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全程复习方略 燃烧与灭火.doc
5页专题一 燃烧与灭火【课标要求】l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认识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l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l 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核心知识】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灭火方法的分析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燃烧与灭火 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的方法 通过对氢气爆炸实验的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要点精讲】方法导引:着火点是指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同一物质的着火点因其大小形状不同而不同1.灭火的原理(1)移走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灭火方法,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只要除掉燃烧所需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停止在实际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灭火,不但使火熄灭,而且尽量减小损失,还应简便易行3.燃烧的条件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方法导引:初中化学学习的燃烧现象基本上都需要氧气的存在,但也有的物质燃烧时不需要氧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燃烧的定义也可推广为:可燃物质所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 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 物质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 温度达到可燃物质的着火点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 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当氧气用量相对于可燃物不足时,可燃物会发生不充分燃烧当氧气足量时就发生充分燃烧乙炔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生成物不同②、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方法导引:气体在有限空间内因物理变化而引发的迅速膨胀也有可能发生爆炸4.爆炸是如何产生的(1)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面粉、煤粉、棉絮等都会遇明火或电火花发生爆炸 (2)小结: 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②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例题解析:【例1】 下列情况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 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解析】灭火的原理虽然只有三条,但实际应用时方法多种多样,应随失火情况的不同,选用最佳灭火方法。
A项中盖上锅盖可隔绝空气使火熄灭,正确;B项中用湿抹布盖灭,可以灭火而且简便易行,也正确;C中电器起火用水浇灭,虽然可以灭火但水会损坏电器,也可能引发触电事故,不是最佳方法;D中图书挡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对图书挡案不会造成进一步损坏,正确答案:C【例2】 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集中,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爆竹;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在生活中应多注意防火、防暴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酒精、烟花爆竹、汽油、煤油等都是易燃物,不准随身携带答案:C【技能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2.吉林市中百商厦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 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水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3.下列灭火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 B.煤气灶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4.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 C.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 D.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5.篝火晚会时,要把木柴架空,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散热快 B.易得到较高的温度C.减少可燃物 D.使空气与木柴充分接触6.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 )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 空气不足7.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有( )① 氧气的含量 ② 可燃物的本性 ③ 可燃物的形状 ④ 燃烧空间的大小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① 氢气 ② 汽油蒸气 ③ 面粉尘 ④ 棉尘 ⑤ 天然气 A.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9.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因燃气燃烧不完全易产生有害气体,若通风不畅而使人中毒的有毒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0.空气、水、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在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用途。
请将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的名称填在空白处:(1)可用做生活燃料,并能通过管道长途输送的是________;(2)直接供给人和动物呼吸的是________;(3)可用于生产城市居民生活用管道煤气的是_______;(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被称之为“工业粮食”的是________11.请你分析下列灭火事实所用的灭火原理,并将灭火事实与其原理连线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油锅盖灭 a 移开可燃物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b 隔绝空气 (3)仓库着火时,转移仓库中存放的可燃物 c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12.某次考试命题留下很多稿纸,需要集中销毁,销毁的方法很多,通常是由2-3人将它们烧掉,为了快速,充分烧掉这些稿纸,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其原理(理由)是什么?简述用燃烧的方法销毁保密资料的优缺点13.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1)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白磷白磷薄铜片80℃热水14.有下列消防安全标志: 禁止烟火 禁止燃放鞭炮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请各举一例回答:(1) 禁止烟火的标志适合使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禁止燃放鞭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必须当心爆炸的化学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当氧气的量不足时,乙炔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当氧气充足时,乙炔就发生________,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把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1) 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 他为什么用一氧化碳做相同的实验?17.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下图: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 在上述试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塑料盖金属筒无盖小塑料筒(内装干燥面粉)鼓气① 金属筒不加盖时② 蜡烛没有点燃时③ 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 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18.据报道,“西气东输”工程某一阶段建成后,在输气之前工作人员先向管道输入30t氮气,然后再通入天然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