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陶继新体会.docx
8页学习陶继新体会 走进大师,感悟真谛 --聆听陶继新老师《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心得体会 2015年1月14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教育家陶继新教授关于《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的报告,受益匪浅.新年伊始,听陶老师作报告,如行云流水,感觉有一种内心的释然之感,有一种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感动这位六十七岁的专家,用他采访的一些名校长和名人的事迹以及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不断的向我们阐述着教育教学、生活和人生的真谛,使我对教育教学、生活和人生又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重新的定位陶老师朴素的外表,翩翩的风度,柔和的笑容时刻挂在闪着光泽与睿智的脸庞,清晰低声的言语中,是那样的儒雅,是那样的亲和.陶老师已过花甲耳顺之年,但却是那么的年轻、健康,那么的温文尔雅,近处感触他儒雅的气质是那么的令人心生敬仰 陶老师今天演讲的主题是《高效教学的策略和品质》,听着陶老师的讲座,感觉第一次这么近的触摸高效的真正意义一直对高效有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感觉,一直有高效就是丢掉学生的一些兴趣与爱好而进行的应试教育,但是通过一上午聆听陶老师的演讲,使我对人生、对教学、对高效,更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和看法 一、师生回归本位 教记——学记教室-—学堂学生——主人。
共性规律会学善学至关重要把对学生的教变成学生的学,把教室变成学堂,把学生当成主人.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释放学生真实的内心,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才会有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没有必要与学生在课堂上一争高下学生的学习潜力之大,令人惊诧.给他们多大的空间,就会有多大的能量释放出来高效课堂的精髓是放手学生,课堂上对学生应“放开手脚”,释放学生真实的内心.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与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没有必要与学生在课堂上一争高下.学生的学习潜力之大,令人惊诧给他们多大的空间,就会有多大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学习这回事交给学生,把我们的教变成更好的为“学”服务,老师的目光要放长远,在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 放眼未来,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 二、三十年后的国民,如果教师目光短浅,固执地陷在左右、现在的悲慨里,那么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积淀就不会厚实学生也就形不成有独立见解的个体,我们教育的学生也就会千篇一律,丝毫没有创新意识的未来人,给学生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学习,哪怕学习不好也不会惧怕这个社会。
二、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合作是共赢必备的品质,共赢是持续发展的必须 由龙变虫的悲哀:台湾柏杨之言、越南餐馆在俄罗斯、时代呼唤合作o从教师一统课堂到师生同打天下: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 o合作学习是对各自为战的反拨:学生优质“场”需要群体的共同努力o合作教学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人格平等小组合作让学习充满生趣o人人都有话语权o人人都有展示机会o人人都有探索的欲望 o多元立体合作给予学生的不只是丰富的知识,还有视野与胸襟小组合作让学生富有责任 o合作学习是一荣俱荣,一耻俱耻: 为组争光o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充满了自豪o学困生急起直追成为内在的要求 o小组学习共同体形成提高的不只是学习水平,更重要的还有思想的凝聚力 合作已成为二十一世纪论成功,合作是共赢的必备的品质,共赢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我们的学校老师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会共赢,才会共同发展学生也需要合作,因此现在非常提倡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之一,小组合作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生趣,使得组内人员人人都有话语权,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有探索的欲望,组人人员有不同的分工,也就有了不同的责任,每人有了责任也就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的去学习,自主的去帮助落后学生,高效的效率也就形成了,如此之美妙,如此之简单。
之前我们的老师每天讲很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越停滞,表达的功能越衰退.小组合作让学习充满生趣.小组合作让学生负有责任合作学习是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组争光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充满了自豪,学困生急起直追成为内在的要求如果真的能在班里建设出合理的合作小组,那么,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减轻”工作的方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学校,“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实施多年,效果还算不错,但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更好的发挥学优生的优势,形成一个“学优生帮学困生"的团队,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班级. 三、大课程、大教材 案例:启动六大文化工程的高万祥 有一个好的口才背诵200首古诗 聆听30场名人报告阅读40部文化文学名著 观看50部经典影视作品每周写6天以上的日记 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材也并等于文本 对教材的理解,大部分教师总认为“教师是第一位的,学生是第二位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试想,中国的教材变了一茬又一茬,为什么一直更新.更新的原因和标准又是什么。
无非是越来越适应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力、注意力和潜能挖掘吗.培养学生们的成长合力吗现在很多教师只知道学生们的教材是换汤没换药,还是那些内容,而不注重去研究其实质,不注意及时发动学生其实,只要学生养成了好学的习惯,任何教材都是适应其发展的,都是完全可以自学的,特别是如今的教材更是如此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让他们去学,让他们去发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会学善学爱学的优秀学生 第 四、人格是高效的持久动力担当与良知做人与学文坚持与成功道德与高效 (事例:刘建宇、刘兴法、董明) 观看视频:“全国道德模范”——董明让我很难去想象这样一位80后女孩怎么样做到被赋予“全国到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的看到了她的故事才知道6岁选入跳水队,9岁为救比她小3岁的队友摔伤,成为一名高位截瘫患者,经过10年多的时间“治疗",到现在已经可以做起来了.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她却依然坦然的说:“我最骄傲的事是我是一名志愿者.” 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对于董明来说,现在的她生活是更加美好的,过去的那段时光任谁听了都会泪流满面,可是,这却并没有影响到她,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么艰辛的日子,造就了现在自信乐观的她。
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是坚强乐观,还有爱心奉献精神坚强的她说,坚持就是成功,坚持就是在从来看不到希望却依然不放弃努力.她曾经为了能够触碰一个电脑按键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她在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里却学会了使用电脑,慢慢的开始学会了打字 当我们坚强的面对生活中得各种经历,自信的接纳现实,乐观的对待生活,那么小小的我们用充满爱的行动,真的就可以去慢慢改变世界了,就真的可以去找到自己的快乐和价值的所在 第五、超然的心灵自由的心灵具有巨大的能量 魏书生在班上学著作、陶继新在旅途中打电脑、做人第一的孙维刚(要求同学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没有的苏同安老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老咪的宁静致远(做一个生活美学家,活出自己的态度)、不着急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张志勇. 从中,我悟出“一个健康的体魄,才是努力工作的前提,才是高效工作的前提"的道理,领悟了松静匀乐的内涵合理地安排休息与工作的时间,该锻炼的锻炼,该学习的学习,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走进课堂,面对学生面对一个健康的老师,一个从心底发出笑容的老师,更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健康的体魄相比,一颗宁静的心灵,同样容易使周围的人受到熏陶。
使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和谐的气场只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真正安下心来做学问,沉下心来搞教学,静下心来搞教育积极的人,积极的心,积极而和谐的环境,才是我们做教师的至高境界和追求.宁静方能致远,有了好的状态,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第六、高校教学之道目标与预设模式与超越课程与文化情感与高效失败与成功速成与厚积名师与高徒天道与人道学技与近道过程与结果无敌与不争上天与入地为己与为人专长与感悟自然与玄虚“地道之德,安静而柔和,广博而宽厚,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负载万物,养育群生,劳而不怨.”大地有无限的博爱之心,作为人类能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就是神圣然而,我们所从事的教师行业被称之为“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我们责无旁贷的要效法大地的宽厚、仁慈与博爱之心对待人人事事,对待我们的学生 谈到读书和学习,我非常赞同陶老师的观点:“取法乎上,焉得其中;取法乎中,焉得其下;取法乎下,焉得其下下烂读与浅读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对于读书也作过如下评论:“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浅阅读,指通过电脑、等浏览网络信息以我之见,世上并无浅阅读,并非用眼睛看随便什么文字就算阅读阅读是读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能够承担这个功能的,唯有好的书籍。
这段话,是周国平先生的一家之言.现在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多人在电脑上和上阅读,我认为,只要是好文章,阅读的方式并不重要 陶老师说,读经典近天道,不熟背经典你的话语系统里就没有“天语”;写文章就是从容叙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语言一雕琢看了就难受我想能够随意挥洒的好文章,写手是要有深厚积淀的,例如陶老师和他那个叫老咪的优秀学生作为教师,应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做能做的一点小事,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一个小细节一个教师的一个改变,就是教育的改变 关于教学我要将陶老师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创建高效课堂同时,要学习陶老师的坚持不懈的毅力与勇于探索的精神陶老师教育了我、唤醒了我,必须更加关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教育其实是“慢”的艺术,这种“慢”更让我们触摸到“高效”作为教师,应保持一种好的心态,做能做的一点小事,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一个小细节,一个教师的一个改变,就是教育的改变我想通过我校这几年的合理规划,有序进行的各项活动,今年提高质量年,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