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篆书知识与欣赏课件.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87452402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1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课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篆篆书知知识与与赏析析 一、篆一、篆书概念概念•篆篆书,是先秦,是先秦时代、秦代和代、秦代和汉代前同性的正体文字代前同性的正体文字•大篆:大篆:•秦代秦代统一以前的篆一以前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简牍书•小篆:小篆:•秦代秦代规范化的篆范化的篆书,至,至东汉时代,逐代,逐渐被隶被隶书替代 一、篆书释义•籀书——《《史籀篇史籀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相传是周宣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秦始皇统一文字时,时太史籀所作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史籀篇史籀篇》》是主要依据是主要依据       班固说班固说《《史籀篇史籀篇》》是西周时史官是西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教学童书也”,是太史所作,其书,是太史所作,其书体为大篆许慎体为大篆许慎《《说文解字序说文解字序》》也说: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古文或异唐代张怀瓘唐代张怀瓘《《书断书断》》则明确说,则明确说,“周宣王太史史籀周宣王太史史籀”,姓,姓史名籀•篆引——许慎《说文解字·竹部》:“篆,引书也段玉裁注:“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

      篆书的现代应用实例 二、源头——甲骨文 三、大篆•1、金文(钟鼎文) 金文拓片今人临写 •2、石鼓文 ￿三、篆篆书特征特征•(一)笔法单纯• 大致只有直、弧两种笔画,粗细一致,笔笔中锋,多圆转而无方折•(二)字体略长• 大篆象形,小篆规范对称•(三)章法变化•￿￿￿￿￿￿￿￿￿￿￿￿￿￿￿字形大小不一,字距行距不等,纵成行横无列——纵有行横有列 •大篆作品 四、小篆 •篆字辨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李二李” •李斯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李白族叔,晚年的李白穷困潦倒,从金陵(今南京)来到当涂,投奔其叔李阳冰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阳冰李阳冰 天亡簋(天亡簋(gui))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用途:盛食器所处时期:西周出土时间:清道光年间出土地点:陕西郿县出土 •记述周武王灭商后在“天室”举行祭祀大典,祭告其父周文王,并取代商王的地位来祭祀天上神帝作器者天亡襄助武王举行仪式,祭祀典礼之后,武王举行盛大的宴享,天亡受赏赐,铸造这件簋来铭记荣宠周周文文王王姬昌周周武武王王姬发 【名称】大盂鼎大盂鼎【年代】西周康王时期【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地点】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出土 文物规格】通高102.1厘米其内壁铸有铭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和殷商失国的教训,不要酗酒,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铭文书法极其精美,用笔方圆兼备,结体谨严,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 毛公鼎•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

      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栾书缶(fou)通高:40.5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17厘米用途:盛酒或盛水器所处时期:战国栾书又称“栾武子”或“栾伯”,是春秋时晋国大夫 包山楚简包山楚简•包括司法文书简、卜筮祭祷简和遣策三种这些竹简内容丰富,纪年明确,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乃至其它列国以及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历史地理,以及文字、书法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包山简不是单纯的法律文书,其文书类竹简是处理实际政务的案卷,包含许多完整的司法案例,同时又涉及到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弥补了传世典籍对战国政治、法律制度言己载极少的缺陷 吴王夫差矛吴王夫差矛•1983年,在湖北江陵马山5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吴王夫差自用青铜矛,全长29.5厘米矛身与剑身相似而较短,中线起脊,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骹(又称(上竹下角),为装柄之用)中空骹口扁圆,口沿内凹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基部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据专家考证,鈼为矛属刺兵器由此可知,此为吴王夫差自用,此矛冶铸精良,保存完好姬夫差,又称吴王夫差,春秋吴国末代国君,阖庐之子,汉族,前495年─前473年在位 四帛书又称楚缯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分,即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容丰富庞杂,不仅载录了楚地流传的神话传说和风俗,而且还包含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方面的思想。

      在文字的四周绘的12个怪异的神像,帛书四角有用青红白黑四色描绘的树木￿· •在中国书法史上,西周时期出现了几个著名的“盘子”铭文:•《《虢季子白虢季子白盘铭文文》》•《《墙盘铭文文》》•《《散氏散氏盘铭文文》》 •1、李斯小篆 2、清邓石如小篆作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