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走向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14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86091081
  • 上传时间:2024-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3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1 1课时 课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 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伟大的历史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认识拨乱反正的含义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3)改革开放的成就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的异同点;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及意义 •1.在徘徊中前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①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②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③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④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2)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3)内容•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4)意义•打破了个人祟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①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并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意义•①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③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拨乱反正•(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2)表现•为“文革”中受迫害的人进行平反,恢复名誉;纠正了“文革”前的一些错案,其中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是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战争与革命”论转向“和平与发展”论•(4)政治上,从强化集权、个人崇拜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例1】 (2010·兰州一中10月月考)胡绳同志曾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地位,可以说,跟民主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可以对比,可以相同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的战略决策 ④决定进行拨乱反正•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进行拨乱反正。

      据此可知③错误,故选C•【答案】 C •1.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①“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失去活力,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957年开始的“左”倾错误,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苏联、东欧等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危机,这就要求中国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经济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②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困难过程影响①试点:四川、安徽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②全国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③改革的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城市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内容①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管理制度: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③经营体制: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实行政企分开④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⑤流通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影响使城市经济生活活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外开放目的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步骤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79年)→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十四个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上海浦东等)→内地开放城市影响在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2.改革开放的成就成就①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工业科技方面,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宝钢建成投产,正负电子对撞机投入使用,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③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迅速增长④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原因①主要原因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根本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党的领导下得到充分发挥③成绩的取得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区别•(1)背景不同:后者是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实行的开放;前者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2)内容不同:后者是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前者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不同:后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前者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不同:后者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前者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例2】 (2009·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示范校质量检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C.是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D.是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在当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种分户经营的方式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种改革只是经营方式的改革,并不涉及农业结构故而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 A •热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备受瞩目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坚持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 •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正在不断深入发展•考点链接•要注意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建国后对农村经济的四次重大调整的原因、内容和结果及其经验教训,尤其要注意从文科综合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角度分析其重要性 •【样题】 (2008·苏州)我国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作用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政策•B.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D.都是为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解析】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故二者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答案】 C •变式·预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体制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B.影响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体制各自的影响,通过比较找出其相同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体制则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都影响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答案】 B •1.(2009·四川文综·18)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语“1979年3月15日”,此时中国还没有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因此可排除B、D两项,C项应为改革开放的成就故应选A•【答案】 A •2.(2009·全国Ⅱ·15)•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 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图表中1978年到1997年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答案】 D •3.(2008·广东历史卷·1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解析】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自主经营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故C项错误,A项正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仅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故B项错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生产组织形式,与政权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A •4.(2008·天津文综卷·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经济发展与铁路修筑之间的关系,铁路的修筑属于国家行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因此,20世纪90年代京九铁路的修筑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因此选择B项•【答案】 B •5.(2007·广东文综卷·2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解析】 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共“十四大”时提出;B项“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确立;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标志”之意的是C项•【答案】 C •6.(2007·四川文综卷·17)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产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解析】 改革开放后,票证取消这一变化原因应是A、B、C三项;D项是过去票证所起的作用,不是今天变化的原因,故D项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正确答案•【答案】 D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1.它是一场震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讨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的一个良好开端,这场讨论的实质在于是否坚持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经过这场讨论,大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促进了全国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进程,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从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开始把人们从多年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逐渐端正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始懂得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来对待毛泽东晚年的理论观点和言论,识别“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重大是非问题,引导人们冲破了种种“禁区”和障碍,注意研究当时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从“左”倾错误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二、 新时期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任何革命和进步的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社会生产力,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经营管理上实行生产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三级管理体制,劳动产品分配主要以生产队为单位当时我国农民在农业劳动中使用的生产工具比较简陋这种生产工具要求的是个体劳动,所形成的生产力还比较低,基本上只能自给自足,还是自然经济人民公社体制管理过于集中,完全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原理,使我国农村经济十多年徘徊不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去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是人们未曾预料的大收获,农村中集体的、个体的及私营的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充分地发挥出来,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说明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大中型国营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因此,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主要是:第一,国营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第二,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增强了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三、关于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其基本依据有二:一是总结我国历史性经验而得出的正确结论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二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一方面国际形势有利于我们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又迫使我们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形势下,任何国家和民族关起门来搞建设就只能是自取灭亡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已成为时代的最大真理 •2.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全方位中有重点,重点是西方发达国家多层次中有先后,多方面中有选择对外开放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开放,而且是多方面的开放但多方面开放并不是说来者不拒,良莠不分,全盘接受,而是有比较、有选择地开放。

      灵活性中有原则,即“谁也不得罪”,但“谁也不怕谁” •3.目前我国的经济特区有: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海南省;经济开放区主要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上海浦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