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白——《把酒问月》.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8586771
  • 上传时间:2023-08-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3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白——《把酒问月》篇一:把酒问月-李白 作品原文 把酒问月⑴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⑵,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⑶,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⑷,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⑸,月光长照金樽里[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⑵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⑶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mò):隐没 ⑷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⑸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2] 白话译文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哦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2] [3]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定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2]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紧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意谓: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可是不管夜间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与同行,如在身边,于是距离顿消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

      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再接下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5]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收敛豪气,信笔写成,取其雅淡可矣谓胜《蜀道》诸作,则未敢许 篇二:李白《把酒问月》教案 李白《把酒问月》教案 一;导入新课 月亮,皎洁、明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娇宠,无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到如今“人生代代无穷已”,却依然“江月年年只相似”今天,让我们伴着月的千般皎洁,万般情丝,走近李白,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把酒问月》 二;作者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作品解读 月是一个无生命的天体,它不会说话,也不能回答人的问题,那么诗人为什么还要问月呢?原来在这首诗的下面有一个小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解释了问月的原因。

      由此可见诗中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 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逸兴横飞的诗人形象 四;诗歌赏析 1;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两句以倒装句式的一问统摄全篇,对于天地宇宙,无限时空,既有神往,又有迷惑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对无限时空里的奇迹的神往与迷惑接着具体写诗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 “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 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这两句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3;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月出如明镜飞升,下照朱红色的宫殿楼阁,云雾(“绿烟”)散尽,清辉焕发,犹如美人揭开面纱,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对月色作描绘,极写月色之美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 4;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这两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奇,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于是 他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5;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这两句诗人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嫦娥是后羿的妻子,据说她偷食了后羿的不死灵药,飞升奔月嫦娥虽已获得不死之身,但也堕入了万劫不复的寂寞之中而此时月光明澈,无论天上人间,神仙凡子,皆是万古寂寞。

      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诗人对人生哲理探求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不曾见过古时的月亮而今人现在所看到的月亮,却曾经照过古时候的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月古月实为一个,亘古不变,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替古月尚存,而古人已逝,人同月相比,生命实为短暂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这两句抒发了诗人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 7;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来来去去,如同流水一样相次逝去,他们所看到的都是这一轮明月这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这四句上承关于宇宙的遐想,继之以人生哲理的探求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人类在亘古自然面前,实在渺小之至,在永无止境的时间洪流里,更是不足一道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有限的感慨 8;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酒杯里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对酒当歌”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而李白化用此句表达的则是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情怀。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 五;课堂小结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逸兴横飞的诗人自我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六;课堂练习: 1、《把酒问月》中,写比喻月色之美的诗句是: , 试分析它美在何处? 2、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间流逝之速的诗句是: , 3、写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诗句是:, 4、最能体现诗人对人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