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06256225
  • 上传时间:2023-09-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 诗歌鉴赏 意象和意境 ? 学习目的: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要点阐释: 1、 意象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 “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详细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 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详细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气氛。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交融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依赖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总之,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的,意象那么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详细的意象创造出深入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4、常用的有关意境的词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妙,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等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6、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气氛?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高考〕解答分析^p 提问变体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络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8、答题步骤 第一局部,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绘诗歌意境〕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局部,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气氛特点〔析境,概括意境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活力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局部,根据这首诗情境气氛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 9、答题方式 〔1〕描摹诗歌图景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结合诗歌详细描绘〕,营造了一种〔 〕的气氛〔意境),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p ,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展详细阐释 典例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p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完毕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典例2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p 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典例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案 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p 解题指导: 分析^p 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第三步,分析^p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气氛的作用及意义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步骤一〕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步骤二〕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课堂训练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答复下列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欢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照应了诗题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 第 页 共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