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型副伤寒36例临床分析.doc
2页甲型副伤寒36例临床分析作者:李玉有单位:652600云南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摘要】收集近2年來收住院的甲型副伤寒病例3&例,拟从流行病学、临床农现以及治疗 方面归纳分析英特点,得出目前流行甲型副伤寒的概貌关键词】甲型副伤寒血培养近年來山于广谱抗生素的普遍应用,沙门氏菌菌型及毒力的改变长期伤寒菌苗的预防接 种及长期流行致普遍人群具有相当的免疫力故日前本地流行甲型副伤寒,因本病较以往的 伤寒病更不具特征性,极易引起误诊及漏诊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36例甲型副伤 寒患者,现将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报告如下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的特点:3&例甲型副伤寒病例均散在分布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城乡范围内,当地 居民24例(67%),外來务工人员12例(33%)年龄9〜56岁,平均发病年龄30岁;20岁以 下6例(17%), 20〜40岁19例(52%); 40岁以上11例(31%)发病时间以5〜8个月居多, 共25例(69%),其余各月份均有发病(31%)性别分布上男20例(56%);女16例(44%)0临床特征:36例患者中,教科书中典型伤寒病的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已见不到。
症状方而出现的频率:起病急者35例(97%),慢者1例(3%);起病方式中上感者3例(8%), 胃肠炎者1例(3%),其他32例(89%);发热时间>5天者20例(56%), V5天者16例(44%); 有厌食者8例(22%),无28例(78%);有腹痛腹泻者1例(3%),无35例(97%);有腹胀便秘 者4例(11%),无32例(89%);有头痛者34例(94%),无2例(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目前甲型副伤寒绝大多数均急性起病(97%),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症状较少发热超过1 周的占56%, 3〜45天绝大多数有程度不等的头痛体征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热型:稽留热0例,不规则热36例(100%);相对缓脉:有0 例 无36例(100%);肝脾肿大:有2例(6%),无34例(94%);玫瑰疹:有0例 无36例(100%) 从以上可了解到,目前流行甲型副伤寒的发热特征是不规则热以往伤寒病的典烈特征已极 少见,多数缺如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中白细胞减少3例(8%),白细胞正常33例(92%),白细胞升高0 例;血培养均阳性(所选病例为12确诊病例)甲型副伤寒白细胞总数下降,小于4× 109/L 者仅占8%,多数在正常范围(4〜10)×109/L,无1例白细胞升高者,此为一大临床特 点。
治疗方法: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治疗° 一般采用二联敏感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对 氯霉索、三代头抱、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索、庆大霉索等敏感,而对氨节青霉索、头砲咲辛、 复方新诺明等则多数耐药讨论目前甲型副伤寒,多数呈散在分布,偶呈家庭式发病,以卫生条件差的发病居多如外來 务工人员长期吃“带菜饭”,发病较多夏秋季发病较多符合肠道传染病的特点, 但冬春季已渐增多趋势,应引起重视绝大多数患者仅表现发热、头痛无其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热型均呈不规则热 白细胞数止曲减少,血绝无一例白细胞总数增高此为诊断时参考的重耍依据之一还有血 培养阳性率较低,与培养前长期反复不规则抗菌治疗有关建议多次培养综合以上特点:有流行病学史同时有以下几个方面,应高度怀疑甲型副伤寒①发热5天以 上者;②青壮年发热伴上呼吸道症状或消化系统症状者,经常规治疗无效者;③症状单一, 仅发热头痛者;④发热但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止常者均应高度怀疑甲型副伤寒的可能,尽早 多次行血培养检杳如培养阴性,也应考虑按甲型副伤寒治疗中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补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