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医学:脑卒中的康复.ppt
76页脑卒中的康复脑卒中的康复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脑卒中后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脑卒中康复的目标与原则脑卒中康复的目标与原则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措施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措施脑卒中定义脑卒中定义 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的功能障碍或全脑的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超过持续时间超过2424小时或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包括包括:1 1、缺血性因素: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缺血性因素: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隙性脑梗死 2 2、出、出血性因素:脑出血血性因素: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年发病率:年发病率:200/10200/10万万年死亡率:年死亡率:80/1080/10万万120/10120/10万万存活者中存活者中70% 70% 以上功能障碍以上功能障碍40% 40% 重度残疾重度残疾脑脑卒中复卒中复发发率率40%40%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行康复治疗者比不参加康复者死亡率低行康复治疗者比不参加康复者死亡率低36.7%;36.7%; 脑卒中康复治疗者脑卒中康复治疗者90%90%可重新步行和自可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不进行康复治疗者只有理生活,不进行康复治疗者只有6%6% ; ; 参加康复治疗者参加康复治疗者30%30%能恢复一些轻的工能恢复一些轻的工作,未参加者仅作,未参加者仅5%5%。
脑卒中引起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引起的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交流功能障碍:失语和构音障碍交流功能障碍:失语和构音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注意、思维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记忆、注意、思维障碍和失认等 心理障碍: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焦虑、抑郁 其他功能障碍:二便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其他功能障碍:二便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性功能障碍等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脑卒中康复评定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障脑卒中康复评定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障碍类型及程度,以便拟定治疗目标、治疗碍类型及程度,以便拟定治疗目标、治疗方案,确定治疗效果及进行预后预测等方案,确定治疗效果及进行预后预测等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使低位运动中枢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使低位运动中枢失去其高位中枢的调节,使被抑制的、原始的其高位中枢的调节,使被抑制的、原始的低位中枢的各种反射释放,表现为肌张力低位中枢的各种反射释放,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群间协调异常,出现异常运动的增高,肌群间协调异常,出现异常运动的模式异常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模式上肢为屈肌痉挛运动模式上肢为屈肌痉挛运动模式:肩胛骨后缩,肩:肩胛骨后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腕关节屈曲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手指屈曲、内收,拇指屈并向尺侧偏斜,手指屈曲、内收,拇指屈曲内收。
曲内收下肢为伸肌痉挛运动模式下肢为伸肌痉挛运动模式:患侧骨盆旋后、: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膝关节伸展,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膝关节伸展,足跖屈、内翻足跖屈、内翻BrunstromBrunstrom提出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提出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急性期,约数日到第一阶段:急性期,约数日到2 2周,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周,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软瘫)瘫痪(软瘫)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阶段)2 2、脑卒中运动功能分期脑卒中运动功能分期分级 上肢 手 下肢级 弛缓,无任何运动 弛缓,无任何运动 弛缓,无任何运动 第二阶段:发病后约第二阶段:发病后约2 2周,肢体共同运动周,肢体共同运动或其成分开始出现,即痉挛开始出现或其成分开始出现,即痉挛开始出现 Brunnstrom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阶段)阶段)分级 上肢 手 下肢级 出现联合反应,不 出现轻微屈指动作 出现联合反应,不 引起关节运动的随 引起关节运动的随 意肌收缩,出现痉 意肌收缩,出现痉 挛 挛 第三阶段: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高第三阶段: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高峰期。
峰期 Brunnstrom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偏瘫运动功能评价(阶段)阶段) 分级 上肢 手 下肢级 痉挛加剧,可随意 能全指屈曲,钩状抓 痉挛加剧: 引起共同运动或其 握,但不能伸展 1.随意引起共同运 成分 动或其成分 2.坐位和立位时髋、 膝可屈曲 第四阶段: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痉挛开始减弱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阶段) 分级 上肢 手 下肢级 痉挛开始减弱,出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 痉挛开始减弱,开 现一些脱离共同运 带动松开,手指能 始脱离共同运动出 动模式的运动 半随意、小范围伸 现分离运动 1.手能置于腰后 展 1.坐位,足跟触地, 2.上肢前屈90 踝能背屈 (肘伸展) 2.坐位,足可向后 3.肩0、屈肘90, 滑动,使踝背屈 前臂能旋前、旋后 第五阶段: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阶段)分级 上肢 手 下肢级痉挛减弱,共同运动进步减弱,分离运动增强:1.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2.上肢前平举并上举过头(肘伸展)3.肘呈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1.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球形物,但不熟练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痉挛减弱,共同运动进一步减弱,分离运动增强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 第六阶段:共同运动及肌肉痉挛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阶段)分级 上肢 手 下肢级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正常1.能进行各种抓握2.全范围的伸指协调运动大运 动速度达健侧2/3以上 运动功能评定法:运动功能评定法: 强调强调BrunstromBrunstrom评定法,评定法,Fugle-MayerFugle-Mayer评定法,肌力评定不是主要的评定法,肌力评定不是主要的平衡功能评定法平衡功能评定法级平衡:静态下不借助外力可以保持坐位级平衡:静态下不借助外力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或站立位平衡级平衡:在支撑面不动,身体某个或几个级平衡:在支撑面不动,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 级平衡:在外力作用下仍可以保持坐位级平衡:在外力作用下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或站立平衡三、康复治疗三、康复治疗(一)康复目标: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一)康复目标: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即提高脑卒中患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者的生活质量二)康复时机选择:应在生命体征稳定(二)康复时机选择:应在生命体征稳定4848小时后、原发的神经病学缺陷不再加重或小时后、原发的神经病学缺陷不再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进行康复。
有改善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脑梗死:脑梗死:2-32-3天天脑出血:一般脑出血:一般1-21-2周周(三)急性期的康复(三)急性期的康复 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1-31-3周,相当于周,相当于BrunnstromBrunnstrom分期分期1-21-2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目的:通过被动和主动活动,促进偏瘫康复目的:通过被动和主动活动,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通过肢体正确的摆放和体位的转换,预防通过肢体正确的摆放和体位的转换,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康复措施:康复措施:1 1、体位改变: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体位改变: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脉血栓等并发症,1 1次次/2/2小时2 2、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从近端、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从近端远端,远端,2-32-3次次/ /天,每次天,每次5 5分钟以上分钟以上3 3、体位摆放:抗痉挛体位,预防痉挛发生、体位摆放:抗痉挛体位,预防痉挛发生。
三种体位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三种体位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 卧位仰卧位的正确姿势仰卧位的正确姿势 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上肢伸展稍外展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手指伸直,整个上肢可放在,前臂旋后,手指伸直,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患髋垫起防止后缩,患腿下及外枕头上;患髋垫起防止后缩,患腿下及外侧放置枕头以防大腿外旋,同时保持膝屈侧放置枕头以防大腿外旋,同时保持膝屈曲健侧卧位的正确姿势健侧卧位的正确姿势 患肩前伸,肩屈曲患肩前伸,肩屈曲9090度,肘、腕伸展,上度,肘、腕伸展,上肢放在前面的枕头上患腿屈曲向内放在身前肢放在前面的枕头上患腿屈曲向内放在身前的另一支撑枕上呈迈步状的另一支撑枕上呈迈步状患侧卧位的正确姿势患侧卧位的正确姿势 患肩前伸,患肩屈曲患肩前伸,患肩屈曲9090130130度,患肘伸直,度,患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自然呈背伸位健腿屈曲向前放置前臂旋后,手自然呈背伸位健腿屈曲向前放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髋伸展,膝微屈于体前支撑枕上患髋伸展,膝微屈4 4、床上活动、床上活动(1 1)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双手叉握上举运动(BobathBobath握手,伸握手,伸肘、肩前屈、上举)肘、肩前屈、上举)(2 2)翻身)翻身 向偏瘫侧翻身向偏瘫侧翻身( (双手叉握,肩前屈双手叉握,肩前屈9090度,足踩在床面上,头偏向患侧)度,足踩在床面上,头偏向患侧) 向健侧翻身(同前,偏瘫侧下肢的向健侧翻身(同前,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起始位需他人帮助)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伸髋挺腹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伸髋挺腹运动,维持姿势酌情持续运动,维持姿势酌情持续5-105-10秒)秒)5 5、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局部的机械性刺激如拍打局部的机械性刺激如拍打、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
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6 6、传统疗法:按摩、针灸等传统疗法:按摩、针灸等四)恢复早期康复训练(四)恢复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恢复早期指发病后的脑卒中恢复早期指发病后的3-43-4周,相周,相当于当于BrunnstromBrunnstrom分期分期2-32-3期,此期患者从期,此期患者从偏瘫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偏瘫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康复目标: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康复目标: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 加强偏瘫侧肢体的主要活动并与加强偏瘫侧肢体的主要活动并与 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运动训练顺序按照人类运动发育的规律:运动训练顺序按照人类运动发育的规律: 床上翻身床上翻身坐坐坐位平衡坐位平衡坐到站坐到站站站立平衡立平衡步行步行1.1.床上与床边活动床上与床边活动双上肢上举运动双上肢上举运动: :患侧主动参与程度加大患侧主动参与程度加大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桥式运动:延长时间、增大难度桥式运动:延长时间、增大难度床边坐与床边站床边坐与床边站2 2、坐位活动、坐位活动坐位平衡训练:前、后、左、右重心转移坐位平衡训练:前、后、左、右重心转移。
偏瘫侧上肢负重(患侧体侧伸肘、腕背伸偏瘫侧上肢负重(患侧体侧伸肘、腕背伸90900 0、伸指,重心偏向患侧)伸指,重心偏向患侧)上肢功能活动上肢功能活动下肢功能活动下肢功能活动3.3.站立活动站立活动站立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偏瘫侧下肢负重偏瘫侧下肢负重4.4.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