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国时期乐谱文献特征之论析.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998494
  • 上传时间:2022-07-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5.7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国时期乐谱文献特征之论析    吴源渊摘 要:乐谱是典型的音乐文献,属于专科文献学研究的范畴在民国这一中西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时期,乐谱文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特有的发展轨迹本文以研究民国时期乐谱文献为核心,分析民国乐谱的特征,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多层次化发展,助力音乐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Key:民国乐谱;音乐文献;乐谱特征:G255.6 :A :2096-5079 (2020) 08-0-04一、引言乐谱是以文字、数字、符号或图形记录音乐知识信息的一种典型的音乐文献,是专科文献学的组成部分,其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不断发展演进民国时期,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汇、融合,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乐谱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在这社会变革的38年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往而开来,为新中国成立后乐谱文献的昌盛繁荣铺垫了发展的基石民国时期的乐谱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文献是历史的印记,民国时期乐谱作为史料,记载了封建社会终结后至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的人文动态与历史思潮,记录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变迁及其映现出的社会动荡与变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民国时期既承载了中国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的文明,期间的文化争论与文化借鉴共存,多样丰富的乐谱文献正是民国时期音乐学术发展和演进的真实写照。

      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所编辑的《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至1949年音乐书谱全目》和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编辑钱仁平主编的《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陈建华、陈洁编著的《民国音乐史年谱》以及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乐谱文献等有关资料的分析,文章对这38年来出版的乐谱文献特征进行了概括二、民国时期乐谱发展的阶段性简述(一)中华民国建国至“五四”运动期间(1912年至1919年)流传的乐谱文献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继续推行新的教育体制和发展新的学校音乐教育,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运动继续,学堂改为学校,音乐列入必修课,“乐歌”类乐谱接连出版,其中,沈心工的《(重编)学校唱歌集》(上海文明书局)、冯梁的《军民教育唱歌初集》(广州音乐教育出版社)、金航琛的《新教育唱歌集》(上海教育实进会)、张秀山编《最近中等音乐教科书》(宣元阁)等皆为优秀之作这些歌唱教材乐谱主要是简谱或五线谱记谱的教学用歌曲集,大多以外国音乐作品的曲调为旋律进行填词而成民国时期京剧的耀眼斑斓已经掩盖住了南北曲、昆曲的光彩,但是,南北曲、昆曲的曲谱文献在民国依然大量流传,与京剧曲谱竞相争辉。

      南北曲、昆曲乐谱多以抄本散布,且整出较少,以琴鹤堂抄本《春香闹学》、正津兴文社抄《占花魁(卖油郎)》、陆松甫抄《梨园雅趣(茶叙)》、赵笙鹤抄《擒瑜》这类零折曲谱较多与南北曲、昆曲曲谱的手抄本相对,这时期的京剧曲谱则多为正式刊行本,如曾志忞等编白承典等制谱的《天水关(八场京剧)》(中西音乐会刊行)、知音俱乐部编《京调工尺谱》(北京中华书局)、陈星垣编《京调胡琴秘诀》(中华图书馆)等器乐曲乐谱主要为中国传统乐器曲谱,如张仁记抄《笛曲》(抄本)、唐在田氏编《箫谱》(文智书局)、王登杰抄《平沙落雁》(琴砚斋藏本)等这些传统器乐谱与出版的新音乐的声乐谱记谱不同,主要为工尺谱和减字谱,部分曲谱版本为抄本,西方器乐作品较少,如钢琴谱《进行曲》和风琴作品《风琴教科书》等皆为五线谱版宗教音乐乐谱文献有道教的松甫抄《法香》(抄本)、《献神书》(抄本),天主教、基督教的胜世堂编《清音谱》(河间府胜世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编《青年诗歌》、郑觐文撰《雅乐新编初集》(丙辰杂志出版社)等,这些曲谱多为抄本,也有少量的石印本和正式出版的乐谱整体而言,民国初期出版的乐谱文献相对民国其他时期在数量上要少,主要为“学堂乐歌”这类的声乐作品和中国传统的器乐作品。

      二)“五四”运動后至抗战爆发期间(1920年至1931年)出版的乐谱文献音乐文献在“五四”精神的映耀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流传的乐谱亦不可避免地深受影响20世纪20年代后,“学堂乐歌”的发展贯穿于社会革命运动之中,以此发展起来的群众歌曲渐为流行,出现了中国青年社编的《革命歌声》(中国青年社)、李剑虹编的《雪耻歌集》(革命军事新闻社发行、上海新中华书店总集)、时希圣编的《救国歌选》(上海新民书局)等众多歌唱曲集除此之外,以黎锦晖为代表的创作歌曲和儿童歌舞音乐也是该时期重要的乐谱文献,如黎锦晖作的《落花流水》(文明书局)、黎锦晖等编《乳娘曲》《寒夜曲》《麻雀与小孩》(上海百代公司)、黎锦晖编的儿童歌舞音乐《好朋友来了》(中华书局)、黎锦晖歌舞音乐《七姐妹游花园》(中华书局)和《小羊救母》(中华书局)等同时期赵元任等音乐家的创作和编辑的重要声乐作品也相继出版,包括青主的《清歌集》(上海某书店)、赵元任编的《新诗歌集》(商务印书馆)、郭沫若词、王沛伦曲《别离》(小说林书社)、丰子恺、裘梦痕合编《歌曲集(中外名歌五十首)》等五四”运动后至抗战爆发期间的民族器乐谱中主要为古琴谱和琵琶谱,如李汉青辑《蕉影轩琴谱》(抄本)、冯水校订《广陵散谱》(民国十六年刊本)、王宾鲁辑《神庵琴谱》(神庵琴社石印本)、吴承灏编《怡怡室琵琶谱》(抄本)、沈瀚编《养正轩琵琶谱》(南汇商益印务局)等,兼有谭荣光编《粤东锣鼓乐谱》(刻本)、杨宗稷编著《琴瑟新谱》(铅印本舞胎仙馆刊本)等少量的民族器乐合奏谱。

      这时期的民族器乐谱更多的是延续了传统,记谱以减字谱、工尺谱等中国传统的文字谱为主,抄本、刻本、印本交织西洋器乐谱主要以钢琴谱为主,包括郝路义(L.S.Hammond)编《梅花三弄》(商务印书馆)、缪天瑞编《简易风琴钢琴合用谱》(三民图书公司)、柯政和编《钢琴联弹曲集》(中华乐社),兼有朱穌典、徐小涛合编《新中华风琴课本》(中华书局)、【日】井奥敬一编《初等口琴练习曲集》(上海神州国光社)等少量其他西洋器乐谱宗教音乐乐谱包括汪家玉编《华严字母音谱》(石印)、锡棠抄《神道笛曲》(抄本)、王载编《颂主诗歌》(福州阳岐救恩报社)、玛利化弗(Mari R. Hofer)编《伯利恒的故事》(上海广学会)、龚赉译述《福音诗歌》(福音书局)等这时期的宗教乐谱中天主教、基督教音乐的乐谱渐为流行,国人对西方宗教音乐逐渐接受,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校会组编印的《有谱青年诗歌节本》、阎述诗集译并编辑的《新旧约圣诗集》(奉天谐和音乐团石印本)、赵子宸、范天祥和谱《民众圣歌集》(华北公里会)等圣歌集与以往外国传教士编印的不同,是由中国宗教界人士或音乐家编辑,部分词曲由国人自己创作,开启了圣歌中国化的初步尝试以京剧为代表的戏剧音乐乐谱在这一时期兴盛起来,京剧、南北曲、昆曲的曲谱文献逐渐丰富,流传的曲谱包括知音馆主编《大正琴戏曲谱》(北京中华印刷局)、郑剑西著《二簧寻声谱》(上海大东书局)、方成甫编著《霞光京调集》(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刘天华编《梅兰芳歌曲谱》(油印本)、殷溎深传谱《琵琶记(八册)》(上海朝记书庄)等诸多整出、零折、曲集乐谱。

      1927年上海国立音专成立,音乐专业教学用乐谱始有出版,如萧友梅编《小提琴教科书》(商务印书馆)、胡周淑安编《英文复音合唱选第一卷(国立音专丛书)》(商务印书馆)、刘质平编《弹琴教本第一、第二集(师范讲习科用)》(上海泰东图书局)等三)抗战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期间(1932年至1949年)出版的乐谱九一八事变前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拉开帷幕,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许多爱国音乐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谱写了众多的群众性爱国歌曲,包括黄自曲《爱国合唱歌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冼星海著《保卫祖国》(文艺研究会)、聂耳作《聂耳全集》(音乐书店)、冼星海著《星海歌曲集》(新先书店)、天兰词冼星海曲《九一八民众大合唱》(油印)、光末然词冼星海曲《黄河大合唱》(延安文艺供应社)、舒模著《民主抗战进行曲》(重庆南方印书馆)、贺绿汀曲《胜利进行曲》(油印)等,值得一提的是,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刊登于1935年6月11日出版的《电通》画报第二期保存至今的抗日救亡歌唱乐谱还包括泉山书社编印《怒吼集》、夏之秋曲《歌八百壮士》(商务印书馆)、伊兰编《抗战歌曲集》(抗日救亡出版社)等这一时期出版的声乐曲谱中民歌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记谱形式主要为简谱,包括苏夏编曲《新民歌集》(中华乐学社)、鲁艺文学院编《陕北民歌》(新华书店)、南京中大钟山合唱团编印《阿拉木汗——中国民歌选辑》、王洛宾编译《西北民歌集》(重庆大公书店)等。

      随着民国时期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外国声乐作品的乐谱也逐渐丰富,如柯政和编《世界名歌一百首》(中华乐社)、赵沨编译《海之歌》(昆明崇文印书馆)、梁树德等编《春天的歌》(广州万国书店)等苏联的声乐作品乐谱在这一时期也已大量傳入中国,如陈原编译《苏联名歌集》(新歌出版社)、李凌编《喀秋莎》(读书出版社)、灵珠等译《爱上了征衣的女郎》(桂林河山出版社)等除此之外,国立音乐院创作的乐谱文献也逐渐丰富起来,有周淑安曲《抒情歌曲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应尚能编《燕语(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上海印书馆)、江定仙等曲《线谱活页歌选》(国立礼乐馆)、国立音乐院生活快报社《闹元宵歌曲集》(油印)等在戏剧音乐方面,新歌剧、新秧歌剧在根据地与解放区盛行起来,出版的曲谱包括晋察冀阜平高街村剧团集体创作的歌剧《穷人乐》(韬奋书店)、马可等作曲的歌剧《白毛女》(韬奋书店)、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编的歌剧《军民一家亲》(中原新华书店)、王大化等集体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韬奋书店)、曹念平等创作于大波曲的秧歌剧《翻身年》(辽宁省白山文艺工作委员会)、左林著血明曲的秧歌剧《光荣夫妻》(农工书店)、冀东文工团集体创作姜纯一作曲的秧歌剧《当模范》(冀东新华书店)等。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电影歌曲名噪一时,其曲谱文献留存下来的也比较多,有明星社编《电影名歌集》(上海大国出版社)、聂耳作曲《桃李劫(毕业歌)》(上海星光歌舞社)、上海星光歌舞社编印《大路歌歌集》等1932年至1949年流传至今的民族器乐谱相对少,主要为二胡曲谱和器乐合奏谱二胡音乐在三、四十年代流行一时,所流传的乐谱相对其他民族乐器要多一些,如刘复编纂《刘天华先生纪念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处捐资印刷)、陈振铎编《南胡曲选》(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印)、白雪国学社编《二胡习奏曲选》(油印)等这期间民族器乐合奏谱保存至今的主要是广东音乐乐谱,包括广东粤曲研究会编印《东方名歌曲》、王泽南译著《粤曲选集》(北平中华乐社)、赵裕编《(中西对照)粤乐新曲谱》(岭南音乐研究社)等琵琶谱和琴谱也有,但数量上很少,如杨荫浏著《琴谱》(油印)、何柳堂、何与年著《琵琶乐谱》(新月唱片公司)、曹安和、杨荫浏合编《文板十二曲》(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等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西洋乐器的创作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保存下来的乐谱有贺绿汀曲《牧童之笛》(日本东京单式印刷株式会社)、老志诚曲《牧童之乐》(东京龙吟社音乐事务所)、赵行道曲《纺车》(燕京大学音乐系油印本)等,其他编辑、翻译的西洋器乐曲谱包括柯政和编《提琴名曲集》(中华乐社)、薛夫佐夫(I. Shevtzoff)编《波巴大提琴曲选》(商务印书馆)、帕波尔著《音乐会的波兰舞》(商务印书馆)、丰子恺编《洋琴名曲选》(上海开明书店)、周玲荪编纂《风琴练习曲集》(商务印书馆)、王庆隆编《高级口琴独奏名曲》(世界书局)等。

      在抗战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这18年间,宗教音乐乐谱依然以天主教、基督教的音乐乐谱为主,包括李抱忱编《普天同唱集》(乐友社)、孙喜圣编《奋兴布道诗歌》(南京汉西门长老会堂)、江文也曲《第一弥撒曲》(北平方济堂思高圣经学会)等三、民国乐谱的主要特征(一)民国时期的乐谱文献记谱方式错综繁杂,律吕谱、减字谱、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相互交织民国时期乐谱文献记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2.9.10 装配式施工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管控要点.pptx 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控制.ppt 2022.7.29 安全关键点验收指引.pptx 10、冲击成孔灌注桩安全文明施工管控.ppt 2022.9.28 花篮拉杆悬挑架培训.pptx 废水再利用生产氟化盐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范文).docx 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半导体零配件生产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参考).docx 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家具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多元醇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天然气管网扩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燃气设施及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合成香料生产线扩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城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县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