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好问题”.doc
6页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好问题”教无定法,教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问”要有法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的开端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使学习者主动的参与,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再通过释疑、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标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 要问在有疑之处 孔子语:“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和认知冲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出学生的“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由“问”引发出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的问题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迸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把一条绳子剪三次,平均分成若干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几分之几?”有的同学不加思索地说:“每段占这条绳子的三分之一这时我不表态,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其他同学对这个答案有疑问吗?”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刚才这个同学的见解,我认为应该是四分之一我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他立即回答了自己的想法我听完后,首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答案是对的,并对这个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这样,学生能进行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二、问题难易要适度教师提问应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刁、难、怪题,使得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1)、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与满足2)、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启发学生的思路,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计算2/4+1/4、32/40-25/40、21/60-8/60,并说出解题依据: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接着,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1、这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题中,有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你能把这几个算式改写成最简分数相加减吗?(学生改写成1/2+1/4、4/5-5/8、7/20-2/15)现在这几个算式还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吗?(不是)是什么呢?(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好吗?(好)板书课题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设问,巧引妙传,自然地导入新课,突出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渗透2、今天要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刚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什么不同?在思考的转折处设问,引起学生积极思维3、你能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吗?引导学生依据旧知识,探求新知识,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法则4、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算理,做到既明算理又明算法,牢固地掌握新知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算理法则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3)、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要求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来作出回答,并显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同时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初步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之后,出示“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7、1、0、2/3学生看清题目后,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动笔练习,而是先作如下提问:师:同学们,这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兴趣盎然,争着回答生1:我最喜欢求2/3的倒数,因为2/3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2,2/3×3/2=1,2/3的倒数是3/2,很容易,所以我喜欢求生2: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因为1这个数可以写成分数1/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还是1/1,1的倒数就是1很有趣,所以我喜欢求1的倒数生3:我给×××补充,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我也喜欢求1的倒数教师小结板书:1的倒数是1师: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生1: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写成分数是0/1,要是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就写成了1/0,0又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数),0好像没有倒数生2:再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也不等于1呀,0肯定没有倒数。
教师小结板书:0没有倒数接着再让学生进行笔头练习,求出“27、1、2/3”的倒数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新颖的设问,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维活动的判断和说理,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轻松、顺利地教学了求“0”的倒数和求“1”的倒数这两个倒数认识中极其重要的知识点4)、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问题设计时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而有所区别如概念的理解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分层次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生基础差一些的,可多铺垫一些,问题细一些,采用“小步走”的方式,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教师借助课堂,艺术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总之,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只有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