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及理论基础.doc
3页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及理论基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是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效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角色的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这样的课堂,才可称为“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大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行,有利于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有利于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又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共同成长 二、高效课堂的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乐学、善学 (1)由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 (2)由注重知识能力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成长; (3)由关注课堂环节、程序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学习氛围、师生关系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观念根本转变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学为主体、教为”,“先学后教、精讲精炼、当堂过关”等教学法则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2)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 (3)讲课精炼高效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4)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馨、理解的师生关系,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 (5)当堂巩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四、高效课堂体现的新课程理念: 传统课堂模式是面向少数,被动学习,消极应付,两极分化基本程序为:教师讲授知识——学生静听记录——课堂练习应用——教师进行评价——布置作业任务 高效课堂模式是面向全体,主动学习,个性发展,体验成功基本程序为:学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理解建构基础上问题分层训练——学生自我总结基础上师生互动评价——作业视为问题从始至终全部完成从上比较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要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即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索高效课堂模式要求在平等、尊重、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做到导而弗牵、严而弗抑、启而弗达,学生学习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五、构建高效课堂的几个重要原则: (1)坚持发展性的原则,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构建理想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既要区别对待个别差异,也要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健全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2)坚持自主性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的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3)坚持科学性原则,构建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注重构建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4)坚持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灵活高效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应想方设法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琢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取灵活高效教学方法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利于学生展开发散、逆向思维的、值得学生争论的问题,来加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获得思维的解放,形成开放性的思维结构 六、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 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0世纪兴起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并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为真实的揭示学习的规律奠定了基础,成为指导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