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夏钱币的发现和认识.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205294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9.45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夏钱币的发现和认识西夏钱币,是我国古代货币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以铸制工艺精良、西夏文形式独特、史籍不载和传世数量稀少而称著于世研究西夏钱币,是新兴的西夏学科的重要内容,也对发展我国钱币学、丰富我国货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铸造西夏钱币的西夏王朝西夏王朝, 是我国古代党项族于公元1038 —1127 年,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全盛时期的疆域,占有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大部, 幅员方约二万余里都城兴庆府, 即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自称 “ 大夏 ” 、“ 大白上国 ” 、“ 白上大夏国 ” 因其位置在宋、辽、金以西,历史上称其为西夏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因此也称党项羌党项族原来散居于青海省西南和四川省松潘以西广阔地带,以姓氏为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过着逐水草、无定居的游牧生活后受吐番侵挠,请求归附中原王朝,从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 586 年)以后,被陆续迁移到甘肃省以东和陕西省北部地区内迁后的党项人,在汉族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下,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中原王朝的特殊照顾,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唐朝末年,黄巢率众起义,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受唐王朝之命,参与镇压,因作战有功,被赐-1- 李姓,封夏国公,任夏绥银节度使,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党项拓跋部也乘机扩充地盘,设官置吏,征收税赋,成为雄居西北一个拥有较强武装力量的政治集团大宋王朝建立后,无力对其用兵,采取了赐赵姓、封官爵、给岁赐的安抚办法党项拓跋部名义上臣属于宋,而实为割据一方的霸主,正如史册所载:“ 虽未称王,而自其王久唉 公元 1032 年(宋明道元年 ),党项首领德明去世,具有雄才大略、一心要建立王霸之业的元昊继承父位,开始了建国之举:废除大宋年号,建西夏年号显道行于国中;去掉唐赐李姓、宋赐赵姓,改皇室姓氏拓跋氏为嵬名氏;命大臣野利仁荣参照汉字,编制成笔划复杂的西夏文,在领地推广使用公元1038 年,嵬名元昊筑坛受册,即位皇帝 从此, 西夏先期和北宋、 辽,后期和南宋、 金鼎足对峙了190 年在这 190年中,西夏相传十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并形成了极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即西夏文化西夏末年,新兴的蒙古族以强大的蒙古铁骑多次进攻西夏,占城夺地,烧杀抢掠《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记述了蒙古灭夏的情景:“ 蒙古军攻占夏城邑,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 。

      在战争残酷的刀光剑影中,西夏生命财产饱受涂炭,典籍文物损失殆尽后元人建史,独缺西夏,战后的西夏遗存,又再度湮没2- 最后,连经历了数百年沦桑、建立并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的西夏王朝、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的党项民族,在其建立的国家政权灭亡的同时,也从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消失了西夏历史在我国浩瀚的史籍中数百年间成了一片空白直到清乾、嘉和民国年间,一些学者才搜遗辑逸,又从史料中整理出西夏史料,撰编数种西夏专史,才使人们对西夏历史有了概略的了解西夏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190 年,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北宋和以前朝代遗留下来的钱币做为政权国家的象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西夏王朝也铸造了本王朝的钱币,但数量较少从近200 年来已发表的资料和虽未公开资料,但确实是出土的西夏钱币统计,已发现西夏铸币总数约有二十多万枚,其中铜钱近二万枚,铁钱十八、九万枚计有十五个种类,一百多个大的版别这些钱币,除铁钱出土时就锈蚀严重和没有引起重视损失较多外,部分由国家和地方博物馆、文化馆收藏,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在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的收藏箧中二、 发现和认识西夏钱币的历程西夏钱币,人们从发现到认识,经历了700 多年的漫长岁月。

      在钱币专著中,最早著录西夏钱币的是南宋人洪遵(公元1120 —1174 年)编辑的《泉志》该书卷十一登录一品西夏王朝铸造的一枚西夏文钱币,洪称: “ 右梵字钱,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铜色赤纯,文不可辩,大抵类屋驮、吐番钱从文中可以看出,洪遵虽然发现了这枚西夏文钱,但并不认识它,也没有将其列入西夏王朝铸币,只是忠实的将其列为不认识的-3- 少数民族铸造的钱币而著录的经后人考证,《泉志》记录的这枚梵字钱,是西夏王朝铸造成的西夏文钱《泉志》对研究西夏钱币的贡献,是第一个发现并记录了西夏铸币的著作元、明两代 300 多年间,钱币学研究没有多大进展,流传下来的钱币著作,有胡我琨的《钱通》和李世雄的《钱神志》这两种著述,或是沿袭洪遵的《泉志》,或是记述十分简略,均未涉及西夏钱币在洪遵的《泉志》成书600 多年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 年),梁诗正等人奉敕编著的《钦定钱录》,录历代古钱500 余种,沿袭《泉志》录西夏文钱一品,仍称作“ 梵字钱 ” ,录西夏汉文钱 “ 天盛元宝 ”钱一品尽管史册对西夏铸造天盛钱已有记载,但在钱币专著中,明确定为西夏铸币,仍是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具有了突破性的意义。

      清代乾嘉年间, 兴起了研究考据之风,金石文物的研究收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嘉庆 9 年(公元 1804 年),甘肃学者张澍在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发现了一座西夏石碑,石碑的两面均镌刻文字,一面是汉文,一面是西夏文,把碑上的汉文和西夏文相对照,文义是相同的西夏王朝行用的西夏文,在西夏灭亡后,到明代时已成为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张澍的这一发现,使西夏文又“ 始见天壤 ” 就在张澍发现西夏碑的第二年,金石学家刘青园也在凉州发现了西夏窖藏古钱:“ 凉州土人掘地,得古钱数瓮,其中开元最多,北宋、辽钱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庆、皇建、光定诸品,亦复不少而此种梵字钱,亦有数品,余共拣得千余枚” 刘青园将梵字钱上的钱文和张澍发现的西夏碑上的碑文相对照,才明白了梵字-4- 钱上的 “ 梵字 ” ,就是西夏文 他断定了南宋洪遵在编著《泉志》 时,也不认识这种文字, 因此说 “ 数百年后,破此疑窦,亦快事也” 公元 1809 年,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记述了刘青园的这次重大发现,并将刘发现的西夏诸钱,逐一著录对西夏文钱,虽然知道了是西夏王朝铸造的西夏文钱,但具体读音和文意是什么,仍然不知,只好在以前“ 梵字钱 ” 上,加了西夏二字,成为“ 西夏梵字钱 ” 。

      使经历了六百多年无主的 “ 梵字钱 ” ,终于找到了铸主” ,它的铸主就是西夏王朝刘青园的发现和初尚龄的记述,是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取得重大成果的里程碑此后的一些重要钱币著作,如《钱志新编》、《古今钱略》、《古钱汇》、《言钱别录》、《泉史》等,西夏钱币部分,都沿袭了《吉金所见录》的著述随着国内对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视和对西夏文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国学者罗振玉、罗福苌父子首释读了西夏文, 1914 年罗福苌著的《西夏国书略说》,分别附载了西夏文钱四品,汉文直译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并声称“ 此为以前古泉学家所未知,兹悉抚印四泉于册,以告世之治古朱学者” 至此, “ 西夏梵字钱 ” 才有了具体名称,人们也能顺利的辩识西夏文钱了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把西夏钱币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为研究西夏钱币做出了重要贡献1937 年,钱币学家赵权之发现并释译出了西夏文贞观宝钱,1940 年撰文在 《泉币》第三期作了介绍张叔训在 《泉币》 创刊号介绍其藏品西夏铸造的汉文钱大德通宝一品,五荫嘉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铁钱一品,程伯 逊在同刊第23 期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铜母一品西夏铸造的钱币,汉文钱达-5- 到了 8 个品种,西夏文钱达到了5 个品种,这13 个品种,均是西夏年号钱。

      新中国成立后,西夏窖藏钱币不断的发现和出土,1981 年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三道营子出土了一批西夏窖藏钱币, 发现一枚大安通宝, 经内蒙古自治区吴忠信考证, 为西夏惠宗大安年间铸造的汉文钱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西夏窖藏钱币,发现了一枚篆书光定元宝,虽然和楷书光定元宝属同一品种,但篆书钱文在西夏铸造的钱币中,仅此一种,也确实是一个大版式1999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钱币爱好者易凯峰在本区灵武市磁窑堡收到一批钱币,从中发现一枚折二型西夏文正德宝钱,2005年 10 月在央视鉴宝节目亮相现在,经对200 多年来出土的西夏王朝铸造的钱币搜集整理,已有二十多万枚,认同的有11 个年号钱十五个种类,一百多个大的版别以及一些待考证的品种西夏王朝相传十帝,使用了32 个年号,在历史上历时190 年企盼在今后的考古和出土的钱币中,再能发现新的品种和版式,使西夏钱币的种类和版别不断的增加,不断的丰富三、 从西夏钱币探索西夏王朝钱币是社会的产物,它携有大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信息 以钱证史,以钱补史” ,就是通过钱币来了解历史那么,通过西夏钱币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西夏王朝那些历史呢?1、 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是当时历史的产物。

      在西夏境内, 近二百年间考古和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西夏王朝铸币很少, 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北宋铸币最多,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6- 上上,有的窖藏还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其它王朝铸币(汉、唐、五代诸国、金、辽及南宋等)占百分之十二、三从出土的钱币可以看出,西夏王朝建国前后直到被蒙古族灭亡的二百多年间,西夏社会上使用的主要是北宋钱币对于上述奇特现象,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西夏铸币少的原因,是西夏缺少铜材,是西夏和宋关系友好的证明历史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虽然由大宋王朝结束了,但在解决民族矛盾中,大宋王朝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大统一的坚定信心因此,在统一过程中遭到军事失利后,便以屈辱的议和保持苟安生存,停止统一大业如宋、辽公元1004 年的 “ 澶渊之盟 ” ,宋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公元1044 年宋、夏的议和,宋岁赐夏银七万二千两,茶三万斤,绢十五万三千匹如果仅把银以每两折合成一百个小平钱计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的钱币近70 吨,折小平钱约一千七百多万枚(注:根据辽、 西夏和金出土的大批宋代铜钱而独不见宋代银锭,可能是把银换算成铜钱,以铜钱结算的)北宋王朝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年复一年的苟安生存直到灭亡,而西夏、辽、金以及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也是在这种局面下诞生和存在的,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

      西夏王朝在北宋灭亡前,靠宋王朝岁赐、以武力掳掠和通过榷埸贸易所得的钱币,已满足了社会钱币流通的需要,所以不需要再费工费材大量铸造钱币了,只是铸造少量的钱币做为王朝的象征,做为赏赐臣僚、祭祀和对周国礼送之用而在北宋灭亡后,没有了北宋王朝的岁赐,臣金后所得钱币又极少(西夏窖藏钱币有金钱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但数量不多),-7- 社会上流通的钱币出现了不足,为了满足社会流通钱币需要,西夏才于天盛十年设通济监铸钱因此现在出土的西夏钱中,天盛钱是最多的一种皇建年号在西夏仅行用了一年,光定年间又受蒙古多次大规模的进攻,但皇建年间铸造的皇建元宝和光定年间铸造的光定元宝,是西夏钱币中仅少于天盛元宝而数量较多的两种说西夏铸钱少是缺少铜材,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西夏社会使用的主要是北宋钱币,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以此来证明宋夏关系就是友好的2、 西夏铸币仿唐、宋钱制,同时也融进了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我国唐代和宋代金属钱币,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极大的实用性,一直影响了我国金属货币近两千年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为了统一和方便,西夏铸币必然也要仿照唐宋钱制如形制园形方孔,币值小平、折二、折三,材质铜、铁并划分铁钱流通区域,钱文采用帝王年号和元宝、通宝、重宝等,都是仿照了唐宋钱制。

      同时,西夏在铸造钱币时,也融进了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钱币上铸入本民族文字,使西夏文通过钱币,在国内得到传播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钱币史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钱币3、 西夏钱币铸制精美,是西夏经济技术较高的反映西夏铸造的钱币,总的说铜质精良,铸工高超,边廓坚挺,形制规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