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复习参考.pptx
35页古诗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复习原则|二轮复习有一轮复习的基础,不必贪多求全,对于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可以少花费甚至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针对弱项,有重点地复习,专攻某一点或某几点,找出知识上的“缺漏”和能力上的不足,强化弱项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复习名句名篇l这个阶段记忆和背诵常识名句,从复习的时段上看是最佳阶段第一轮的复习已有部分开始遗忘,及时复习巩固,可以起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的作用这个阶段背诵记忆的内容,应作为重点来抓 三套教材相同篇目文言文13篇|劝学、师说、赤壁赋|六国论、阿房宫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滕王阁序|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逍遥游、古诗相同篇目18篇必修二、四|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琵琶行|蜀道难|登高|锦瑟|雨霖铃|声声慢选修|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旅夜书怀|春江花月夜|定风波(莫听穿林)|醉花阴(薄雾浓云)|苏幕遮(燎沉香)|燕歌行|水龙吟(楚天千里)|扬州慢(淮左名都)山东名句名篇考查统计 年份 考查共有篇目2007 琵琶行、兰亭集序、登高、锦瑟、滕王阁序、京口北固亭怀古2008 将进酒、春江花月夜、醉花阴、劝学、六国论、琵琶行2009 声声慢、锦瑟、赤壁赋、劝学滕王阁序2010 登高、京口北固亭怀古、琵琶行、师说、陈情表山东名句名篇考查统计年份 考查论语 考查诗经2007 见贤思齐焉2008 敏而好学 知我者谓我心忧2009 朝闻道,夕死可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010 仰之弥高 桃之夭夭备考提示|注意鲁教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共有篇目,篇篇过关,不留死角。
补充国学诵读200句,特别是论语孟子诗经中的名句,要句句落实备考提示|强化记忆时,更要注意那些曾出现错别字、易混淆的句子省评分标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包括漏字、添字、颠倒字序,该空不给分;|每小题中两句位置如果前后颠倒,不给分;|4题都回答的,只按前3题给分备考提示|注意难写字、生僻字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中的“酾”“槊”|注意同音字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的“作”,“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禁”注意通假字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尊”注意散文句子中的虚词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的“则”文言文阅读|2010年的文言文试题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这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也是考试政策持续性的表现现作一下梳理和分析,以祈对11年的备考有所帮助2010试题分析|全国19篇古文(上海两篇)|8篇出自二十四史|8篇人物事迹类记叙性文章|只有3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分别是湖北、湖南、上海卷山东近年试题分析|06年选文出自史记,07年出自晋书,08年出自聊斋,09年出自韩非子,10年出自尧峰文钞从体裁看,06年、07年、10年是传记,08年是小说,09年是散文。
即使是散文,也以叙述人物事件为主,以议论为辅复习建议|以传记为主,兼顾其它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言文指导学生整体把握,了解大意传记类:何人、何时、何事、什么性格和品质|记叙类: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及其关系、对事所持态度人物品格|议论类:议论中心、主要观点主要论据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实词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虚词考查点包括意义和用法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类似的还有虚词“与”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一般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不要求全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一,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学生一般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这时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判断失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中招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
命题人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命题人就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如果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做的,就会中招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其四,时空错位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给你设下陷阱如,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在升迁中他在每个阶段都建立了功绩,设题人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业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业绩翻译题的规范训练|抓好得分点的落实|例: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评分细则】(1)申甫进入(到了、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原先、以前)小时候(年幼时)见到的道人(道士),(2分)|请求(乞求)学习他的法术(兵法、八卦图、八卦阵法)(1分)|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或态度)(“师”名词作状语)侍奉(对待)他1分)翻译成“拜他为师”不算对评分细则|(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申甫屡次(多次)凭借(“以”不译也可)他的本领干谒(拜谒、拜见)各位公卿,(2分)|一直不被听从信任(相信)。
1分)评分细则|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于是(无需翻译,翻译了也不作细究)掌权的权贵争着(争相、纷纷)(“争”不译不得分)责怪(归咎)申甫(2分)|又(进而,“而”不译也可)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鉴察人、辨识人、了解人、用人)(译为“知道”不得分)1分)备考提示|1、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2、逐字对译,做好换、留、删、补、调3、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古诗词鉴赏近几年全国各省考情分析|唐宋诗词依然是首选2008年12套唐宋诗词,2009年14套,2010年13套写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是考查主体考情分析|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多个侧面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还有比较鉴赏山东卷诗词鉴赏|2006年考查:景物情感|2007年考查:景物手法|2008年考查:意象手法情感|2009年考查:炼字情感|2010年考查:意象手法情感备考提示|山东卷重点考查情感内容、意象、手法积累常见意象,理解情感内涵。
明辨常考的艺术手法常考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托物言志,象征,虚实,正侧,动静、细节、用典修辞手法一般只有在明确要求回答修辞手法时,或者是要求回答多种手法时才涉及到分析评分细则避免答题误区|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分析评分细则避免答题误区|诗中间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评分细则:品行高洁(超然脱俗、清高、不同凡俗、高贵、气度非凡)(2分)(答“远离尘世”有歧义,客观的距离和主观的离去,后者与诗歌最后一句“但恨处非位”矛盾,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淡泊明志”“寄情山水”不得分分析评分细则避免答题误区|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借物抒情、借物明志、比喻都对,但全堆砌的不得分)1分)以凤凰自喻(或“凤凰象征诗人自己”)(1分,这是具体分析)(手法分析各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郁闷、愁闷、愁苦)心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失意)的悲伤情怀。
情感共3分,苦闷、悲伤各1分,共2分;孤独无奈、壮志难酬两点1分,只答其一即给1分)备考提示规范明辨提问方式,建立答题模式|例:分析意境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具体的解说固然好,不会具体说,也要笼统地说,不能不说轻易不能给零分备考提示提示| 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