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2022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教案.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48947471
  • 上传时间:2022-08-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2022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裁矗?2、指导分段 (1)    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    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不向困难屈服    自强不息 2、  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

      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教学反思: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服,持之以恒的精神。

      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出各自的体验,释放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在诵读中飞扬同时,老师激情的话语风格,也为课堂诗化情感的营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由此可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真正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在读题、揭题之后,我就给学生出示了第一自然段的几组数字让他们在鲜红、醒目的数字中感受《国榷》完成得不易,感悟谈迁的孜孜不倦、呕心沥血让学生明白《国榷》就是谈迁的全部,就是谈迁的生命!      第3自然段是领悟人物感情精髓的重点段落,谈迁的信念是什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又指什么?在谈迁重写《国榷》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谈迁的行动中感受谈迁的“打不垮”在反复引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需要重组教学,设计成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如在理解“终日奔波”这个词语时,我创设给学生自由想像的空间,让学生多方面形象地理解词句,感受人物的情怀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这就是“终日奔波”。

      学生的感悟、理解是多元的,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思想,张样了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但放而不散,最终能把握住课堂,回到理解词句,感悟人物情怀的基点上附送:2021-2022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