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问题及建议.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04222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0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问题及建议    杨光辉1,许凯旋2(1.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22;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130024)Summary:为了了解目前我国对中学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状况,笔者根据我国化学教育方面的权威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以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利用统计的方法,对迷思概念研究的进展、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初步见解,以期对我国迷思概念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Keys:迷思概念;研究现状;教学策略G633.8:A:1671—1580(2012)11—0001—04一、迷思概念的含义及其特点(一)迷思概念的含义迷思概念是指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中,对某事件或现象,所持有的一些有别于目前科学家所公认的想法,亦即是指学生对某一科学概念的解释与教材内容部分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1]化学迷思概念中的概念并不是狭义的化学概念,它包括化学概念性知识、化学理论性知识等等,简言之,学生对化学学习中一切知识点的理解都可能存在迷思概念,同时,它与错念又是有区别的,错念指的是错误的概念,而迷思概念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也可能有部分是正确的。

      与迷思概念相近的还有,“前概念”、“相异构想”、“朴素概念”、“教学前概念”、“直觉概念”、“相异概念”、“日常概念”建构主义认为:“迷思概念是一种学习者自己建构出来的,一种针对自己经验的合理的解释,但却是一种不周全的解释,学习者可能忽略许多应考虑的因素来自日常经验的概念通常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基于感觉体验的概念更是如此二)迷思概念的特点学生的化学“迷思概念”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所建构的认识对学生的化学迷思概念进行分析,会发现有以下特点:1. 个别性许多迷思概念具有相当的个别性,属于个人私有的因为迷思概念是以个体自己的想法将外在信息内化,用自己的经验建构事物意义而产生的,所以其概念具有相当的个别性2.顽固性虽然有些迷思概念很容易经过教学或解说就得到改变,但仍有些错误的概念,经过教师提出大量证据或口舌讲解后,仍然一再出现,不得不承认其顽固存在的事实3.不稳定性迷思概念在学生缺乏概念的情形下,是相当不稳定的,容易出现,也容易抛弃因没有正确的见解,想法易变,显示为不稳定4.隐蔽性虽然它经常地作用于师生的思维和行为,但却不易为师生自己所觉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一般并不会主动地暴露出来,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往往会自动地运用前科学概念。

      二、我国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现状笔者利用中国期刊网,查阅了从1980年~2010年的所有文献,其中包括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及在此期间的优秀硕博论文输入Keys“迷思概念”时搜索出相关文章14篇;输入“前概念”时搜索出相关文章57篇;输入“相异构想”时搜出相关文献16篇;输入“日常概念”时搜出相关文献17篇,共计104篇由于这些文献有所重复且有些与研究主题无直接关联,经笔者整理有效文献数共计60篇,详见表1所示一)研究的阶段国外学者对迷思概念的研究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那么,国内学者对此主题的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呈现怎样的变化呢?为此,笔者将所搜出的60篇有效文献,按照发表时间做了如下统计,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起步明显落后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化学迷思概念的相关研究,真正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0~2005年期间,国内研究者开始逐渐关注“化学迷思概念”在教学中的作用,其相关文献也逐步增加近来,即2006年以后,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对“迷思概念”的关注程度迅速增强,在此期间,相关学者发表的文献数目明显增加,研究热度明显提高。

      二)研究的对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我国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共计4年,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段学习的内容与难度都有差别,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头脑中存在的迷思概念也不尽相同经过笔者统计,发现研究高中生化学迷思概念的文献有27篇,而研究初中生化学迷思概念的文献数目为17篇余下的16篇文献没有划分初、高中的界限,其中有两篇是对知识点进行初、高中连贯的研究,剩下的大多数是单纯从理论的角度去探究迷思概念的转化策略从研究的具体情况上来看,初中阶段迷思概念研究的知识点涵盖面较宽,一般是按照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内容去探查的,但研究的程度没有特别深入而高中阶段迷思概念的研究知识点涵盖面较狭窄,研究知识点内容比较集中,但研究深度较初中为高从这项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尚缺乏对某一知识点连贯性的调查,高中课程是对初中所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如果能够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一个连续的探究将会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对迷思概念的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些文献中也有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只是数目较少,仅有3篇文献对教师头脑中的迷思概念进行了探查这一点与国外研究有一定的差别,国外比较重视对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迷思概念的研究,而国内则是以对学生的探查为主。

      [2]经过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中学化学教师头脑中的迷思概念是普遍存在的,它也是造成学生迷思概念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我们只从学生角度入手,那么“治标不治本”,唯有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才能够行之有效因此,从学科的角度去了解教师头脑中的迷思概念也应该是对中学化学迷思概念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三)研究的方法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学者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对60篇文献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当然,大部分文献的研究方法都是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所以这也导致了总数的和不为60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化学迷思概念的探查方法主要为问卷法和访谈法其中更多采用的是问卷法,但问卷法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问卷主要采用的是选择题,简单的几个选项未必能够涵盖学生头脑中的全部想法,同时也无法探查学生选择此选项的原因,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学生的真实想法所以,也有许多研究者选择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互相弥补其不足最重要的是对施测结果资料的建档、转录、编码、校正、识别、归类等,我国目前对这一部分的处理还比较粗糙,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寻的重要内容四)研究的方向从研究方向上,笔者将60篇有效文献分成三类,对迷思概念的探查类文章、迷思概念转化策略研究类文章以及迷思概念综述类文章。

      当然,这60篇中也不乏有将探查与教学策略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文献,所以导致以下统计的文献数目总和并不为60,如表4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迷思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迷思概念的探查和迷思概念转化策略的研究上,这也说明国内的研究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较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然而,经过笔者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对教学策略的探索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在实践层面去检验其应然的教学效果和实然的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缺乏对可行性教学策略的探索五)研究的内容上文我们已经探讨过对初、高中迷思概念研究的分布情况,发现我国对初中阶段迷思概念研究的知识点涵盖面较宽,一般是按照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内容去探查的,但研究的程度并不深入而高中阶段迷思概念的研究知识点涵盖面较狭窄,研究知识点内容比较集中,但研究深度较初中为高我国研究者对初中学生头脑中迷思概念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构成物质的微粒、微观粒子的变化与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溶液知识、燃烧、质量守恒定律、酸碱盐及氧化物、蒸发和沸腾、环境化学、空气的组成、金属等等一些知识点上,研究内容比重的分布也比较平均,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研究大多都是一篇文献中就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

      只有“燃烧”、“化合物与混合物”、“纯净物与化合物”以及“环境化学”这四个知识点各有一篇文献对其进行了独立的研究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头脑中迷思概念的研究比较集中,主要包括的知识点有: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平衡、环境化学、电子排布、物质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量、电化学、电解质等笔者对搜索出的文献进行了统计,下列表中的文献数目代表的是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数研究结果见表5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高中化学迷思概念研究的知识点涵盖面较窄,且研究方向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化学平衡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两个方面而对其他知识点的研究文献数目较少,甚至还有很多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还没有被进行专门的研究这也是目前国内研究的一个缺陷三、我国迷思概念的研究不足与建议(一)研究的不足从上面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教师头脑中的迷思概念是造成学生头脑中产生迷思概念的重要原因,但我国目前对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学生方面的研究,缺乏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2.我国对中学迷思概念的研究标准一般是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角度去衡量的,并没有站在化学学科的角度去对其进行衡量。

      3.目前我国对初、高中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界限过于明显,我们都知道,高中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它们之间是具有相当的连贯性的,所以,对迷思概念的研究同样可以四年一贯地进行研究4.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问卷法,它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问卷法多采用选择题的方式,固定的选项一方面不一定能够概括出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另一方面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再加上问卷法难免会有受测者不认真作答的情况,因此不一定能够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想法5.对施测结果资料的建档、转录、编码、校正、识别、归类等,我国目前的处理还比较粗糙,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寻的重要内容6.我国目前对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探查类文章与策略转化类文章不分伯仲,但是大多数对教学策略的探索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在实践层面去检验其应然的教学效果和实然的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缺乏对可行性教学策略的探索7.还有很多知识点的迷思概念研究存在空白,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都可能存在迷思概念,笔者认为如果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迷思概念都有所掌握,这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二)研究的建议针对以上对迷思概念研究不足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我们将来对迷思概念进行探查和分析的时候,可以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多角度进行探查,对一线教师及职前教师头脑中迷思概念的探查应以化学学科知识为测量标准。

      将教师的迷思概念和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综合分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我们都知道,高中是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学生的学习也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针对知识点进行连贯性的研究,这样无论对中学化学的教学还是对今后的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3.在研究方法上,我们目前使用问卷法居多,有部分使用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访谈法可以弥补问卷法的局限,问卷法可以弥补访谈法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二者结合是目前探查化学迷思概念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所以,笔者建议今后的研究可以尽量使用这样的研究方法4.目前我国在数据处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方法上的不足,而这一点台湾要比国内发展得更加完善一些台湾学者不论是对数据的编码、分类还是数据的分析上都较为完善,主要采用的是SPSS统计软件与概念图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学者的方法,取长补短,使我们将来得到的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具有说服力5.在进行迷思概念转化策略的研究时,不要仅从理论层面上去探索,更要重视在实践层面上对教学策略进行检验不然,我们将面对的是形形色色不同教学策略的选择,而到底哪一种教学策略能够达到对迷思概念的有效转化却不得而知,这对我们的研究极为不利。

      所以,最好对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跟踪式的教学实验研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