船只中弹,渡江突击部队临危不乱,以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争当登陆第一船的坚强意志,英勇顽强,奋力前进仅仅用时15 至 30 分钟,先头部队便突破国民党军江防第十二、第十一军在乌沙闸以西, 第十六军在黄石矶及其以南,第十五军在香口附近,第十三军在马当附近分别登上南岸,抢占了滩头阵地各军后续部队源源南渡,对敌实施连续突击,守敌纷纷溃逃各军各师密切协同, 迅速向左右两翼及纵深推进至当晚 21 时,该集团已渡过16 个团,控制了宽 100 余公里、纵深10 余公里的陆上阵地渡江跟进的第二梯队第十四、第十七、第十八军登岸后,以迅猛的动作向敌纵深挺进至23 日,该集团连克彭泽、马当、高坦、至德、贵池等地,歼灭守敌一部担任监视安庆国民党守军的第十军,趁安庆守敌混乱撤逃之际,于 22 日晚占领了这座安徽省会城市21 日 19 时,东集团第十兵团第二十九、第二十八、第二十三军在张黄港至七圩港一线强渡长江,用一个小时便登上对岸。
渡过长江的各路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击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将八一军旗插上国民党总统府顶层,宣告南京国民党政府灭亡第二、第三野战军多路突破敌人长江防线后,汤恩伯见大势已去,慌忙于22 日下午下 令全线撤退,总前委依据敌情的变化,决心乘胜追击各部队接到命令后,不顾疲劳,奋勇前进于是,一场追歼战开始了!——湾沚围歼战1949 年 4 月 20 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九兵团突破安庆至芜湖江防,乘胜追击南逃之敌当时国民党二十军以一三四师、军部、一三三师之序列向宣城方向逃跑 24 日拂晓,敌先头部队一三四师在湾沚镇场口外与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的一个营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因力量过于悬殊,解放军暂时撤退,敌乘机南窜解放军七十四师调整部署迅速尾追,至青弋江左岸的桂花山、皂角树和芳山镇一带,与敌主力展开激战,战至中午更为激烈下午敌丢弃重武器,向宣城逃跑,解放军逼近包围经过近一天的激战, 解放军终以一个师的兵力击溃了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江防骨干第二十军,毙敌军长杨干才, 俘虏敌一三四师师长李介立以下1.3 万余人, 缴获军用汽车、 大炮、 轻重机枪、步枪、弹药、战马等大批军用物资——郎广围歼战。
1949 年 4 月下旬,胜利渡过长江的人民解放军东路和中路军,分别从东西方向对由芜湖、南京、镇江撤逃的国民党军队实行钳形夹击,将其全部围歼于长兴、广德、郎溪一线以北地区4 月 28 日,从南京撤逃的国民党第四十五、二十八军与从镇江撤逃的第四军、从铜井以西撤逃的第六十六军,一齐涌入广德东北部地区,已溃不成军 人民解放军两路大军日夜兼程, 猛追逃敌 东路第二十三军六十九师和第二十八军先头部队25 日至 28 日于溧阳、 长兴切断逃军退路中路第二十七军克南陵、宣城后,于26 日解放广德, 28 日至长兴虹星桥与第二十八军会师,封闭合围口;第二十五军于27 日进抵郎溪;第三十三、二十四军先后于 27、28 日到达广德两路大军于溧阳以南、郎溪以东、广德以北、长兴以西将逃军团团包围围歼战于 4 月 28 日至 29 日在广德东北部地区展开28 日晨,解放军第三十三军自广德向长兴方向进军,途中在广德县城东十里沟和步家祠堂之间与逃军遭遇,立即投入战斗逃军被迫后撤,解放军乘胜追击,在郑家山、杨邯桥、沈家渡、界牌一线激战10 余小时,歼敌第六十六军2 个师同日,解放军第二十四军七○师二○一团和师直属队在广德东乡的湖尾坝、施家境、东亭湖等地拦截、追歼已越过公路南窜的逃军。
随后转向界牌、泗安一带进击,俘获敌第四军军长李子亮以下官兵2800 人28 日夜,七○师二○八、二○九团协同第三十三军兵分两路向独山进击29 日拂晓与逃军接触后,即以连、排为单位,穿插分割,猛攻猛打下午2 时结束战斗,共歼敌1.4 万余人,俘虏4000 余人与此同时, 解放军第二十五、二十三军分别由郎溪、溧水向广德进击第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于 28 日到达广德门口塘,追歼逃军 5000 余人; 七十四师在郎溪县城和广德戈场、凤凰桥、北苍地区歼灭逃军3000 余人二十三军六十八师由戴埠向泗安进军途中,29 日晨在流洞桥与逃敌第四军九○师遭遇,激战数小时,全歼敌军,俘师长以下官兵5000 余人 29 日下午 5 时,长兴、广德、郎溪一线以北苏浙皖区的大歼灭战全部胜利结束,共俘敌 8 万余人三、安徽人民全力支援渡江战役1949 年 1 月,渡江战役支前后勤工作开始启动为保证大军南进时交通顺畅,华东局华中支前司令部布置加紧抢修津浦铁路、与津浦路平行之各公路及浍河、淝河原有桥梁2月 8 日,华东局决定华中支前司令部与江淮支前司令部合并为华东支前司令部,傅秋涛任司令员,曹荻秋任副司令员,宋任穷任政委, 陈丕显任副政委, 统一指挥安徽和苏北支前工作。
支前司令部设在蚌埠,由曹荻秋兼任支前办事处主任同时,在蚌埠设立调运总站,负责调运在豫皖苏征集的军粮2 月 14 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在蚌埠召开会议,制定《关于我军南渡的支前计划》 后,江淮地区一至五地委和蚌埠、合肥市委及皖西区党委进一步部署支援渡江战役,建立健全了各级支前机构,党政军民全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