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案例.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sha****g00
  • 文档编号:31415215
  • 上传时间:2018-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9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案例案例 1:强权与生命被蹂躏的缩影鸦片,学名罂粟,最早在唐朝中期作为药材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由于它有镇痛、止泻、催眠的功效,自明代以来,中国法律许可输入鸦片供医疗使用,但每箱需纳税 3 万美元左右但鸦片又是一种毒品,久吸易成瘾 “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奢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至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长期吸食鸦片上瘾之人,形容枯槁,奄奄若病,“如睡魔,如死尸,倾家荡产,败德伤人” 鸦片进入东北,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海路,由东南沿海至天津和奉天各海口二是陆路,由天津经山海关至奉天1832 年,英船北上,闯入连云岛海口,登岸入城,这是西方殖民者首次从海路登陆,侵入我国东北,试图贩卖鸦片1838 年,英国贩卖烟土的地点主要有:锦城的天桥厂,海城的没沟营、田庄台,盖平的连云岛,金州的貔子窝,岫岩厅的大孤山等此外,还有一些美国商船也贩卖鸦片早在 19 世纪下半期,清政府就先后颁布多条禁烟令,明令禁止在中国走私鸦片,不过鸦片走私仍蔓延到清政府“封禁”的“龙兴之地”——东北据统计,自 1839 年 6 月-1840 年 5 月,盛京将军耆英在奉天等地查获的烟土共 2400余两,烟具 180 多件,缴获烟土、烟膏 454 两。

      拿获烟贩 40 余名,这在全国禁烟运动中也算是轰轰烈烈的一项成果全国禁烟运动的开展,使英国的鸦片贸易受到很大打击,英国政府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和迫使中国开放商品市场,于 1840 年 6 月正式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对辽东半岛进行了数次侵扰清政府曾命盛京将军派兵巡查沿岸各港口,防止英军舰队北窜同时,颁布敕谕,命令盛京将军耆英:如果英军舰队驶入盛京沿海,不要在海面上与他们交战,要根据情况堵住各登陆地点,防止英军登陆;如果他们已经登岸,就要尽全力予以剿除在清政府的眼里,盛京被认为是清王朝兴起的“根本重地” ,能否保证盛京2的安全,是能否保证整个“龙兴之地”安危的关键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东北的局势十分关注首先,敕谕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各备兵一千,听候调遣根据局势派往山海关、锦州及省城的关隘要处,适当减少省内驻兵,或以换防等方式充实海防同时,组织沿海村民,修筑土堡,放哨瞭望,一旦出现敌情,兵民配合作战对商人、绅士、市民等捐资修建城堡的,给予奖励其次,在旅顺口等地安置大炮,除在已有的大炮中挑选大而又准的运送盛京海岸各隘外,还采办铁料铸造新炮十余门(二千斤以上的大炮,都命名为“巩定将军” ;一千斤和一千五百斤的大炮,都命名为“振武” 。

      ),这些大炮全部安置在复州、金州等海口,防御英军入侵另外,还制造枪支与火药,以供官兵操练和保证发射大炮之需其三,及时给盛京将军下达作战指示,通报南方各地的战况,以作好应战准备1841 年 2 月 5 日,英船驶至山海关、秦皇岛一带,一部分英军登岸,被耆英布置的官军全部歼灭这样的战斗虽然不多,但却给英军以一定的打击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 年春,英法联军分别占领大连湾和烟台,封锁渤海湾,为进一步进攻天津和北京做准备英国侵略者的暴行,激起旅大民众极大愤慨他们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方式同英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金州海口的居民组织团练,坚决不给英军任何接济,对“暗向各处村屯井内下药”的奸细,严拿严办各商铺都把货物藏起来,坚决不与英军交易1860 年 7 月,英国的一艘兵舰驶入旅顺口,四艘兵舰驶入羊头洼,停泊之后,纵兵登岸,抢掠粮食,这两个地方的乡民聚集了二三千人,手举刀枪棍棒喊杀追逐,英军吓得狼狈不堪,逃回船上,掉头驶出口外,不敢停留就连当时的盛京将军也承认:“洋人尚有畏惧百姓之心” 在人民的打击下,英军不久便撤出了旅大案例 2 日益开放的视野:薛福成眼中的西方文明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是洋务运动后期激进派的代表人物。

      3他早年潜心于传统的“经世之学” ,后盘桓于曾国藩和李鸿章麾下,为他们筹办洋务多方赞襄策划1884 年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1888 年任湖南安察使,次年以钦差大臣(公使)的身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薛福成眼中的西方文明之一,是“西学中源”思想:西学中的制作因于《考工》 ,测算昉于《周髀》 唐一行铜轮之转,效之为车船;无驸马火器之遗,演之为枪炮由是智创巧述,日异月新 《墨子》一书“导西学之先者甚多” ,第 13 卷《鲁问》 、 《公输》数篇,机器、船械之学之所自出也第 15 卷《旗帜》一篇,西人举旗灯以达言语之法之所自出也又按《墨子》所云:“近中,则所见大,景亦大;远中,则所见小,景亦小” 今之作千里镜、显微镜者,皆不出此言范围 《庄子·外物》云:“木与木相摩,则燃;金与火相守,则流” 此电学、化学之权舆也 《吕氏春秋·似顺论》云:“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湿之则为乾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燔之则为淖” ,此化学之所自出也薛福成眼中的西方文明之二,是充分肯定产业革命的技术成果以及工业化在商业发展中所居的基础地位:“英人用机器织造洋布,一夫可抵百夫之力,故工省价廉” “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

      迩者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 薛福成眼中的西方文明之三,是强调文明演变的综合平衡系统性,他借用一位出使随员的笔,将西国富强之源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通民气:设议院,遇事昌言无忌;凡不便于民者,必设法以更张之二是保民生:人身家田产器,绝无意外之虞;告退官员,赡以半俸;老病弁兵,养之终身;老幼废疾,阵亡子息,皆设局教育之三是牖民衷:年甫孩提,教以认字;稍长,教以文义;量其材质,分习算绘气化各学,或专一事一艺四是养民耻:西国无残忍之刑,但国人皆知畏刑,是为养耻之效五是阜民财:尽地力,讲水利、种植、气化之学;尽人力,各擅专门,通工易事,济以机器,时省工倍;尽财力,设公司银号,蜘蛛之积,入股生息,汇成大工大贾上述内容显示,此时的薛福成,其思维视野已经超越了现代化的器物层面,而深入至作为“内在文明”的制度4层面和精神层面这时,他对技术的审视也开始置于社会大背景下,从而使其技术观具有显而易见的社会性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此五端,知西国所以坐致富强者,全在养民教民上用功;而世之侈谈西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抑末也” 。

      薛福成眼中的西方文明之四,是澄清中国能否使用机器问题当时,中国有论者认为, “中国人民之众,十倍于各国议者谓:若广用机器,不啻夺贫民之生机,使之不能自食其力;故西洋以善用机器为养民之法,中国当以屏除机器为养民之法” 对此,薛福成据理力争、加以驳斥:屏除机器只能导致“人所能造之物而我不能造” ;“中国之货,非但不能售于各国,并不能售于本国” ;中国“非但不能成货以与西人争利,且争购西人之货以自供其用” 因此, “故守不用机器、调剂贫民之说者,此中古以前闭关独治之时势,而非所施于今日也” 讨论题:如何评价“西学中源”思想?洋务运动后期的激进派思想是否偏离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革范式? 案例 3: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具有纲领性的文献颁布于1853 年的《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土地分配上,主张“耕者有其田” 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十六岁以上的男女均得一全份,十五岁以下的减其半又规定“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以及“丰荒相通” ,互相赈济。

      其目标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在副业生产和收入分配上,实施圣库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5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其分配原则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在军政合一、寓兵于农的军事系统中,建立了乡官制度规定:“凡一军典分田二,典刑法二,典钱谷二,典入二,典出二,俱一正一副,即以师帅、旅帅兼摄当其任者掌其事,不当其事者亦赞其事凡一军一切生死黜陟等事,军帅详监军,监军详钦命总制,钦命总制次详将军、侍卫、指挥、检点、丞相,丞相禀军师,军师奏天王,天王降旨,军师遵行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1859 年颁布的《资政新篇》 ,由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所著,其内容分为 “用人察失类” 、 “风风类” 、 “法法类”和“刑刑类”四个部分。

      在“用人察失类”中,洪仁玕提出要“禁朋党之弊” ,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他反对“不务实学,专事浮文”的坏风气指出:不要“甘居鞑妖之下” ,要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 在“风风类”中,洪仁玕提出要除掉旧习俗,如女子缠足、养鸟斗蟀、戒箍手镯等,主张兴办医院、学馆、四民院等他特别强调指出:“火船、火车、钟镖、电火表”等,是“有用之物” ,是“正正堂堂之技” , “永古可行者也” 在“法法类”中,洪仁玕列举的内容较广泛兴车马之利,制造火轮车,准许专利兴舟楫之利,制造火船气船开银行、兴保险,并准许“富民”设立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开采矿藏, “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建立邮政事业,兴邮亭,设书信馆,不仅国家设立邮亭,而且准许“富民”察明设立建立医院、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兴乡官,兴乡兵准许富者雇工,但不得用奴除九流,禁止游手好闲,人人都要劳动,包括“富贵”的人在内在“法法类”中,洪仁玕再次强调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并建议用“新闻篇或暗柜”来揭露“弄弊者” 洪仁玕主张向外国学习,与外通商,并列举了世界各国的兴衰情况,作为借鉴6在“刑刑类”中,洪仁玕指出要“善待轻犯” ,死罪用绞刑,不用斩首、分尸、点天灯等酷刑。

      他主张教育为先,反对“不教而杀” 在“刑刑类”中,洪仁玕提出了“与番人并雄之法” ,反对“拘拘不与人交接”的做法,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但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要有“一定之章程,一定之礼法,方不致妄生别议” 讨论题: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点?这些不同点说明什么?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有哪些?案例 4:洋务运动时期的变革范式——体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简称“体用论” 该思想出台的前提,是认可中国的“体”和西方的“用” ,恰如李鸿章所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凝结着几代知识和政治精英的思想1861 年,道光进士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是“体用论”雏形1895 年,沈毓桂发表文章《救时策》 ,首次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术语1898 年,张之洞发表文章《劝学篇》 ,对“体用论”进行系统阐发,强调用洋器维护中国的封建宗法制度此外,王韬和郑观应等人,也于 19 世纪末期对“体用论”有所表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洋务派在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过程中所选择的应对外来冲击与挑战的文化变革与融合机制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包含着对“夷”这一同一对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